心理导读: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www.tspsy.com
简单来说,失眠就是睡不着,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基本上都遭遇过失眠,比如小孩子,会在开学之前的一个晚上失眠,少年少女,会因为恋爱的事情失眠,而大人们,则会因为家庭问题,工作压力而失眠,原因因人而异。
一、失眠最主要的原因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五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
1、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
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2自然转为清醒。
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失眠。
2、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3、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演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有害的是认为“做梦有害”的心理,使自己产生了心理负担。
4、期待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网站管理员,由于上大夜班(夜里12点上班),常于晚7时睡觉,因害怕迟到,睡得不踏实,常常只能睡上1-2小时,就被惊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也有的人在晋升、职称评定、分房结果快要公布前,往往也处于期待兴奋状态,难以入睡。
5、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恐吓、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但成年期后,由于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手足无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二、长期失眠的危害
现在社会的失眠人群在逐渐上升,失眠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也会影响精神健康的问题,长期处在失眠的状态下失眠也会引发其他疾病的产生,我们来了解失眠会引发那些疾病。
失眠也是现在疾病中的一种,失眠的人群也会引发其他疾病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等疾病。
失眠会引发抑郁症的产生,失眠会使人们长期处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失眠还会带来其它影响:
1、失眠与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有部分失眠患者既有失眠症状,又有高血压。这部分病人,一方面,血压高或某些降压药影响了睡眠;另一方面,失眠又会加剧高血压病情,两者恶性循环。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醒,醒后难再继续睡或迷迷糊糊至天明,同时伴有头涨头痛、头顶部紧箍感、颈枕部板牵感、耳鸣脑响、面颊升火、急躁易怒等症状。
2、会加速衰老
现代研究证明,人的皮肤健美与其睡眠状态密切相关。皮肤的色泽和弹性,取决于表皮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位置以及皮肤血管收缩扩张的程度,这些都受控于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睡眠对此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上常可见失眠患者神情黯然,眼圈黑晕,脸色晦暗,面颊有色斑,皮肤松弛皱褶,而健康睡眠的人脸色红润,神采飞扬,肌肤光洁润泽,充满青春活力。因此,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最好的皮肤调理剂和美容师。
3、会使人发疯
长期失眠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和抑郁,甚至有一部分失眠者把睡眠问题看得过重,担心长期睡不好就会使人“发疯”。专家解释,单纯的失眠不会使人“发疯”。由于人们往往对失眠存在错误认识,思想负担过大,反而加重了失眠。因为“发疯”通常是指精神病,而失眠仅是一种睡眠障碍,两者性质完全不同。精神病患者大多在早期可以有失眠现象,这是精神病的一种早期症状,是由于精神疾病本身造成的;而且在精神病的早期,除了失眠症状之外,还存在其它的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等,这些均为精神疾病引发的失眠,
而不是因为失眠导致精神病。因此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
4、诱发抑郁、焦虑等情绪功能障碍
欢悦、喜爱等情绪活动功能与睡眠功能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两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伴有情绪活动功能异常的失眠病人在病因方面,精神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共同影响因素,在睡眠障碍的临床证候特点方面,往往表现为卧床难以入眠或早醒难再继续睡,睡眠较浅而且不稳定,易于惊醒,醒后有疲乏感等。他们晚上失眠会引起心烦、急躁、易怒、少兴趣、缺乏自信心等情绪活动功能异常症状,而这些症状又会加剧晚上失眠,如此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失眠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它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失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纠正,会进一步引起心理失衡,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神经衰弱和忧郁症。对患者自身来说,长期服催眠药会致使催眠药成瘾,长久的心情不好会抑制和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减弱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三、人们对失眠认识的误区
睡眠障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的紊乱,主要是指睡眠质和量的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和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正确认识睡眠问题,帮助人们走出误区,是做好睡眠卫生教育的首要问题。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健康。
有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发现睡了许久后并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睡眠习惯和饮食等许多因素有关。有的人每天睡眠不到6个小时就行,有的人每天睡眠需要10小时以上,但大多数人每天睡眠时间为7~8小时。所以睡眠的时间长短需要依据自身的反应来决定,没有必要过多睡眠。
误区二:饮酒可助眠。
多数人认为睡前饮酒可加快入睡,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睡前饮酒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使睡眠变浅,中途觉醒次数增多,总体睡眠质量下降。
误区三:打鼾是睡得香。
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多数人认为这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其实打鼾多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如果经常听到家人打鼾,就要考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
误区四:吃安眠药会产生依赖。
很多患者谈到安眠药就会很害怕,常常拒绝使用,这往往会导致病情越来越重,以致形成失眠的恶性循环,延误治疗疾病的时机。实际上,经过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镇静催眠药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这些药物副作用小,一般不会形成依赖性,安全性很好。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
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协调生理时钟和睡眠周期,午睡对健康的帮助往往超过药物的作用,它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适当的午睡被称为“人体健康充电宝”。午睡不宜超过30分钟。
四、失眠的三种主要类型
1、暂时性失眠
只维持几天。可能由于情绪兴奋、暂时性精神紧张或时差所引起,如重大节日、会议、聚会、考试、跨时区旅行等等,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也可以把它看作一次新鲜有趣的体验。总之,在此时刻,不必惊慌,几天后会不治而愈的。
2、短期性失眠
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通常运用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或求助睡眠心理专家,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3、长期性失眠
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痛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通常需要医生和心理专家共同来解决。
五、对于长期性失眠:提倡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在遵循个体化基础上,专家认为首先要去除病因,然后考虑非药物治疗,比如采取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足疗、刮痧、针灸、耳压、食疗等方法,一般都能取得显著疗效。
1、西医治疗的常用药物有:
①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BZRAs对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及总睡眠时间等睡眠质量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使用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疗效较好,佐匹克隆、唑吡坦可以缩短客观和主观睡眠潜伏期,尤其是对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更明显。
②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及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失眠症。
③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等)。
④联合使用BZRAs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专家提醒,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作为治疗失眠的首选用药。
现在人们因为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使自己产生焦虑、烦躁,当连续焦虑烦躁得不到缓解时,就会严重影响到睡眠,从而导致失眠,当自己经常无法有效睡眠时,内心的焦虑压力会更大,如此反复循环会越来越加重失眠,当长期失眠时,当事人的情绪、身体、心理都会极度的恐惧和紧张,在我们治疗案例中,这样的情况天天都有发生,当焦虑失眠出现时,当时人想到的第一就是去医院吃安眠药,而安眠药只是起到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没有清除当事人内心的焦虑源,所以,很快就会发现,吃了安眠药也睡不着,甚至要不断的加大剂量,这反过来又会加重当事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失眠焦虑加重,达到整夜无眠,生不如死的感觉,此时如果运用语言咨询也是无效的,因为同样的道理他是明白的,但是紧张焦虑,靠他本人的毅力是无法清除的,而此时催眠的强大效果就显现出来了,通过催眠,能够很快使当事人心境平复下来,情绪稳定,焦虑慢慢解除,同时不断强化当事人潜意识里自然放松状态,达到自然调节,修复睡眠,清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