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荣格学派关于自我的论述

发表于 2019-06-05 11:14
  心理导读:儿童不成熟的自我特别脆弱,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危险的伤害。他保护自己防御内在的信息输入铺天盖地的要求,如极具威胁力的来自集体无意识的本能内容。儿童的自我易受外界危险的伤害,是因为尽管父母可以为婴儿创造出理想的安全感,但是婴儿为了获得这样的安全感,会付出担心失去父母等照看者的爱的代价。    ---www.tspsy.com

荣格学派关于自我的论述

荣格学派关于自我的论述
 
  当今大多数荣格学派的学者都假定,出生时,人处于一个原始的整体或整合的状态,在其最初还未分化的整体状态,是无意识的自性。只有在通过自我的中心(ego-centre) 来知觉时,意识才会出现。“解除整合”(deintegration)是福德汉姆(Michael Fordham)提出的术语,是指自性自发地分化,以便自我的建构得以发生。当自性一点点地被“解除整合”,延伸至外部世界中的客体时,它会尽力与自性内部投射出的原型意象相匹配。之后,自我会把这些意象可发展中的记忆存储进行对比。我们会识别、区分并且回忆起被内化的原型的客体以及自我的碎片,它们会被重新整合到自性和自我的中心里来。
 
  这个过程使人想起字航员的太空行走。他们离开飞船的整个生活系统,或自我生存环境,出去收集外空环境中任何可识别的或有用的东西。然后,他们把信息带回自我实验室中进行调查和同化。可以说,宇航员解除了自己与飞船的自我空间之间的整合,进入未知的太空,带回任何可以充分匹配其已存的意识的事物。这由他们技术化的自我机器来测量,同时他们的内在状态也被监控。这些材料建立了有关太空的知识中心,在这一知识中心,自我可以在毫无重量的状态下围绕中心轴旋转,确定所发现的事物。知觉不被视为被动的行为,而是主动寻求物体的活动,在心理的空间四处运动。
 
  起初,一个婴儿的解除整合是一种他必须找到一个物体的状态,这个物体准确来说应该与已经存在的内在原型意象一致。婴儿向外界投射出意象去寻找一个配对物。只有当这个配对物被重新整合到新的成长的自我中时,婴儿在出生的第一周才会出现知觉。皮亚杰和荣格在这点上看法大致相同。皮亚杰假定:在儿童的心灵中早已存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图式,如果要产生知觉,这一图式必须与外界的物体相接触。荣格进一步指出,婴儿原初的内在要求这一普遍的图式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世界。这就像一个从人类的整个历史收集而来的关于心理特征的多面万花简。
 
  在发展的历程中,自我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加工中心,每天二十四小时以不同的速度运转。它必须应对所有冲击意识的信息输入,不管是来自身体内部还是来自外界。弗洛伊德发现了压抑系统,当信息输入威胁到婴儿新的、弱小的自我时,压抑系统可以使输入的内容不被加工。自我是接受还是排斥刺激,视受压抑系统支配的自我保护因素而定。弗洛伊德说:“压抑并不是开始就有的防御机制……直到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确立了显著的区别时,它才会发生。”
 
  儿童不成熟的自我特别脆弱,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危险的伤害。他保护自己防御内在的信息输入铺天盖地的要求,如极具威胁力的来自集体无意识的本能内容。儿童的自我易受外界危险的伤害,是因为尽管父母可以为婴儿创造出理想的安全感,但是婴儿为了获得这样的安全感,会付出担心失去父母等照看者的爱的代价。这会使他对许多外界的危险感到无助。压抑对安全感的担心,还有来自父母的原始威胁的内化,会影响压抑的次序。每种文化都塑造了父母关于孩子的何种行为必须受到惩罚的观念。惩罚的观念或与受到了惩罚的观念有关的记忆,就是弗洛伊德所称的不愉快的、可能被压抑下去的内容。
 
  另一个父母对自我的发展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的例子可以在理想自我(ego ideal)的概念中找到。婴儿认同于长期的无助和对父母的依赖,导致这种影响被内化为理想自我。通常而言,这始于母亲及其养育者的角色,但是早期影响中的男性化一面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随着孩子的出生,父亲也会积极投入养育孩子的角色当中。然而,有必要提醒父亲们,他们对孩子的养育,就婴儿所体验到的养育的初始需要而言,可能做得还不够好。而且男性想要养育孩子的渴望,有可能涉及其自身父母的心理病理机制。不管父母的养育方式如何,弗洛伊德曾提醒我们,理想自我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永恒表达”(Freud,1927)。对理想自我的影响的吸收,还可以扩展到包括兄弟姐妹及亲朋好友的影响。荣格坚持认为,现实中的母亲在孩子的心灵结构中激活了母亲原型,母亲原型可以独立于现实的母亲之外,作为补偿性的心理事实而发挥作用。同样,这也适用于父亲原型的激活。荣格写道:
 
  危险只在于对原型的无意识认同:它不仅通过暗示对儿童产生支配性的影响,而且使儿童产生相同的无意识,以至于它不仅屈从于外部影响,同时对内部影响也无力反抗。父亲越以原型进行认同,父亲和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更加无意识、更加不负责任,甚至更具精神病色彩。
 
  为了避免这情况的发生,父母双方需要对他们的孩子产生强烈的认同,这样孩子才有力量去体验现实的挫折,孩子发展中的自我才能实际地去设法应对现实中的挫折。
 
  不管父母的养育方式如何,理想自我都可以从父亲和母亲或其替代者那里推断出来,并影响婴儿和其他个体之间的发展。这种影响在自我当中有着等级的、保守的、权威的倾向。这种影响在自我当中被体验。婴儿从父母或照看者那里,通过接受纪律训练和学习到的行为惩戒来体验这种影响。理想自我的影响经过矫正,继续发挥作用,持续整个一生。荣格评论道:
 
  一般而言,父母原本想要过的,却因虚伪的动机而被自己横加阻挠的所有生活,都会以替代的形式传给下一代。也就是说,孩子在无意识的驱动下,正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补偿其父母在生命中未达成的一切。(Jung, 1954a, p. 191)
 
  当自性最初的统一体分裂成不断成长的自我意识的岛屿时,儿童开始说“我”,早期的自我人格开始会问“为什么”。带着“为什么”的问题,自我开始了另一个适应新鲜和未知状况的阶段,这纯粹是认知方面的探索求知。这不仅仅是了解自己的生理状况和它的防御,关于这些,安娜.弗洛伊德(Amma Freud )、福德汉姆、科恩伯格(Otto Kermberg)、科胡特(Heinz Kohut)和斯坦恩(Leopold Stein)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它还是自我可能做出区分的开始,从而能够与其文化的环境分离,做出分类,并进行选择,正如维尼考特曾提醒我们需关注的那样。儿童开始运用自我去寻求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其目的是什么。这最终会引导其关注生活可能的意义,考虑我们与宇宙作为整体的创造力量之间的关系,考虑上帝是否会是生命的主宰。
 
  荣格学派的学者认为,这一处于发展当中的自我意识,其深度的心理存在,位于神秘的集体无意识的意象当中。阿德勒(Gerhard Adler)曾写道:
 
  属于过去的伟大的集体意象,对儿童而言,仍是如此接近和强大,以至于他的第一任务就是使自己摆脱对超个人力量的迷恋。在与这些力量对抗时,他必须锻造自己小小的人格,这样就可以解救并发展他仍然相当碎片化的个体自我。脱离与集体心理内容相认同的状态,从而进入一个完全个性化的自我,由其去体验和重新创造整个世界的内在和外在现实,这样的决定性的发展,从心理的角度上看,是不存在的。(Adler, 1966)
 
  因此,在我们原初的自然状况与一个成熟的自我意识之间,就会存在巨大的张力。
 
  在发展时期,自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威胁。
 
  第一,当父母原型被投射到真实的父母身上,由于自我意识到真实的父母并不完美,无法与原型意象相匹配时,它会收回这种投射,这时有可能会发生自我受损。
 
  第二,当理想自我利用未曾削弱的原始力量去操纵整体自我时,分裂就会发生。与实际的存在相关的自我中心所确立的父母意象越不符合实际,它就越要从理想自我的压力中撤出并分裂出来。当自我需要一个早期的整合水平来逃离这种分裂,并从自我单元(ego-unit) 或最初婴儿期的自性整体重新开始时,自我经常发生退行。
 
  第三,如果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得到父母的照料,自我就需要一个自恋性的镜像意象来抱持它,以免崩溃瓦解。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父亲的愤怒可能使他相信存在渴望复仇和惩罚的上帝(耶和华),把他扔在了荒野之中。如果母亲像一面镜子一样对婴儿做出回应的能力不够好,孩子可能就没有机会发展出对自己的健康的体验,导致“I” (主格)变成了“me" (宾格)。在孩子的心灵中,父母的意象受损如果达到病理学的水平,会导致其自性极度疏离和虚弱,结果会产生嫉妒和憎恶他人的感觉,并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幸运得多。
 
  第四,当自我已经开始顺利地把无意识的内容整合到已存的自我人格当中时,自我的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这个过程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神经症的解离、精神分裂的碎片化,或极端的情况一自我分解, 盲目接受前意识的观念。如果自我的结构十分牢固,能够承受吸收无意识的内容带来的压力,那么有着过于自我中心的意志的人,会对自性的人格产生的新的活力感到沉醉。这可能作为自我意识本身的补偿功能而起作用。结果有可能会导致人格膨胀和目空一切的人格。
 
  (作者:Joel Ryce-Menuhin | 来源:荣格学派沙游疗法)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