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家庭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考分

发表于 2018-05-08 16:49
  心理导读: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得好一些,这本身没错。但有的父母对孩子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超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制定了高标准,不断地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达标”,为了孩子考出好分数作不切实际的努力,结果反而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www.tspsy.com
 
不良的激励机制

家庭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考分
 
  目前我国的情况是,有些家长对考分不合理态度已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只重表面,他们对看得见的考分名次很关心,而对孩子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够宽、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却缺少应有的关心。如果孩子的考分名次好,他们就觉得万事大吉,如果考分名次降下来,他们就着急得不得了,他们平常督促孩子学习,基本上只集中于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这种不合理态度会造成孩子不明确学习的目的,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好名次,会造成孩子片面发展,会造成孩子缺乏应付考试失败的能力。家长对考分的不合理态度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孩子的期望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
 
  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得好一些,这本身没错。但有的父母对孩子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超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制定了高标准,不断地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达标”,为了孩子考出好分数作不切实际的努力,结果反而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使孩子感到自己在学业上永远是败的,对学业没有信心,讨厌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反而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水平。也有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
 
  2、运用不良的激励机制
 
  许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好好读书,动了不少脑筋,用了很多办法。可是,常常适得其反或没有效果。比如:当孩子考试得了好成绩,就对孩子以物质奖励,对孩子放松了教育和督促,此时对孩子犯错误就一律宽容。这往往会使孩子骄傲自满、松懈退步。又比如:当孩子考试失败时,就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满情绪,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没收玩具,不让孩子出去玩,不让看电视、玩游戏机。这其实是给孩子雪上加霜,使学生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作出努力。
 
  从以上所述可见,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不能不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建议家长们在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它影响孩子的升学、就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我们应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子。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需要淡化考试分数的色彩,不仅家长自己要如此,而且要引导孩子也如此。
 
  第二,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盯着分数看,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第三,正确地对待孩子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孩子学习、考试比较顺利的时候,应该在对孩子给予适当肯定的同时,引导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对孩子提出进一步的目标要求。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应该对孩子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低落的情绪,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通过经历挫折和失败,培养青少年学生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第四,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尽好地发展。给孩子的要求,应该既不是不可及的,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使他们能取得成功,但必须作出努力。
 
  总之,家长们应慎重对待孩子的考分,从孩子的素质是否全面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考分。使家庭教育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编辑:顾小扬 | 来源:心灵花园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