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当人们提到那些败家子的时候,往往会想到他们的冲动行为、冲动的投资行为,以及缺乏金融素养等。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www.tspsy.com
败家背后的心理补偿机制
从事金融心理咨询的专家认为这些行为背后最令人惊讶,但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是未被认可的愤怒。这种愤怒往往与金钱本身无关,但是和金钱所象征的关系、背叛或未满足的需求有关。盲目投资和败光家产的底层是更深层次的、不稳定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情绪。
本文将探讨(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愤怒如何让人们陷入了有害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愤怒如何不停的趋使人们破坏自己的财务状况。
1、来访的故事
安在第一次会谈中讲述了他的超支问题。
她强迫性地消费,每个月都会超出预算,除了不知道为什么要买一些小玩意、衣服、外卖之外,也不会买别的东西。
我们知道,大多数人并不能准确的说明自己“超支”了什么,并且会带着一丝的羞耻不好意思地否认知。他们会说:“呃......我也不清楚...大概...超支...意味着比上个月花的多,这是因为......”
然而,安立即回答道:“每月大约10000块。”尽管她说是“大概”,但他的回答不仅快速、而且自信,这种坚定的态度是如此特别,因此,我打算和她详细谈谈。
我问安,她是否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超支。
“我父亲一直都大手大脚,入不敷出,”她透露提到她的父亲在她18岁时破产了,并且借贷了巨额的商业贷款,安不得不开始工作,帮助父亲偿还债务。
现在,安快30岁了,她仍然每月分期付款偿还这笔债务。虽然安接受了这笔债务,并同情她的父亲的生意失败,但是,我能感觉到安隐藏了自己对父亲的愤怒——她不得不接手处理他父亲的失败。
当我问安每月需要为父亲偿还多少贷款时,她说:“大约10000元。”
这意味着,他“超支”的金额几乎与他每月需要偿还的债务完全相同。她之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这似乎不是巧合。
更合理的解释是,她为自己花掉的这些钱,是一种补偿——即,如果没有父亲的债务,我就会每月多10000元的自由支配现金。
尽管这个无意识愿望是合理和正义的。但是,她这样做的结果却适得其反,让她感觉捉襟见肘。
安的无意识似乎遵循这样的逻辑——即如果不过度消费“善待”自己,就会让她意识到父亲剥削和“抢劫”了她。于是,安通过“过度消费”压抑了自己的愤怒,让自己无法体会到自己对父亲的愤怒。
“我到底是(真的)在享受花钱带来的快乐,还是在挖财务漏洞来补偿我被父亲剥夺的财务自由?”她说,“如果我不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我每月最大的支出是偿还债务,这会让我有何感受?”
安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破坏,因为她在浪费钱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10000元带来的愤怒和怨恨,这是对自己的愤怒,而非指向父亲。
这种欲盖弥彰的自毁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好处,让她陷入财务困境、内疚,而且,最初的愤怒还在哪儿吞噬着她。
2、愤怒影响我们财务状况
安的案例并非特例。在临床中有许多来访因为未被允许表达的愤怒而陷入财务困境。
例如,一位陷入赌博困境的来访,会一次次的输光所有的资产后,去父母哪儿借钱,只为了再次输光。他的强迫性赌博行为源于对父母的怨恨,怨恨父母对他的忽视、抛弃,他的父母曾经在他很小的时候,把他寄养在亲戚家长达10年之久,直到他成人,能够赚钱才接了回来。
依据精神分析的观点,这位来访不断地向父母索取钱财的行为,是在愤怒的向父母声讨曾经缺失的爱,试图要求得到父母的照顾或关注。
然而,当父母一次次的在经济上补救这位来访后,会让他感到暂时的满足,但最终会强化无助、内疚和依赖的感觉。
由愤怒驱动的自我破坏循环是诡谲的。
一旦我们被愤怒的情绪魔鬼交易,并被其捕获后就丧失了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主导权,让自己一次次的、不断地陷入无意识的情感痛苦之中。
这些冲动消费、赌博、或风险投资是一种象征性的惩罚,惩罚的目标,是他们愤恨的人。但是这种“正确的行为”最终惩罚的,还是自己。但是未解决的背叛、忽视或无能为力等情绪仍然存在,往往比以前埋藏得更深。
得彼舍已,离厌、不厌。——《阿含经》
3、消除愤怒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第一步是意识——自己的“不良财务”行为可能与未解决的情绪有关。与治疗师合作可以帮助揭示这些情绪,为探索愤怒、内疚和怨恨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
一旦感情得到认可和处理,人们就可以发展出更健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设定界限和建立财务稳定。
通过了解败家行为的情感根源,我们可以开始摆脱破坏性模式,进而和金钱、财富建立更健康的关系,还可以修复和家人的关系。
(编译:mints | 来源:心理学空间)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