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荣格所说的自我与情结是什么?

发表于 2021-02-08 10:58
  心理导读:人类整个心灵的状态,不是纯粹物质的,也不能说是纯粹精神的。纯粹物质的部份是我们的身体跟本能,纯粹精神的部份是个人的无意识,或集体的无意识,也就是原型的部份。个体在物质与精神这两端间游走挣扎,探索着心灵范围,以及身体物质的状态。荣格、或是超个人心理学不断地在思考心灵到底有没有边界?也就是潜意识、无意识到底可以深到什么程度?被我们意识到的「我」的所在,那里是不是心灵的边界?如果那里不是心灵的边界,那么边界终止在何处?    ---www.tspsy.com
 
荣格所说的自我与情结是什么?
 
荣格所说的自我与情结是什么?
 
  众所周知,心灵常被比喻成是一个冰山结构,浮出海面的部分是可被感知的意识,水面下的部分,比较中间的段落叫做情结,或者是个人的潜意识,再下面一直到与其他冰山或陆地连结的地方存在着原型,或者是集体的无意识。在最底下的这一层,一边叫原型,另一边是本能,本能跟原型不断地交织,它们交织后被我们思想可觉察到的地方,就叫意识。
 
  人类整个心灵的状态,不是纯粹物质的,也不能说是纯粹精神的。纯粹物质的部份是我们的身体跟本能,纯粹精神的部份是个人的无意识,或集体的无意识,也就是原型的部份。个体在物质与精神这两端间游走挣扎,探索着心灵范围,以及身体物质的状态。荣格、或是超个人心理学不断地在思考心灵到底有没有边界?也就是潜意识、无意识到底可以深到什么程度?被我们意识到的「我」的所在,那里是不是心灵的边界?如果那里不是心灵的边界,那么边界终止在何处?
 
  要探索心灵,必须依靠我们的意识中的自我(ego),我们需要靠它来意识我们的存在,或者内在世界。ego在哪里呢?ego存在于意识当中,再进一步问,那么意识是什么呢?
 
  以开车为比喻,熟练的开车是个反射动作,大多时候,不必经过思考就可以应付路况。但是这样的反射动作并非无意识的,还是在意识层面上,只是存在于意识冰山的底部,几乎与无意识层面交接的部分。但我们只要提起心力,还是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开车,在适当时候会加速与刹车。那所谓的「提起心力」,就是自我功能出现的时候,ego便出现了。它就像个手电筒,照亮了「我现在在开车」的意识动作,让我们了知当下的行为。反之,有时我们失神了,就算在吃饭,也可能「食不知味」,心不在焉,ego便不作用。所以ego可以比喻做意识流里的亮点、手电筒,意识以ego为中心,可以觉察、探寻心灵的世界的内涵物是什么。
 
  荣格说人一生下来,意识就存在,但是婴儿ego还不够强,虽然知道饿、会哭,但却还没有觉察到哭与饿的关系是「我现在要来叫妈妈来泡奶给我喝」,因此意识是先于自我的,但自我是终极的中心。只是生命初始,纵使在意识当中,在没有觉察到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是不知道自我的。
 
  我们通常所谓的正常人,就是大部分可以处于意识状态中的人,可以依意志和本能的需求吃喝拉撒睡,而一个植物人好像除了吃跟睡这些非常本能的动作之外,便没有办法再多做些什么。所谓的「正常人」和「植物人」分别在哪儿呢?那就是一个可以处于意是当中,而后者则可能已全然被本能和无意识所淹没。譬如说精神分裂的病人也是如此,整个人被无意识控制的,无法清醒。所以我们要非常感谢意识的存在,这表示可以对抗无意识的某个强大的能量。像是当人们处于极度恐惧的状态中,感觉快被淹没了,但多数人都可以在稍微不那么恐惧的空档,依照自我的意志,从深海底浮出来水面,又可以呼吸了,类似这种感觉,就表示当我们还具有意识的控制力量,有能力去平衡无意识攫取的力量。
 
  然而,自我是没有能力整合情结的,情结也不会依照自我的指示运作,因为情结更下面的潜意识层里。情结可以想成在潜意识当中一个个的人,各有自己的特质、性格,各有其来历。比如,情结常跟个人创伤有关,可也不只是个人的创伤,集体的有可能。让我们发生强大情绪的事件里,就可能是情结作祟。不管是恐惧、还是愤怒,通常都是负向的情绪。情结有自己的方向、力道,不依自我意志而行,「我应该要怎么样」是自我的功能,自我说不要生气,但是通常做不倒,自我没有办法控制情结的。
 
  情结常以强烈情绪展现,显示潜意识的意向。而处于意识层面的自我,也是可以隐藏的,比如说我们会依所面对的实际状况反应态度,很俗气地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明明很讨厌一个人,很想出口骂他,但是基于礼貌,或者碍于情势等等我们会隐藏自我,以适当的态度应对。但这个时候,往往我们生理是会有一些反应的,尽管态度没出现不妥,可是感觉上的不耐烦,被自我压抑了,同样或类似的情境以后再出现,我们也许学到一套反应模式,但可能以精形成情结,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强烈到自己可以意识得到。这便是透过自我的觉察,知晓了情结的所在。
 
  (作者:洪素珍,魏宏晋 | 来源:心灵花园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