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解离的一般应用可以以相当多样的方式使用解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将一个整合的体脸分裂成为不同的部分可以产生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可以将某个体验具有的理智的成分和情感的成分分裂开来。这对于将他们的信念同自己的感受区分开来一头雾水的来访者而言或许很有帮助。 ---www.tspsy.com
催眠中的解离现象与作用
在新解离理论中,希尔加德提出,“某些心理过程会从意识的主体中分裂出去,并且这些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根据它茌临床上的用途,解离可以被界定为将一个整体的体验分解为其组成部分的能力,这就为放大对于其中一部分的觉察而同时减少对于其他部分的觉察奠定了基础。
大多数的临床工作者在他们的临床培训中都会学习到解离,但是这种学习几乎总是在心理病理学的框架下进行的,所学习的是诸如解离性身份认同障碍(简称为DID),心因性失忆和神游症这类的解离障碍。解离被认为是处于创伤中的人具有的一种基本的反应,例如一位强奸被害人报告她在被攻击的过程中漂浮在自己的身体上面。在某些例子中,解离被认为是如此的极端以至个体可以对严重的和持续的创伤进行解离并发展出失忆。以这类防御的方式来使用解离一直被认为和解离性障碍的发生有关。
就像是其他的催眠现象一样,解离就其价值而言是中性的,既可以出于积极的目的,也可以出于消极的目的来应用它。用解离来压抑创伤从而使其恶化为一种解离性的身份认同障碍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应用。与此相反,作为一种疼痛管理策略的解离可以让人“走出疼痛”,这是出于相同的分离原则而做的一种有益的应用。在应用解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能意识到,这些过程是否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价值乃是由它产生的结果来界定的,而非过程本身。
解离是一种自然的体验,所有人都能够以一种他们甚至没有觉察到的“置身事外”的方式对信息做出加工和反应。每天,人们都会通过一个叫做电话的工具对脱离身体的声音讲话。眨眼、吞咽、调整姿势和呼吸这样的物理过程可以在没有任何意识的参与下继续。所有的个体都曾经体验过内心分裂的感受,就好像在某些体验中自己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即便是常见的俗语都能反映出解离的状态:“我充满着喜悦和我自己在一起”,“一部分的我想要离开,但是另一部分的我不想那么做”,“我这么做完全是没脑子的行为”。
通过解离,人们并不一定要和他们即刻的体验联结在一起,无须卷入和“存在”着,如果那么做对他们更好的话。他们可以“装装样子”但并不真的“在那里”。意识觉知可以游离到其他的地方,专注于任何其他捕获注意力的事情,因此就能让人们做出更自动化的潜意识反应。催眠的体验越深,解离的程度就越大,而非意识反应出现的可能性也越高。催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解离性的体验,而解离可以被认为是界定催眠的核心特征:你可以在不放松的情况下处于催眠之中,但是如果没有任何程度的解离存在的话,那么你就不可能处于催眠之中。
解离的一般应用可以以相当多样的方式使用解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将一个整合的体脸分裂成为不同的部分可以产生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可能性。例如,一个人可以将某个体验具有的理智的成分和情感的成分分裂开来。这对于将他们的信念同自己的感受区分开来一头雾水的来访者而言或许很有帮助。
我有感受但是没有记忆这种特定的思维/感受解离现象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让我们对心理功能有了更多的理解,为了说明这一点,请考虑一下在舞台催眠表演中对这种现象的演示。舞台催眠师对被催眠者给予的暗示是让他们想象(阳性幻觉)在观看一部他们曾经看过的最搞笑的电影。他们自然会服从,然后开始捧腹大笑。接下来,舞台催眠师让他们通过阳性幻觉的方式观看一部他们曾经看过的最悲伤的电影,而此刻他们开始哽咽和哭泣,常常会真的流出眼泪。然后,舞台催眠师暗示说这部电影又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于是他们又重新开始捧腹大笑。这是一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感诱发”的现象,即通过暗示在人们身上引发情绪状态。不过,更为有趣的是,当舞台催眠师随后问被催眠者,“你的电影到底为什么那么有趣或那么悲伤?”被催眠者典型的反应是说:“我不知道!”现在,请停下来问问你自己,这是怎么一回事?
被催眠者并不是不情愿描述在电影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产生了如此明显的强烈情绪以及笑和哭的反应,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就像他们诚实地表达的那样。舞台催眠师暗示的是体验到有趣和悲伤的情绪,但这些感受并没有和某段特定的记忆联系在一起;它们是从某个特定的情境中被解离出来的感受。
事实上被解离的感受是可以存在的,而且它可以在不依附于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影响行为,它只是关于感觉某个感受的一个一般性的暗示,而许多被卷入压抑记忆之争的治疗师并不能理解这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来访者报告说:“我有一种可能曾经被虐待过的感受,但是我没有这类记忆,”治疗师就会错误地假设,一旦有某种感觉的存在,就必定有一个和它相关并导致它产生的情境。然后他们就会去寻找那个可以证明这种感觉的存在是合理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通过虚构的机制——用想象出来的体验填补记忆的空白,而这些想象出来的记忆和真实的记忆几乎无法被区别开来——无意间创造出那些情境。我希望,现在你能通过对催眠的学习而对记忆、创伤和可暗示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好的洞察,并且能够避免犯下这类代价高昂的错误。
解离与人拥有的不同部分解离让来访者可以产生自动化的或者说自发的反应:被遗忘的记忆可以被记起,手可以在非自主的状态下抬起来,身体可以忘记去移动或不去注意到某种感受。当事人的某些通常不会被关注到的部分或者是某种表达的方式可以凸显出来,并且以崭新的、拓展性的方式对其加以利用。促进个体某个特定部分的表达可以具有深远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来访者的某些部分感觉到有力量并足够有能力去冒一些有意义的风险的情况下,鉴别出他们一直以来感觉到软弱和无力的部分并对其加以治疗,就能够让临床工作者有机会帮助他们解决“没有特别的理由”而存在的某个扰人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在一段亲密关系的背景下处理来访者感到软弱、无力和愤怒的潜意识部分,这会让来访者以一种适应性的方式来强化这个部分。给这个部分一个机会去更直接地表达自己能够帮助来访者摆脱那个部分之前以症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模式。将催眠和自我状态治疗结合在一起便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工作的一个特别完善的模型。
在有关催眠的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无数其他关于解离的例子,但是最好的例子是那些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例子。在哪些情境中你可以观察到人们会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反应?在什么时候人们在心身层面上的整合程度是最小的?理智与情绪?过去和现在?乐观和悲观?男性化和女性化?你在不同的水平上(即物理、心理、情绪、情绪和精神)可以产生用
来描述人们具有的体验范围的对立极或“部分”越多,你就越能够欣赏人类具有的相互关联的不同部分是如此之多;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出于临床的目的而被解离和放大。
人们在很多时候都无法用自己所拥有的个人资源来帮助自己,但是这些资源要么被人们藏在了失败、糟糕的假设和无望与无助的感受的高墙之后,要么是人们压根儿不知道如何获得这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的某些部分可能已经具有解决问题的合适技能,但被解离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工作者的角色是去建立新的联结(即线索、扳机点和桥梁)从而让来访者能够在合适的背景下更多地触及自己的能力。因此,在获得更多的力量来过好人生的过程中,解离便是一块有价值的垫脚石。
引发解离的策略能促进体验的部分相互分离的暗示就是用于解离的暗示。例如,一种导入可以简单地通过强调来访者有能力以毫不费力和自动化的方式体验和学习(例如,“你的意识头脑正在听我说话,而你的潜意识正在一个比你能意识到的更深层的水平上做一些更为重要的事情”)来产生一种意识——潜意识的解离(Lankton,2010)。意识头脑被给予了一些它可以关注的观点和体验,而与此同时则激发潜意识以另外的方式做出回应,并在觉察之外的水平上完成学习。除了在催眠导入的过程中唤起解离之外,解离也可以通过各类做法来促发,包括直接暗示将体验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艾瑞克森的“在无处之中”的技术,以及间接暗示主观层面的分离。
(作者:MichaelYapko | 来源:催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