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中的期待效应
发表于 2018-10-17 11:32
心理导读:对于来访者而言,如果来访者认为某种导入是成功的,那么这种导人就是成功的,如果某种催眠过程能符合来访者对此的信念,那么这种催眠体验就是成功的体验。基尔希建议临床工作者要在治疗中明确提出使用催眠的充分理由,而且还要能符合来访者心目中对于好建议的需求和信念。 ---www.tspsy.com
我们的预期会对我们的体验造成深远的影响。预期的力量已经在许多情况下显示了其威力,这种力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而且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模型都会强调积极的预期在提升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Kirsch,1990a;Lynn&Kirsch,2006)。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叫法或许是自我实现预言,它描述的是我们的行为在潜意识层面会和我们的预期靠拢,无论这种预期是好还是坏,它都会增加自己最终实现的可能性。
当人们前来寻求帮助或获取信息时,一般来说,他们都会预期事情终将有所结果。他们对这种期待投入的情感越多,就越不可能体验到与这种预期相反的情形。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尝试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无解的,或者毫无希望可言,那么即便别人给他提供了一些可能会有帮助的解决方案,这个人也不会去尝试。这导致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也再一次证实了他认为无解的看法是“正确的”。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人得意扬扬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出色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既善良又敏锐,这时如果有人来告诉他,他做了一件相当不地道的事情,这个人可能会认为对方只是在嫉妒他而对别人的话嗤之以鼻,于是便要再次证明自己是善良和敏锐的。在系统论中,这种循环的过程被称为自我校准回路:它在本质上所描述的是为什么有人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在原地踏步的背后的机制,这种效应既可以用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也可以用来维持糟糕的自我形象。
预期既可以帮助人们达成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也会造成阻碍,这要看预期具有的特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之所以特别要来找你,可能是因为对你有着良好印象的某个人推荐他们来找你,这就增加了你给这位求助者留下良好印象的可能性。或者说,人们会因为你附属于他们所敬仰的某个机构,或者因为你的头衔和地位,或者是因为许多其他的理由,所以才对你有积极的预期。不幸的是,人们也会同样因为某个随意的理由而产生消极的期待:他们不喜欢你的性别、你的年龄,你走路的方式,你工作的机构,为了见你而需要等待的时间,等等。着手处理预期,无论是你的预期还是来访者的预期,都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也有助于建立治疗同盟(Matthews,2001)。
一些更古老的催眠仪式的目的就是在来访者身上建立起积极的预期,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有催眠的体验,或者说,已经处于催眠之中。众多催眠易感性的测量工具中包含的一些子测验完全就是为了让测验的参与者相信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某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例如,参与者会被暗示说,他们将无法睁开自己的眼睛,即所谓眼部紧张症,然后让他们尝试去睁开眼睛;如果他们通过了测验,他们可能会相信自己处于催眠之中。这可能会在他们内心创造出一种期待,认为自已可以从催眠中获益这也会促进他们对于催眠师之后做出的暗示有更好的反应(Kroger,2008)。
在专业实践中,许多的“基本动作”都是旨在帮助来访者建立积极的预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证书挂在墙上呢?为什么要在名片上印上那些风光的头衔呢?为什么要摆出一副专业人士的架子让你的来访者更有信心呢?让来访者对治疗建立积极预期的做法因人而异。如果你能有技巧地发现,人们需要什么才能建立起积极预期的话,那么你就更有可能用它的力量来推动催眠和治疗过程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我和抑郁的来访者的工作尤其教会了我,积极的预期对于最终的康复至关重要,这些抑郁的来访者饱受无望和绝望的折磨,因此有许多的消极预期。治疗上的挑战在于,需要在无望中建立希望,关于这方面,我在其他的著作中描述了某些做法(Yapko,1992,2001b,2001c,2010)。在这里可以说的是,帮助来访者创造一种足够吸引人的愿景,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可能性,这是在治疗中能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安慰剂效应以及它和治疗疗效之间有何关系这方面,英国赫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欧文·基尔希(IrvingKirsch)是一位顶尖的专家。他一直都特别提倡对催眠的一种观点,即认为催眠主要就是一种期待(Kirsch,1990b,1991,1994,1997;Lynn,Kirsch,&Hallquist,2008)。他说:“期待是催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也是它最为核心的部分”(1990,p·143)。
他的研究相当有说服力地展示出催眠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访者的信念和预期的影响。因此,对于来访者而言,如果来访者认为某种导入是成功的,那么这种导人就是成功的,如果某种催眠过程能符合来访者对此的信念,那么这种催眠体验就是成功的体验(Kirsch,1990b)。基尔希(1994)建议临床工作者要在治疗中明确提出使用催眠的充分理由,而且还要能符合来访者心目中对于好建议的需求和信念。
基尔希的工作和许多其他人的工作一样,都植根于T·X·巴伯(T·X·Barber)(1969)所从事的重要研究,巴伯很早就怀疑催眠是否是一种独特的、与其他状态不同的意识状态。他让人信服地证明,在催眠中可以出现的反应的种类和强度也可以在不用催眠这一仪式行为的情况下出现,你只需要邀请实验参与者投入地做“一个想象练习”即可。巴伯在他的著作中也鲜明地强调他的观点:他会将催眠这一词打上引号,即让人们注意到“催眠”只是人为构建出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