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治疗师:揭开催眠术的秘密
发表于 2018-05-09 14:45
心理导读:启动催眠的导入有点像是培养爱的感觉。如果你想要引发某种情绪状态,比如说爱的感受,那你没有办法通过咏唱“深深地陷入爱的感觉当中去吧”来获得成功。同样,你也没有办法通过命令一个被动的病人“请进入深度的恍惚状态之中”来引发催眠。 ---www.tspsy.com
在利用取向中,催眠被视为一种在人们身上惯常发生的自然体验,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如果采用这种观点,那么技巧高超的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之一便是首先能识别出在当下进行的治疗互动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催眠反应,然后再以一种自发的、谈话式的方式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意义的催眠体验( Lankton& Mattews,2010)。另一个任务是围绕来访者独特的特质对催眠的过程加以组织,从而让自己的的工作取向能够符合来访者主观的关系风格、思维风格和行为风格。渐进式肌肉放松就是要求来访者尝试让他们自己去适应临床工作者所选择的技术的一个例子,临床工作者可能会说:“我将会说出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与此同时你可以聚焦在此部位放松的感受上”。和上述做法不同的是,利用取向致力于从来访者内心引发那些具有个人意义的意象、内在对话、感受和行为,并以此为基础让来访者
参与到导人和治疗当中。蔡克(2011)对这个过程进行了如下的描述:
启动催眠的导入有点像是培养爱的感觉。如果你想要引发某种情绪状态,比如说爱的感受,那你没有办法通过咏唱“深深地陷入爱的感觉当中去吧”来获得成功。同样,你也没有办法通过命令一个被动的病人“请进入深度的恍惚状态之中”来引发催眠。请注意到,在之前的那个句子中使用的“引发”一词。催眠是被引发的,而不是被导入的(尽管我们会使用“导入”这个标签)…催眠治疗师需要建立一些条件,让病人将之前处于休眠状态当中的恍惚状态的成分展示出来(p.45)。
换句话来说,技巧丰富的临床工作者可以通过使用催眠式的沟通模式来引发来访者的反应,这些催眠式的沟通模式能够捕获来访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聚焦在具有个人重要性和治疗重要性的体验上。在以谈话式(艾瑞克森式的、自然主义的、利用的)方式做催眠导人时,对来访者的指导一般都更为个性化、更具有许可式的风格、更间接、也更过程导向,而非采取一种技术导向的取向。此外,催眠会谈导入的不同阶段之间会有更清晰的转换,相比之下,谈话式的方式一般都没有那么清晰的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尾阶段。
自发性要求你能够够“接受并利用”来访者独特的存在方式,因此,作为利用取向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它在以仪式化或标准化的方式来实践临床催眠的过程中并不那么受欢迎。对于有些人来说,某种方法若缺乏一种僵化的结构便无法符合他们的胃口。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同一种特质反而会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他们会觉得,如何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下,在一个特定的个体身上引发有意义的、具有治疗作用的有效的催眠体验似乎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挑战。
这一取向背后隐含的是临床工作者作为引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在利用取向中,临床工作者对来访者的责任被放大了,因为只有当他们能够采用一种更为个性化、更灵活的方式来从事催眠的时候,他们才被认为具备引发有意义的催眠体验的能力。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成功的催眠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的催眠易感性水平而非治疗同盟的质量,也并非你所采取的取向具有的灵活程度。
在利用取向中,引发催眠体验的刺激是一些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联想(例如,认知感官、情绪、生理),临床工作者会通过他们的暗示在来访者身上引发这些联想想。这个观点也和下面这个观点有相当大的差异,即认为催眠暗示的力量蕴含于暗示之中,而不是体现在来访者和暗示建立联系的方式中。上述观点导致的结果是有些临床工作者会使用事先写好的催眠程序文本,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念给来访者听。
催眠文本化的做法是和近年来倾向于编制治疗手册,或者以实证研究来“确证”治疗效果的风潮相一致的,就好像说治疗效果乃是蕴含于技术本身而不是个体对于技术的反应。任何一种治疗都会对某些人造成医源性的负作用,因为他们会对于这种治疗做出特异性的消极反应正是出于这个重要的原因,我始终都会强调要把焦点一直都放在个体身上,并且按照他们的特点来修改治疗的做法,以此将负性的反应降至最低。你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准确地预测你的话语会在来访者身上激发何种特定的联想体验。观察和使用来访者的反应必然会淬炼你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