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师能给小孩做催眠吗?
发表于 2018-04-17 17:31
心理导读:如果你考虑的水平是个体来访者,那么关于哪个年岭群体在其对某些标准化测验的反应中,表现出更高或更低的催眠易感性的概括观点便是无关紧要的。儿科医生丹·珂安和凯伦·欧尼斯指出:“现有的量表并不能让我们去预测儿童是否在催眠的治疗应用中会最为成功。”即便是面对非常小的孩子,即被有些专家认为不可被催眠的孩子。 ---www.tspsy.com
给儿童使用催眠从麦斯麦( Mesmer)的时代(十七世纪末)、夏科( Charcot)和伯恩海姆( Bernheim)的时代(在十八世纪末)就已经在文献中有所记载了。在这个领域中,许多早期的作者们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威廉·克罗格和米尔顿·艾瑞克森。这些著作充满洞见而且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完全是凭借这些作者的印象写成的。直到20世纪中叶,严肃的研究才开始考虑催眠易感性或许和一个人的年龄有关,以及它如何会影响到基于催眠的临床干预。即便是现在,尽管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临床报告和一小部分未使用控制组的团体研究描述了将催眠用于儿科的有效性,描述有关将催眠用于儿童且被试量足够大的控制组研究的文献仍远不够(Gold, Kant, Belmont, &Butler, 2007;Milling Constantino, 2000; Rhue, 2004)
随着标准化工具的发展,例如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SHS:A,SHSS:B以及SHSS:C)以及从其衍生而来的工具,包括儿童催眠易感性量表(CHSS, London,1962,1963)和具有临床取向的斯坦福儿童催眠临床量表(SHCS:C,Morgan& Hilgard,1978-9),对标准化的的导入产生的个体之间的反应差异被认为是催催眠易感性的有效且可靠的指标。因此,或许根据性别、症状的剖析或者年龄来测量不同人群也成为了可能。
使用这些量表的研究在以下这些核心发现上产生了高度一致的结果。首先,儿童似乎比成年人更容易被催眠( Morgan& Hilgard,1973;Weitzenhoffer,2000)。其次,3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表现出可以被测量的催眠能力,而4岁被认为是可以施测的最小的年岭(Rhue,2004,2010)。再次,催眠能力在儿童早期和中期会不断增加,在12岁左右达到J顶峰,然后会在几年中维持这一高水平,在青春期略有下降,然后在成年期基本保持不变(Rhue,2004,2010)。
摩根和希尔加德(1973)报告催催眠能力在36岁以后会有所下降。在最近由佩吉(Page)和格林( Green)(2007)所做的研究中,通过使用哈佛团体催眠易感性量表( HGSHS:A),他们报告了类似的发现,即催眠能力在17--40岁有小幅的下降,但是在此之后又有轻微上升。他们的研究中没有包括儿童。
这些关于年龄和标准化测验中催眠易感性分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答案至少要基于两个因素:(1)你认为标准化的测验分数有多大的价值;(2)对于团体的结果来说,你认为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团体内部的个体结果。如果儿童更容易被催眠,那么这一点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呢?
在文献中随处可以看到对儿童做概括化的推论的情况。威廉·克罗格(2008)写道:“超过5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了被催眠的足够的语言理解力”(p.281)。米尔顿·艾瑞克森(1958/1980)写道:“儿童具有有限的体验背景,渴望新的体验,而且对新的学习十分开放,这让儿童可以成为良好的催眠对象。他们很愿意接受观点,他们享受对于这些观点进行反应一一只需要以种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去呈现这种观点即可”。这样宽泛的观察笼统地来看或许有价值,但可能并不一定能应用于任何一个人,因此这就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用处。我们很快就会来探索一下如何和具体的儿童来访者建立关系。
鉴于安德鲁·魏兹霍夫长期投人到发展被认为是催眠易感性的金标准测验一一斯坦福催眠易感性测验一一之中,或许令人惊讶的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团体数据的局限性。他非常反对基于某些人口学指标或临床团体来研究催眠易感性:
这些有关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有一些是在既存的某个假设或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另一些是研究其他特征的研究的副产物,还有一些只不过是在黑暗中乱摸一气,希望能够发现点什么。除了极少的例外情况外…关于个体差异性的数据对于我们去理解催眠行为,以及对催眠行为的产生和使用来说,很少能做出贡献,或压根儿就没有任何贡献。(2000,p.281)。
简单来说,如果你考虑的水平是个体来访者,那么关于哪个年岭群体在其对某些标准化测验的反应中表现出更高或更低的催眠易感性的概括观点便是无关紧要的。儿科医生丹·珂安( Den koher)和凯伦·欧尼斯( Karen Olness)(2011,p.426)在他们非常出色的著作《针对儿童的催眠和催眠治疗》( Hypnosis and Hypnotherapy with Children)中明确指出:“现有的量表并不能让我们去预测儿童是否在催眠的治疗应用中会最为成功。”即便是面对非常小的孩子,即被有些专家认为不可被催眠的孩子。
有趣的是,就像鲁格(Rhue)(2004)所指出的那样,有许多报告提及将催眠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能得到成功的治疗结果,包括解决诸如尿床和大便失禁这样的问题。鲁格指出,“这些孩子或许能够使用他们在白日梦、幻想和想象性的卷入过程中的技能,对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做出反应”(p.120-121)。这些能力似乎和儿童身上的催眠易感性最为相关。因此,就像珂安和欧尼斯(2011)指出的那样,一个合理的立场是,相比儿童的能力,年龄并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