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羞耻感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20-12-21 21:56
  心理导读:在这个自恋的年代,有那么多人迫切地想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赢家。如果你承认自己感到了羞耻,你就有可能变成可悲的失败者。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的羞耻感,他们更倾向于否认羞耻感的存在,或用其他没那么多负能量的字眼来称呼它,以此来与羞耻感保持距离。    ---www.tspsy.com
 
心理专家告诉你羞耻感是怎么回事?

心理专家告诉你羞耻感是怎么回事?
  偏见1 羞耻感是一件坏事
 
  大多数人很难承认,自己感到了“羞耻”。光是这个词就让大多数人不舒服了。约翰·布雷萧(John Bradshaw)是诸多研究羞耻感的学者之一,他写道:“羞耻本身就会带来羞耻感。虽然人们愿意承认自己内疚、受伤或恐惧,但不愿承认自己产生了羞耻感。”
 
  尤其是在这个自恋的年代,有那么多人迫切地想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赢家。如果你承认自己感到了羞耻,你就有可能变成可悲的失败者。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承认自己的羞耻感,他们更倾向于否认羞耻感的存在,或用其他没那么多负能量的字眼来称呼它,以此来与羞耻感保持距离。
 
  研究羞耻感的学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说:“我们通常用‘尴尬’这个词来避免承认羞耻感。”
 
  你可能会发觉自己对本书的核心观点心怀抵触,不相信羞耻感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无处不在的体验。尽管你可能愿意承认在公共场合犯错时会感到尴尬,但你会反对我把它称作羞耻感。
 
  “人人都会犯错,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没什么可羞耻的。”
 
  此时,请尝试回想那有害的、极具破坏性的羞耻感,与作为一个情绪家族的羞耻感之间的区别。羞耻感家族中的许多情绪是轻微而短暂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偏见2 羞耻感是我们的敌人
 
  自从约翰·布雷萧在1988年出版了他的开创性着作,了解心理学的大众就基本上把羞耻感与他提出的“有害的羞耻感”这一概念等同起来。有害的羞耻感是由父母、教育者和儿童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成年人传递给孩子的毁灭性信息,让孩子感到自身是有缺陷的,不值得被爱。
 
  布琳·布朗(Brené Brown)认为,社会鼓吹和标榜自相矛盾的角色期待,给女性强加了许多难以达到的理想化标准(这些标准最终会导致羞耻感),她的相关着作也强化了对于羞耻感的这类观点,即把羞耻感看作外部有害影响的结果。
 
  如果你也像大多数人一样接纳了这种观点,你可能就会把羞耻感当作敌人。你可能会认为无论何时何地,羞耻感都是一种来自外部(社会、伤人的父母,或想要你怀疑自己并掏钱购买他们产品的广告商)的负面体验。
 
  如果你相信抵制羞耻感、摆脱羞耻感的束缚是必要的,那么你可能很难接受我关于“羞耻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的观点。
 
  尽管某些羞耻感的表现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害的(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讨论这些感受),但请你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理解其他形式的羞耻感可能并不是那么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对我们是有用的、有启发性的。
 
  我相信,羞耻的体验有时包含着重要的课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谁,或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忽略或抵制羞耻感,我们就会失去成长的机会。
 
  偏见3 羞耻感是自尊的对立面
 
  如果你把羞耻感等同于“有害的羞耻感”,那么你当然会认为它有损于自我价值感。一个感到自身满是缺陷、不值得被爱的人,怎么会觉得自己好呢?
 
  在自尊研究领域,多数受欢迎的文章都持有这种观点:强调自我肯定、激进的自我接纳,抵制社会中充斥的带有羞耻基调的信息,提供培养自爱的方法。
 
  一旦你将羞耻感理解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一种外界施加的有害的体验,羞耻感和自尊看上去就不那么水火不容了。我会在后续章节阐明,当孩子1~2岁时,羞耻感(不是有害的羞耻感)的出现对于其真正自尊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自尊和羞耻感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体验,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我写作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解释我们怎样做才能自我感觉良好,也就是说,我们怎样做才能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发展出真正且持续的自尊,我邀请你再思考另一个偏见。
 
  偏见4 自尊只与自己有关
 
  “自尊”这个术语似乎表明了它是一种独立的体验,与外界无关。你对自己的感觉似乎与他人无关,自尊体现了你与你心目中的自己之间的关系。高自尊表明了一种积极的关系:我喜爱并尊重我这个人。在自恋时期,我们尤其会产生高自尊。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人有关,即与我们所在部落的成员有关。我们是子女,也是父母,与重要的人有着亲缘关系和情感联结,即便我们的自我概念极其清晰,重要的人对我们的感受和看法也总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感觉。
 
  有观点认为,孤立的自我是存在的,并且我们无须以他人的意见为参考就能理解自我。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正如精神病学家弗朗西斯·布鲁切克(Francis Broucek)所说,“在人际关系的领域里,原子论意义上的孤立自我是一个不真实的概念”。
 
  真正且持久的自尊发展最终取决于人际关系,具体而言,取决于那些共享快乐体验的关系。
 
  这四种偏见在社会中非常普遍、根深蒂固。我并不指望你在读完这短短的论述之后就突然抛弃了这些偏见,我偶尔会提醒你有害的羞耻感和本书的羞耻感之间的区别。如果你对我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充分理解羞耻感在你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作用,那么我向你保证,你最终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有自尊问题的困扰,你就会收获更多。
 
  在我从事心理治疗实践的35年里,最重要的收获是,羞耻感的原野横亘在通往真正自尊的必经之路上,寻求自尊的旅人永远不会完全走出这片原野。一路上,我们会收获喜悦与自豪,尤其是与最重要的人分享过后,这些喜悦与自豪会改变我们遭遇的羞耻感,把它们从痛苦的挫败变作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作者:约瑟夫·布尔戈 | 来源:《超越羞耻感》)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