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人们为什么对机器人又爱又恨?

发表于 2020-12-21 21:45
  心理导读:人类心智既具有能动性,也具有感受性,但我们通常认为机器人只具有能动性,这说明感受性是机器人的禁区。除了科幻作品中想要主宰世界的邪恶机器人之外,人们能够接受有能动性的机器人,比如制造汽车、清洁房屋、控制红绿灯、预测经济动荡的机器人。相比起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情感和感觉的机器人。我们用“像机器人一般”这个词来形容在其人生经历中没有多少情感和感受的人并非毫无道理。    ---www.tspsy.com
 
人们为什么对机器人又爱又恨?

人们为什么对机器人又爱又恨?
 
  动画电影的出现已经有大约100 年了,从1928 年第一部米老鼠电影《汽船威利》上映以来,动画电影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的电影不仅是彩色的,而且有三维动画和电脑制作的特效。利用zui新的技术,编程人员可以把动画人物做得跟真人几乎一模一样。“几乎”是一个重要的限定词。人类很了不起,但“几乎”和人一样的人类则不然。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影片《极地特快》的主角之一,是几乎完全像真人的动画版汤姆·汉克斯。但是人们看到这个角色感觉不太舒服,这部电影的票房惨淡。动画版的汤姆·汉克斯以演员本人为蓝本,演员本人为它配音,但它的皮肤有点过于苍白,嘴唇也缺乏表现力,看起来很诡异。
 
  更专业的说法是,汉克斯的动画形象落入了恐怖谷(uncanny valley),也就是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无人之境。1970 年,日本机器人工程师森政弘(Masahiro Mori)首次提出恐怖谷的概念,他对机器人的外貌很感兴趣。他预测当机器人看起来比较像真人时,人们会喜欢它们,但当相似度超过一个临界点——机器人太像真人时,人们反倒不喜欢它们了。他还预测当机器人看起来和人类一模一样时,人们又会开始喜欢它们。当某事物非常像人类,但又不完全像的时候,人们对它的喜爱度会降低,这就是森政弘所说的恐怖谷。
 
  自从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的概念之后,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它的存在。人们喜欢可爱的机器人面孔,也喜欢真实的人类面孔,但当两者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介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面孔时,人们对此的喜爱程度会骤降。猴子身上也出现了恐怖谷的现象,它们对真猴子面孔和漫画风格猴子面孔的喜欢程度超过了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猴子面孔。当然,猴子无法告诉你它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混合型的面孔,但许多研究者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恐怖谷有自己的见解。
 
  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喜欢两种类别之间有明确界线的不同事物,包括人类和机器人。从这个角度看,十分像人类的机器人会让人紧张不安,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称它们为人类,让它们拥抱自己一下,还是应该称它们为机器人,让它们用金属手帮我们开汽水瓶。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任何类别的界线模糊都会令人不安,哪怕是像零食这种非常普通的类别。然而,人们会开开心心地购买椒盐脆饼(Pretzel Crisps,椒盐卷饼和薯片的组合),这说明“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类别是与众不同的。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预测人形机器人会令人恐惧不安,因为它们与人相似的外表暗示着它们具有人类的心智,这是人类不愿给予它们的。尽管我们很高兴看到外表和行为像人的动物具有心智,但心智存在于无生命的物体中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就像看到学步的孩子抽烟一样。但是机器人的什么心智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是能动性还是感受性?心智调查提供了一些线索。
 
  人类心智既具有能动性,也具有感受性,但我们通常认为机器人只具有能动性,这说明感受性是机器人的禁区。除了科幻作品中想要主宰世界的邪恶机器人之外,人们能够接受有能动性的机器人,比如制造汽车、清洁房屋、控制红绿灯、预测经济动荡的机器人。相比起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情感和感觉的机器人。我们用“像机器人一般”这个词来形容在其人生经历中没有多少情感和感受的人并非毫无道理。这个推理暗示着,当人形机器人的外表让我们觉得它们好像有感觉和情感时,我们就会不安、不舒服。只有生命体才有感觉和情感,所以机器人没有。我们乐意承认在心智俱乐部中,人类和动物是具有感受性的,而机器只具有能动性。
 
  为了测试感受性在造成恐怖谷现象时所起的作用,我们让被试观看两段人形机器人视频中的一段。其中一段视频是从机器人的后面进行拍摄的,因此只能看到电线和电路板。另一段视频从其前面拍摄,看到的是机器人像人一样的面孔。然后被试对两段视频引起的不适感、对机器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例如能动性)以及感觉和情感能力(例如感受性)进行评级。就像预测的一样,非常像人的机器人更令人不安,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更有感受能力。眼睛和嘴似乎体现了感受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并不正常。
 
  如果恐怖谷的根源在于能被人识别的感受能力,那么具有这种能力的机器人即使没有人类的面孔也一样会令人不安。我们用实验检验并证实了这一预测,发现人们甚至想到机器若有感觉和情感也会感到恐惧不安。在一项相关的研究中,哲学家贾斯廷·西茨玛和爱德华·马克瑞提出机器人能否闻到各种气味的问题。人们毫不犹豫地说机器人能闻到化学药品乙酸异戊酯的气味,但对机器人能否闻出香蕉和呕吐物的气味拿不准,因为这些气味与情感存在着固有的联系。
 
  这些研究表明,只要机器人不爱上我们的女儿,我们会愿意让它在工厂里工作的。如果感觉和情感是机器的禁区,那么它也暗示着对恐怖谷的另一种理解,它不同于森政弘最初提出的观点。在最初的观点中,极其像人的机器人会走出恐怖谷,再次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认为,无论机器人的外表是什么样,它们都不应该有感觉和情感,那么即使机器人长得跟人一模一样,只要它们表达了情绪,依然会令人恐惧不安。这不应该被称为恐怖谷,而应该是“感受谷”,只要一个事物依然被归为机器,便永远无法逾越这道深谷。
 
  感受谷触及了一个深层问题,那就是心智知觉的什么维度对理解人性至关重要。通过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提出人性的本质是能动性,是思考、推理和行动能力: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无穷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像一个天神 !
 
  相反,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认为人性的本质是感受,能够感受各种事物和忍受痛苦:人类的本质是不追求完美,有时愿意为了保持忠诚而作恶……准备好了接受最终的失败,被生活打垮,这是把爱给予其他人时必会付出的代价。
 
  感受谷说明奥威尔的判断是对的,人们从根本上期望别人有情感、有感觉,而认为机器不应该有情感、有感觉。
 
  (作者:丹尼尔·韦格纳 | 来源:《人心的本质》)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