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存在主义并不是与欧洲哲学史无关的“哲学怪物”。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继承和综合了Kierkegaard、胡塞尔的现象论,尼采的唯意志论,康德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思想遗产。而且存在主义不论就内容或形式,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环节。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论存在主义的起源
近60年来欧美社会的上述状况是产生和发展存在主义的客观条件之一。但是,存在主义要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还必须借助以前欧美哲学思想的发展成果。
存在主义并不是与欧洲哲学史无关的“哲学怪物”。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继承和综合了Kierkegaard、胡塞尔的现象论,尼采的唯意志论,康德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思想遗产。
Kierkegaard1813年5月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是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大学时期主攻科目是神学,但他一生中并未充任过牧师。他从1841年以“讽刺的概念”为题完成了硕士论文以后,就以全副精力从事著述。1855年Kierkegaard病死。
Kierkegaard的著作多而杂。其中,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关的哲学著作,包括有:《恐惧的概念》(The Concept of Dread, 1844),《哲学论文片段》(PhilosophicalFragments, 1844),《结论性的非学术性跋文》(ConcludingUnscientificPost)、《现代》(The Present Age)、《日记》(The Journals)、《旋转的方法》(The RotationMethod)、《恐惧与战栗》(Fear and Trembling)、《致死的病》(The Sickness UntoDeath, 1849)、《基督教的修炼》(Training in 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抨击》(Attack upon Christendom, 1854—1855)。
在这些著作中,Kierkegaard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抵制、关于真理的主观性、恐惧概念和个人与上帝的对立等思想,对存在主义的形成有道接的影响。
(一)Kierkegaard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奠定了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基调。
在黑格尔看来,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连个人也是抽象的“绝对精神”的化身。黑格尔说:“我们认为,‘我’和思想是一个东西;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应该是一个思维者。”Kierkegaard认为,黑格尔将一切归结成理性就是抹杀了万物的具体特性;而个人,在理性面前也变成了毫无差别的抽象物。Kierkegaard坚决地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理性主义。Kierkegaard针锋相对地说:“‘个人’是这样一个范畴……这个时代、一切历史以及整个人类,都必须通过它。”Kierkegaard还说,人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理性、想象和感情的融合。所以,Kierkegaard明确主张:“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把个人当作别人的牺牲品加以放逐,而是描述每个人的平等的状况,并把它们统一起来;而统一的中介物就是存在。”
在同一本书中,他还多次提到“个人”的单一性、孤独性。Kierkegaard还要求别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那一位个人”,以强调他这个“个人”的特点。
Kierkegaard对黑格尔的上述批判扭转了西方哲学史上那种只推崇理性,忽视个人的差异性的方向,但这一扭转,在存在主义那里是导向了另一极端——走上否定理性的道路上。
(二)Kierkegaard还用真理的主观性取代黑格尔的真理的客观性的思想。
黑格尔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真理就是一个对象同我们关于该对象的概念的一致性。……从哲学意义上说,真理,就其一般的抽象概念而言,则是某一个思想内容同它自身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理,就是事物同它的概念的一致性。而所谓概念,就是绝对精神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真理,归根结底,就是事物同一个客观的理性的一致性。
与此相反,Kierkegaard认为,真理就是主观性(Truthis Subjectivity)。
Kierkegaard的哲学完成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主观的唯心主义,甚至唯我论的急转弯,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主义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三)Kierkegaard论证了个人的恐惧感的不可避免性。
在Kierkegaard看来,个人的存在是有限的;而个人必须不断地从不确定状态中作出自己的抉择。存在就是在时间中的努力,就是一种冒险(venture)。所以,个人的存在时时都被恐惧感所包围。恐惧感乃是鼓励个人进行自我奋斗、自我完成的内在动力。
(四)上帝是绝对者。
Kierkegaard认为,不能用个人的平凡思考力去理解和认识上帝,不能用人间的习俗去对待上帝。对于上帝必须绝对服从。在上帝面前,一切理性的、道德的规范都可能成为最荒谬的东西。例如,Kierkegaard举例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杀死自己的独子当祭品。亚伯拉罕就必须做这种在常人看来是荒谬的事情。因为上帝的命令是必须绝对服从的。
正因为神的境界不同于人间,所以,人要信仰上帝,就要准备冒险,要准备作出理性所认为的荒谬绝伦的事情。“没有冒险,就没有信仰。”
Kierkegaard本人,作为一个基督徒,最后必然诉诸上帝,推崇上帝。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在Kierkegaard推崇上帝和神的言论中,也流露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理想,寄托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把上帝和神非理性化,乃是把人生非理性化的委婉说法,他推崇非理性的、不受人间道德束缚的神,就是希望现实世界也能以神界为榜样否定理性和一切人间习俗。Kierkegaard用于神和上帝的那些语言,后来都被现代存在主义者沿用下来;但现代存在主义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这就等于说,现代存在主义者完成了和实现了Kierkegaard的理想。
(五)Kierkegaard关于自由是无限的概念。
Kierkegaard说:“自由是无限的,所以,它本身不是起源于任何事物。”
Kierkegaard关于自由的上述概念,直接为萨特等人所采纳。
综上所述,Kierkegaard的著作中,已为现代存在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概念(如恐惧、超越等)和定下了基调——否定理性和人世间的一切。后来的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萨特、雅斯贝尔斯等,都从Kierkegaard的著作中得到了启发。
(作者:(法)高宣扬 | 来源:《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