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心理学堂:宗教能创造经济吗

发表于 2019-09-11 15:12
  心理导读:大多数宗教都显示出很强的适应力,能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生存,社会经济系统来来去去,但大多数宗教能够适应,有时甚至在交替的经济系统中繁荣兴旺起来。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宗教能创造经济吗

心理学堂:宗教能创造经济吗
 
  经济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已昭然若揭,但与其他研究宗教的方法相比,对经济与宗教关系的研究还是缺少活力。不像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哲学,我们还不能说有宗教经济学。但宗教与经济之间还是有以下几种联系:
 
  (1)宗教机构和团体拥有经济资产,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
 
  (2)宗教信徒的经济地位会对所在宗教团体产生影响。
 
  (3)宗教态度可能会对宗教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
 
  (4)社会成员的经济地位造成某些宗教反应一一即对个人和团休的宗教意识产生影响。
 
  人们可以研究宗教团体所拥有的不动产、房屋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以及货币资产,比如宗教成员奉献的财产和税收,从而确立其经济价值。这样,人们会发现,此宗教派别或机构很富有,另一些则很穷。在某些情况下,宗教机构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即既有不动产,也有劳动力,有时还会成为一个国家中最强大的经济力量。即使在社会成员很贫穷时,宗教机构相应来说要好得多;或者倒过来,社会经济很繁荣之际,某个宗教团体可能经济上很贫弱;或者先前财务拮据的机构能聚敛起可观的经济力量,或从事于营利性的经济行为等等。很明显,有些宗教机构并未对其团体或个人成员的致富感到差愧,而有些机构却督促信徒过贫穷的生活;而机构本身对经济实力的增长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大兴趣。有些宗教机构会督促有时甚至要求成员奉献金钱或其他东西,不仅要资助宗教机构的财产和行政运作费用,而且要用作社会福利或其他慈善事业。例如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就是救济穷人。而基督教和犹太教则规定,在日常奉献满足当地和区域的宗教机构之后,要从事帮助穷人的慈善事业。
 
  宗教机构的经济地位有时也会对其他宗教产生影响——比如当基督传教士向当地人提供资源,并吸引他们加入基督教时,即使人们并非出于明确的经济原因,但至少与此有些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发现,当宗教成员改变其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后,他们的经济地位有时会随之得到改善,他们新的内在动机和自我约束常常会产生经济效果。
 
  看起来个人的经济地位有时候与他们同宗教共同体的关系相关。20世纪30年代,理查德·尼布尔(H.RichardNiebuhr)在其撰写的《美国宗派制度的社会基础)一书中表明,美国新教的不同宗派一般会吸引来自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成员,所以特定的宗派会对高收入、中等收入或低收入群体有不同的吸引力。(这一理论不适用于其中没有机构选择的宗教共同体,相应地,也不适合各种不同收入的人都共同属于的共同体——比如天主教的情形。)另外一个观点则来自于对信徒的经济情况的调查:宗教机构中相对富裕的成员常常对机构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权力,有时候还享有某些特权。这些特权有时被宗教共同体所肯定和祝福,比如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财富的意义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宗教传统也分裂成两个所谓的传统:高级传统或大传统,一般包括特定的经济社会阶层;大众传统或小传统,由社会的贫穷人士构成,其宗教性通常与大传统大不相同。
 
  有时候这类问题会导致激烈的争论,因为在财富问题上的歧视将引起某些宗教团体和领袖的反感和反对。他们有时诉诸人们在超越的实在面前与个人的经济成就无关的本质平等权。
 
  有人甚至也认为,经济上短缺和贫穷的人在从这个世界的拥绑中获得救赎或解放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的宗教团体也认为,穷人的确具有某些优势,因为在金钱或财富崇拜与上帝崇拜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很多作者都注意到,财富有可能成为偶像崇拜上帝的替代品。
 
  (作者:Leonard Swidler | 来源:宗教学研究)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