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心理学堂:科学心理学的先驱

发表于 2019-07-04 14:24
  心理导读:远在现代心理学兴起之前,人们就注意到宗教能够回应某些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有人曾经论证说,伟大的宗教创始人,如乔达摩·悉达多和拿撒勒人耶稣,都能深刻理解人类的心理结构和需求,并对如何处理诸如欲望、动机、罪恶、宽恕、爱、失去亲人等感情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帮助人们解决自暴自弃的倾向。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科学心理学的先驱

心理学堂:科学心理学的先驱
 
  英语中的“psychology”(心理学)一词是从希腊语“psyche”演变而来,在语源学上psyche与“呼吸”(内心生活的原则或精神)有关。心理学常常归入社会科学,尽管大多数研究并不涉及人类心理的社会方面。有些人还对把心理学归类为科学是否适当提出了质疑。
 
  那些偏重使用量化方法和生理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和学派,比如神经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只与大脑结构有关)和行为主义学派(视人类心理单纯为刺激和反应过程)得出的结论的确与生理学的量化模型很接近。
 
  但有一个学派是人文心理学派,正如他们的名称所显示的,他们认为,人类心理活动要比通过生理学和量化方法所捕捉到现象多得多,虽然他们也很乐意使用从这些人类心理研究方法中得到的所有可核实的数据。这些学者的工作对理解宗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管宗教是什么,它总是人类的经验。当这些经验影响到个人时,无论它们是独一无二的还是共同的,人们总能观察到它们。所以人们就可以对宗教是对何种心理和内心需求在作出反应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某些宗教体验是一种外显的宗教本性吗?是不是具有某种心理气质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强的宗教倾向?有些个体经验是不是会增加或降低一个人的宗教性?宗教能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吗?或者宗教与这些人类问题是纠缠在一-起的吗?
 
  从现代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开始,到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卡尔· 荣格(Carl Jung)、罗洛· 梅(RolloMay)、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戈登· 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罗宾·斯金纳(Robin Skynner)等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和心理治疗师,他们运用自身学科发展出来的工具观察到了大量宗教现象。他们对宗教价值的评估,从负面贬低,到正面肯定和欣赏,不一而足,差异鲜明。
 
  远在现代心理学兴起之前,人们就注意到宗教能够回应某些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有人曾经论证说,伟大的宗教创始人,如乔达摩·悉达多和拿撒勒人耶稣,都能深刻理解人类的心理结构和需求,并对如何处理诸如欲望、动机、罪恶、宽恕、爱、失去亲人等感情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帮助人们解决自暴自弃的倾向。很多人指出,宗教能够有效地医治身体和心理的创伤,因为它将人看作是身心合一的统一体。 古代印度人曾讨论过意识的各个层面,在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作出了区分,并指出人类经验有可能是幻觉,也可能是真实。据说乔达摩· 悉达多曾提出,人是由五种主要构成元素(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一一聚会而成的, 它们处在变动不居并互相影响的状态。佛教尤其关注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与无我之间的冲突。
 
  甚至早在心理科学建立以前,不少作家,如俄国19世纪的小说家费奥尔多· 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都曾探索过人类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层面),描述过它们的毁灭性和治疗性的潜质,以及宗教如何被某些人用来建设性地处理某些通常是破坏性的倾向。
 
  (作者:Paul Mojzes | 来源:宗教学)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