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贪食症与进食障碍的治疗

发表于 2020-06-04 18:23
  心理导读:贪食症( bulimia)是一个人在“暴食”,即一次性吃过量食物后,服用泻药或是自行催吐的情况,和厌食症有很多相似之处:患者一般是女性,被外表所困扰,过度节食,明显不胖但是坚信自己很胖。    ---www.tspsy.com
 
贪食症与进食障碍的治疗

贪食症与进食障碍的治疗
 
  1、贪食症
 
  20岁出头的卡丽的体重很标准,但是她却被食物所困扰。她在让自己挨饿和吃大量食物中轮流交替。在进食之后,她让自己恶心来吐出她刚刚吃过的食物。
 
  一般来说,她爱吞食易发胖的甜食,比如蛋糕、冰激凌和面包。为什么卡丽会这么吃东西?
 
  神经性厌食症指一个人(通常是年轻女性)一直减少进食,导致丢失正常体重的15%或者更多的情况。贪食症一个人在“暴食”或是一次性吃过量食物后,服用泻药实施自行催吐的情况。
 
  贪食症( bulimia)是一个人在“暴食”,即一次性吃过量食物后,服用泻药或是自行催吐的情况,和厌食症有很多相似之处:患者一般是女性,被外表所困扰,过度节食,明显不胖但是坚信自己很胖。贪食症一般比厌食症发病要晚,20岁出头而非青春期。和卡丽一样,贪食症患者通常能保持正常的体重,因此很难被发现。最明显的不同是,贪食症患者会吃非常大量的食物,一次可以食入50000卡路里。一般来说,贪食症患者的盛宴包括一加仑(约38升)冰激凌、一袋饼干和一加仑牛奶,所有这些都能在短时间内被吃掉。
 
  贪食症患者对于吃多少食物才过量有扭曲的认识,在试图节食时吃了一块饼干,则可能会导致放纵饮食既然已经“开戒”了,为什么不好好吃一顿呢?
 
  你可能认为贪食症不像厌食症那样损害身体健康毕竟,贪食症患者不会有饿死的危险。但是贪食症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健康问题:严重的牙齿损害、呕吐时的胃酸导致食道受损、肿大的唾液腺、钾钙钠的失衡、过度使用泻药导致的食道损伤、心脏问题、疲劳和抽搐等。正如厌食症一样,导致贪食症的因素也有很多。有些研究表明,基因遗传会导致贪食症和厌食症。控制相关的心理问题也受到关注,但是生物证据表明,脑内化学物质,特别是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贪食症和厌食症的成因有关。另外一些研究指出了瘦素的影响。
 
  贪食症同厌食症一样,被作为精神障碍列入了DSM-IvTR中,它的治疗也包含了很多相同的手段:住院治疗、改变5-羟色胺水平的药物、心理治疗。贪食症的预后比厌食症更有希望。认知疗法在贪食症治疗中已经取得成效,能帮助患者去理解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地不合逻辑和不理智。认知治疗师非常直接地强迫患者去意识到他们的信念有多站不住脚,经受不住考验,帮助他们形成新的更有建设性的思考方式来反思自我和他们的行为。
 
  2、文化与进食障碍
 
  虽然许多研究者相信进食障碍,特别是厌食症,是与文化相关的并发症,只在追求苗条身材的文化中出现(正如许多西方文化)但是结果在其他一些文化中也有发现。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在于这些疾病出现的概率。例如,与那些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相比,中国女性和中国裔美国女性就不太可能遭受进食障碍的困扰。在西方文化追求瘦身的熏陶之下,为什么中国裔美国女性中患进食障碍的概率并没有增加?
 
  潘(Pan)认为,那些保护中国女性免受进食障碍的中国文化因素也仍然在中国裔美国女性身上产生影响。观察其他文化中厌食症和贪食症的另一个问题是,饿自己的这种行为可能在其他文化下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目的。厌食症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对肥胖的恐惧,在其他许多文化下不存在。但是在那些文化下女性为了其他社会性的原因让自己饥饿:宗教禁食或是出于对营养的独特观点。
 
  厌食症和贪食症在非裔美国女性中也极少发生,但是这种特点似乎正在改变。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社会阶层的年轻非裔美国女性中的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均有增加。如果医生不了解这些障碍不只困扰典型的年轻中高产阶级的白人,在非白人或非西方人中,进食障碍的重要迹象和病症可能会被忽视,得不到治疗,从而耽误了病情。
 
  (作者:Saundra Ciccarelli | 来源:心理学最佳入门)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