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发表于 2018-05-18 15:49
心理导读:治疗师应帮助患者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财产,并在长期治疗结果中反映其行为对于急性应激相关型抑郁症,推荐使用简单、快速的疗法,包括清晰的可实现目标和重点强调的间题解决技巧。可考虑使用SSRI。对于慢性应激相关型抑郁症,建议使用中长期治疗,并将治疗重心放在减少处于应激源下的机会、支持和解决问题,以及驳斥负性的自我认知之上。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什么样的人容易的抑郁症?
人们已经试过许多方法来预测某种治疗方式是否对某位患者疗效显著。有的人格因素也许对预后有帮助,换句话说,这些因素能预测治疗是否在大体上适合某位患者。比如,在绝大多数治疗中,良好的社会支持能产生更显著的疗效。其他因素在对特定患者进行特定治疗时也可能有用。疗法选择可能需要以弥补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患者有某种明显的缺陷,就需要选择能弥补这项块陷的疗法。例如,易受人际关系困难影响的社交依赖者最好使用人际关系疗法,而自主者使用技能构建疗法。这种选择被称为“代偿”,可以弱化缺陷。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是还可根据患者的某一优势选择治疗方法。这被称为“获益”。社交技巧良好的患者治愈抑郁症的可能性最大,可通过充分利用社交的治疗项目来治疗。
Blat和同事使用全国联合研究的数据来调查完美主义和需要赞同在预测治疗结果中的作用。这几位作者所采用的方法源于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的亚量表。他们认为完美主义和Blat的内射型人格或贝克的自主型人格的概念有关,而需要赞同和Blat的依附型人格或贝克的社交依赖型人格有关。他们发现完美主义是对所有治疗(包括丙咪)有不佳反应的预后指征,而非对CT有较佳反应的特定指征。需要赞同在有的治疗方法中和良性结果有很小的、不重要的联系,但在IPT中如预期的一样没有特殊联系。
Barber和 Muenz(1996)所做的一项研究对比了CT和PT在躲避和强迫这两种人格维度上的评估。他们假设躲避性高的患者会在CT中表现得更好,而强迫性高的会在IPT中表现得更好。果然,CT对那些躲避性高且强迫性低的患者更有帮助,而IPT对躲避性低且强迫性高的患者更有帮助。两位研究者还发现已婚患者在CT中表现更佳,而未婚患者在IPT中表现更佳。ZetlHafich和 Reynolds(2006)发现,社交依赖者在小组式CT中表现更佳,因为他们可从人际交往的取向中获益;而自主者在个人式CT中表现更佳。
Rude和Rehm(1991)回顾了所有对比认知型和行为型的抑郁症疗法研究,也查阅了所有评估认知缺陷和行为缺陷的研究。这些研究差不多都预测到了弥补效果,也就是说,较严重的认知缺陷患者在认知疗法中表现更佳,而行为缺陷患者在行为疗法中表现更佳。可是,我们没有发现关于弥补的任何证据。发现的证据只证明了获益效果。习得智谋量表是个例外,虽然它曾被认为是CT的一项特殊指征,但它就是一般的良性预后指征。这些疗法可能其实是利用优势,或者也可能是研究试验中通常提供的短期治疗虽不能治愈严重缺陷,但对只有轻微缺陷的疗效显著。所有抑郁症患者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可能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缺陷。
Beutler、 Castonguay和 Follette(2006)从更广的角度指导了一个过程:一个互联的特别小组提取出核心原则,是关于理论上的心理疗法研究的成功结果的。他们发展出了适用于一般心理疗法的普通原则,以及在以下方面和疾病群有关的特殊原则:关系治疗、患者和治疗师等因素。例如,11项患者因素中的3项是专门针对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的,如下:治疗师使用直接治疗干预应与患者的反抗性状明显程度呈反向一致;具有冲动、喜欢社交和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的人格特征的患者从直接行为改变和症状减轻的努力(包括学习新技能和克制冲动)中所得到的比在提高自省和自知的过程中得到的更多;具有不易冲动、优柔寡断、自我检查和过度自控的人格特征的患者从培养自知、自省、人际依附和自尊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比在直接改变症状和学习新社交技巧的过程中得到的更多( Beutler, Castonguay和 Follette,2000)。
Parker和 Manicavasagar(2005)借助了对性情和人格所做的研究,该研究将人格特性或应对方式分为八类。他们认为这八类特性是五因素人格模型的进一步划分。这些特性可作为特性,如每个特性可以描述任何一个人,也可作为应对方式,如用其中一个特性作为主要的应对方式,据此可区分不同的个体。两位研究者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模型,他们称当患者患有非忧郁型抑郁症时,患者的主要应对方式就确定了一种抑郁症的亚型。根据人格特性而定的八种亚型为:
(1)完美主义的;
(2)急躁的;
(3)焦虑不安的;
(4)回避社交的;
(5)沉默寡言的;
(6)对排斥敏感的;
(7)自我中心的;
(8)自我批评的。
他们根据对压力的反应又增加了三种抑郁症,如下:
(9)急性应激相关的;
(10)急性应激相关的;
(11)慢性应激相关的:
“锁和钥匙”应激反应是指有些患者反复处于某种压力下比如父母的严厉批评,他们之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压力就会很容易变得抑郁。上同的严厉批评也会导致极端的悲伤和抑都。钥匙就再次开启了锁的反应。
Parker和 Manicavasagar还为“治疗应怎样适应各种人格类型”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抑郁症的完美主义亚型,他们建议应将重点放在具体任务和清晰结果,问题解决和短期目标设定,以及达成减少自我批评、容忍和拖延的长期目标之上。
对于焦虑不安亚型, Parker和 Manicavasagar推荐一种结构紧凑的个人疗法或小组疗法,主要减少自主性觉醒和调整功能失调性思维,并通过激发治疗来巩固固成果。这些患者宜用含有SgRT的药物进行治疗。 Parker和 Manicavasagar相信对排斥敏感者将会受益于着力解决人际问题的中长期疗法,该疗法在治疗一开始便设立清晰的目标和结束时间。对于这类患者,应考虑在治疗中包含重要的他人和针对非典型性抑郁症的含有SSRI或MAOI的药物治疗。他们建议对自我中心者应采用安排合理的和短期的疗法。治疗重点应放在特殊行为改变方案、防止自杀行为的增强化解冲突和控制愤怒上。治疗师应帮助患者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财产,并在长期治疗结果中反映其行为对于急性应激相关型抑郁症,推荐使用简单、快速的疗法,包括清晰的可实现目标和重点强调的间题解决技巧。可考虑使用SSRI。如果压力是“锁和钥匙”类的,可采用中期疗法,且着重于能唤起相同认知和情绪的过去事件及其起因和重要性。还应探索其他应对方式。可考虑使用SSRI,但应避免使用镇静剂。对于慢性应激相关型抑郁症,建议使用中长期治疗,并将治疗重心放在减少处于应激源下的机会、支持和解决问题,以及驳斥负性的自我认知之上。直接的建议和医嘱可能会起作用,且防止患者自杀也是必要的。和之前一样,可考虑使用SSRI。虽然 Parker和Manicavasagar的著作并非治疗指南,但里面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治疗建议,也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