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箱庭疗法的历史与国内起源

发表于 2013-08-05 12:04
  
  心理导读:沙盘游戏又称箱庭游戏。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大学和成年人的心理诊所,深受欢迎。通过唤起童心,人们找到了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    ---www.tspsy.com
  
箱庭疗法的历史与国内起源

箱庭疗法的历史与国内起源
 
  沙盘疗法又叫沙盘游戏疗法或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目前在国内发展很快,已被心理咨询师视为必须掌握的一种咨询技术。沙盘疗法又称箱庭疗法,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日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并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张日昇教授认为,箱庭疗法不是单纯的心理咨询技术或心理治疗技法,也不仅仅是深层心理学的临床应用,而是一门人生哲学。另一流派称沙盘游戏,是有诸多心理研究专家教授翻译外国的相关书籍等发展起来的。
  
  1939年,受威尔斯“地板游戏”的启示,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将“地板游戏”凝缩到空间限定的箱子,并将这种游戏看成是一种治疗技术。最初,是将收集的各式玩具模型放在箱子之中,让孩子们在箱子中游玩,孩子们将这个箱子称为“神奇的箱子”,后经对玩具及箱子进行整理,将这一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命名为“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瑞士的精神分析学家考尔夫(D.Kalff)接受了劳恩菲尔德的指导,并和荣格(C.G.Jung)的分析心理学的象征理论和原型理论相结合,为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沙箱中运用玩具、模型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可以使患者的自我治愈力(self-healing)得以发挥。卡尔夫特别重视治疗者与患者的信赖关系的确立,将治疗者与患者的关系称为“母子一体性”。她开始使用“sandplay”来区别于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 日本河合隼雄在瑞士的荣格研究所留学时跟考尔夫学习了这一技法, 后来他发现沙盘疗法其实很类似中国和日本古代的箱庭——即盆景,于是结合东方的意涵,而在日本实践沙盘,称为箱庭疗法。箱庭疗法可以看作沙盘疗法在东方实践中,整合了东方文化和风格后发展出的传承。
  
  箱庭疗法即沙盘游戏,就是在一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可以尽情的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沙子的塑造与玩具的摆放投射到沙箱中,沙盘疗法的中心理论就是注重来访者的自愈能力,“箱庭疗法第一人”张日昇教授推崇的,不分析,不评价,只分享,只陪伴的理念完全以“来访者为中心”,让来访者感觉舒服的同时还可以减压。来访者可以通过对沙子的触摸与童年的玩沙经历建立联结,唤起童年的记忆,而玩玩具也不仅仅是儿童的特权。在多次的沙盘游戏体验与分享之后,来访者的心理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这对职场白领来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定会更加的如鱼得水。
  
  (文/佚名 心灵花园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