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沙盘治疗:盛夏寂寞的蝉鸣

发表于 2013-07-20 17:51
  
  心理导读:最近,沙具架子上的两只红色透明的用玻璃做的蝉,被使用的频率较高,于是,“蝉”的意象就整日的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似乎不写下点儿什么,就无法终止它的盘旋。    ---www.tspsy.com
  
  在做个案时,也会想着,他(她)今天会不会拿到蝉啊。以至有几次来访者会突然停止创作,抬头看看我,一脸迷茫。我知道,他(她)感觉到我思想溜号了!
  
  于是,我安静的坐下来,全身心的去捕捉蝉给我的感觉、给我的信息。
  
  小时候,在乡下常听得蝉鸣。炎炎夏日里,“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屋前屋后的小树林“知了”声一片,就连夜晚也是蝉鸣不断,小村庄沉浸在没有纷扰没有喧哗的安逸和静谧中。
  
  有了蝉声的时光,世间的清静无以复加地袭来,不然,会稽山下的若耶溪怎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定是仕途失意的王籍被如画的山水熏染,目睹林泉美景,尘念顿消,幽寂而生归隐之念。悠悠蝉鸣,声声寂寥,如咽如泣,“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人司空曙一阙《新蝉》道出了远在他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人非草木,自多情。而蝉呢,从卵到若虫再到成虫,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三年的时间,于昆虫而言,三年已是一个极其漫长的等待,卵孵化成若虫后便蛰伏在地下,吸附在树根上吸食树汁为生,二到三年后,甘于寂寞的若虫发育成蝉,其间蝉一般要经过五次蜕皮。虽然蝉的生长期很长,但它的生命却很短,大约只有二十几天,多年的潜心修炼,只为那一季的鸣唱,烈日当空,蝉无疑是大自然的杰出歌者。而其操守又显另类,晋代陆机在其《寒蝉赋·序》中谓蝉有六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应该是出于对蝉的敬意吧,为人立世,何如此耶?
  
  蝉是卑微的,栖身高高的树上,人们甚至肉眼看不到它,也并不在意它,但阵阵蝉鸣却又昭示它的寂寞。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蝉脱胎换骨,走到树上,“知了,知了”声回响云天,它知道什么呀?是不是在黑暗中徘徊久了见了阳光就开心?是不是预知来日苦短而愁绪满腔?“本以难高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是它的写照吗?蝉靠人居,却又不食人间烟火,默默地坚守在树的一隅,守望蓝天,守望阳光,树的高端是它一生的归宿,声声蝉鸣是它对人间凄婉的告白。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从炎夏到爽秋,蝉鸣未已,则是抹不去的寂寥在秋风中飘散,此刻的蝉声不再嘹亮高亢。许是来日无多,蝉的一生终将走向尽头,凄楚、迷惘、无助,只有微弱的叫声在枝头丝丝缕缕的回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声哀徊,日月轮转,短暂的时光里,蝉意尽在天地间释放。我们无法挽留四季的蝉鸣,也只能在那么仅有的几天听一听蝉的话语,何况,秋的蝉鸣已是蝉的绝唱。从寂寞中来,再回到寂寞中去,听蝉人也是寂寞的,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夕阳晚唱,一曲知了歌,都付烟尘中。
  
  蝉儿本是无情物,只是人间许多情。无论是酷夏还是初秋,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总是要闻听不绝于耳的蝉鸣,若是身在异乡,一声声蝉鸣会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白居易《早蝉》诗“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写满了寂寞的人无尽的乡愁,这乡愁啊,是心灵天空挥之不去的云朵,是阵阵蝉声里感应天地的唱响。
  
  听蝉,总有几分感动;听蝉,徒增几许感喟。
  
  或许,本来就无所谓寂寞的,只是纯粹无杂质的蝉鸣似天籁灌满心间,让我们有了心灵的感悟,才有了澄澈的思想和寂寞的情怀,也就不能不想到唐代虞世南那流传千古的咏蝉诗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文/佚名 心灵花园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