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排治疗:让海灵格回归凡人
发表于 2013-08-12 21:08
心理导读:海灵格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他是中间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父母比较喜欢他哥哥、他妹妹,不太喜欢他。他小时候,父母移民到另外一个城市,把哥哥和妹妹带走了,把海灵格留给奶奶抚养,直到十几岁以后,才回到自己家里跟父母一起住。所以海灵格自己也有亲子关系中断的经历。 ---www.tspsy.com
家排治疗:让海灵格回归凡人
海灵格,大师?先知?的确有很多国人在把他当神一样崇拜。
在我眼中,他是大师,当然更是人。只是我们过于习惯把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投射给外来的和尚罢了。
这里是李明昱老师的一篇文章《让海灵格回归凡人》,讲的是他眼中的海灵格。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海灵格在处理一些案例时,很多结论都会说,你跟妈妈关系有问题。婚姻不顺利,先跟妈妈连结好;没钱,事业不成功,跟妈妈有关系;似乎什么事情都跟能跟妈妈扯上。
我记得有一次做商业案例,海灵格说,当你想在事业上成功,希望为世界做些什么,达到一些预期的目标,你要先有内在的成功,而人生最早、最重要的内在成功是跟妈妈连结。所以什么都要跟妈妈连结。事实上,不一定的,跟爸爸连结好了,一样也有效果。可是海灵格很少提到跟爸爸连结,这跟他个人的经历有关系。
海灵格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他是中间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父母比较喜欢他哥哥、他妹妹,不太喜欢他。他小时候,父母移民到另外一个城市,把哥哥和妹妹带走了,把海灵格留给奶奶抚养,直到十几岁以后,才回到自己家里跟父母一起住。所以海灵格自己也有亲子关系中断的经历。
当时德国正在经历二次世界大战,海灵格反战,被纳粹追捕。***妈就谎称儿子有神经病,让他去当兵,躲过一劫。所以他17岁就参军了,他哥哥也参了军。他去了西线,他哥哥去了东线。西线跟盟军打,东线跟苏联打。德国的东线部队没几个回来的,要么战死了,要么被放逐到西伯利亚。而西线部队大部分被俘虏了,然后放回来。当海灵格经历了战斗、被俘、战败以及在比利时战俘营里的生活,回到家***妈看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是你,而不是你哥哥回来?”
所以,对海灵格来讲,他从小是很少能够感受到母爱的,而海灵格其实也没有真正处理过他和妈妈的关系。但是他在所有的个案里面,在他所有的学问里,都一直在强调“妈妈”,强调一定要无条件的接受妈妈。其实,这句话既是对当事人讲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另外,他还有一段跟女性有关的重要经历。海灵格20岁的时候,当了一名神父。然后去了南非,去祖鲁人社区中传教及做教育工作。25年以后,1970年代他开始感到神父生涯不再支持他的人生使命,于是回到德国,在维也纳接受精神分析的训练,了解和学习各大心理学派别。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位修女,两人相爱。他跑去修道院跟她讲,我已经出教了,我想跟你在一起。这位修女也同意了,出教跟他在一起。两人都背叛了自己的宗教,开始了浪漫的恋情,然后结了婚。这是海灵格的第一任太太。
这位太太也学习心理治疗,经常当海灵格做完个案以后,他太太会在旁边说他,你怎么这样对当事人?太粗鲁!你刚这个地方做的不对,那个地方也不对,你可以更好一点……在他身上加诸了很多批评。一开始还无所谓,因为这只是小圈子里的争议。到1990年代以后,海灵格的心理治疗开始进入大场面,工作坊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太依然在旁边经常批评他。台上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要被太太说,被打击的感觉想必很严重。
这时候另外一位女士出现了,名叫苏菲。有三四年时间,海灵格去任何工作坊,苏菲都跟着他。她说他是“大师”,是“先知”,是“我唯一见到的身心合一的大师”,是“新时代的先知”,对他完全崇拜,五体投地。
后来,海灵格跟太太分了手,跟这位女士结婚。2007年我参加海灵格的工作坊,看到他在台上做个案的时候,有时候会去瞟一眼坐在旁边的妻子,那神情里充满欢乐。老实说,我从来没见过海灵格这么快乐过。终于在他人生的晚期,遇到一个完全崇拜他、忠于他的女性,终于有一个女性完全接纳他了。
就像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里讲到的英王爱德华八世,他不要江山,要美人。因为对他来讲,跟这位女士在一起的那一刻,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他情感上的需要完全被补足了。对海灵格来讲,也是一样,不过代价是他从此跟以前系统排列的共事者全部分离,并且不再接受任何其他同事的回应与建议,甚至把这门学问改为“海灵格科学”,然后在新的课程里,老师跟学员一起大喊“接受妈妈”。
所以,对我们而言,有时候要接受我们最敬重的老师,其实也是凡人。老师也需要情感上的满足,情感的满足是最快乐的,不过这些都要跟他的学问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