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家族中严重疾病、意外和自杀事件,有可能与家族成员孩子般不成熟的信念有关,即使他们受着命运之苦,生重病或即将死去,仍然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例如他们以为通过资源替某人承担病苦、或为某人赎罪,便能够消解家人的病苦和灾难。 ---www.tspsy.com
家庭系统排列: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一、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1、天和地
家族中严重疾病、意外和自杀事件,有可能与家族成员孩子般不成熟的信念有关,即使他们受着命运之苦,生重病或即将死去,仍然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例如他们以为通过资源替某人承担病苦、或为某人赎罪,便能够消解家人的病苦和灾难。
2、命运共同体
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人包括:兄弟姐妹、父母亲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外)祖父母,有时甚至是(外)曾祖父母中的一到两人,以及所有为了上述这些人而让出自己位置的人,例如,父母亲或(外)祖父母的前任婚姻伴侣,或以前的未婚妻;以及所有那些已经离开或遭遇不幸的人,因为这样才使得其他人能够取得他们在家族中的位置,而有机会加入这个命运共同体或因此而得到利益。
3、家族忠诚及其后果
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以一种极深的忠诚而相互连结着。而联结最深的便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夫妻之间的忠诚。此外,后来进入家庭的人和那些为他们让出位置的人之间,也会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忠诚,尤其是当那些人有着沉重的命运时。因此,第二任妻子往往会对丈夫的第一任妻子表现出无意识的忠诚,或是第二段婚姻中的孩子,会对父亲或母亲第一段婚姻中的孩子有一种秘密的忠诚。父母对子女的忠诚没有子女对父母的忠诚那么强烈。
4、渴望平衡
这种忠诚会导致后来的和较弱小的成员渴望紧握住先前和较强大的成员,不让他们离去或者死亡;如果他们已经离去或死亡了,后来的人和较弱小的人也希望跟随他们而去。
这种忠诚也会导致另一个结果,获得利益的人会去分担处境不利者的命运。因为这个原因,健康的孩子会渴望变得和父母一样染病;幼小清白的人会渴望成为强大而有罪恶的人。在这种忠诚的影响下,健康的人对患病的人感到有责任;同样地,清白的人对罪恶的人;幸福的人对不幸的人,活着的人对过世的人,也感到有责任。
所以,获得利益的人会愿意以他们的健康/清白/生命/幸福为其他人的健康/清白/生命/幸福做赌注和牺牲。他们满怀希望,以为通过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幸福就可以保障和拯救其他人的生命和幸福。
因此,在这个命运共同体的限制之中,因为忠诚、平衡以及补偿的需要会使一个成员走进别人的命运,参与别人的罪恶、疾病,甚至死亡。他们尝试以自己的灾难为他人带来平安,以自己的疾病为他人带来康复,以自己的罪恶感或赎罪为他人带来清白感,或是以自己的清白感为他人带来罪恶感,甚至以自己的死亡为他人带来生命。
5、疾病随着深切的渴望而来
由于对平衡和补偿的系统需求利用了疾病和死亡,这一类的疾病,就是想要归属命运共同体的深切渴望而导致的结果。因此,除了一般所知的医疗援助外,心理上的帮助和照顾也是康复所必要的。当治疗师了解到他们是与爱和归属的力量在一起工作,而他们有可能会自以为是地对抗于这些力量时,他们就会比较克制。治疗师作为力量的同盟者,而不是对手,其工作仅是帮助他们的当事人和病患与这些力量保持和谐一致。
6、“宁愿是我而不是你”
在一个团体催眠治疗过程中,有一个患有多重硬化症的女人看见自己跪在瘫痪母亲的床边并内心安南决定:“宁愿是我而不是你。亲爱的妈妈,我愿意代替你受苦。”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个孩子的爱所感动,但有一个学员却忽视了这份为着母亲而愿意承受疾病、痛苦和死亡的爱。他恳求治疗师说:“你必须帮助她脱离那种痛苦。”
但我们怎能如此放肆地以这种方式介入,而侮辱了孩子之爱呢?
7、案例:多重硬化症的女人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第一个孩子(当事人)、第二个孩子(男孩,14岁死于心脏衰竭)、第三个孩子(男孩)
家庭系统排列场景1:母亲站在父亲右边,患者站在父母对面;在她左边,依次是两个弟弟。
家庭系统排列场景2:治疗师让那个弟弟的代表立刻房间到门外,当事人代表的脸上立刻泛出了光彩。
家庭系统排列场景3:家庭中所有的男人排列在门外,意为死亡这时,母亲挺直了身体,脸上出现了放松的表情。原来母亲才是那个在系统压力之下要死去的人——当家庭中的男人准备好替她而死时,她深受感动而且如释重负。
家庭系统排列场景4:将母亲排列到门外刹那间,所有的代表都感觉到从承担母亲命运的系统压力下被释放出来,他们都感觉好多了。
家庭系统排列场景5:女儿排列到母亲面前治疗师要求女儿直接注视着母亲的眼睛,然后带着爱对她的母亲说:“妈妈,我愿意为你而做!”当女儿说出这句话之后,她的脸上发出了光彩,而她的疾病在系统上的意义和目的对每个人来说就变得一目了然。
8、睿智的爱
通常一个治疗师所能做的就是将孩子之爱展现出来,并且信任爱本身的动力,然后去寻找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孩子们为着爱,不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基于一种善的良知,并且坚信他们所做的是一件正确而高尚的事。然而,当这样的爱在宽容而体谅的治疗师的帮助下得以展现出来之后,孩子便明白盲目之爱永远也无法达成目的。
孩子们怀抱着荒诞的希望,他们以为通过牺牲就可以治愈心爱的人,保护他们免于受到伤害,为他们赎罪,使他们能够逃离不幸,甚至将他们从鬼门关抢救回来。但是以一个成年人而言,当他们那盲目之爱,以及他们那孩子似的期望和渴望一同被展现出来之后,他们就能意识到:盲目之爱和牺牲不可能克服所爱之人的疾病、苦难和死亡。
当孩子之爱目的以及达成这些目的的方法被展现出来之后,它们便失去了神奇的魔力。医师或治疗师可以指出方向,但他们也要尊敬这份孩子之爱,他们只是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帮助这份爱达到目的,那样孩童般的心灵才能够放心。
9、“我将代替你离去”
伴随着致命性疾病的最普遍的神奇信念之一就是孩子的决定:“我将代替你离去。”在厌食症的案例中,那孩童般的心灵经常这样决定:“亲爱的爸爸,我将代替你离去。”而在先前多重硬化的案例中,孩子的决定则是:“亲爱的妈妈,我将代替你离去。”在自杀和致命性的意外事件背后,也经常发现这些动力在运作着。
10、“虽然你离去,我仍然留下来”
当你面对至爱的人,带着爱的力量和信念说出盲目之爱的句子:“我将代替你离去”时,解决之道变浮现出来。有时你要不断重复这句话,直至你将所爱之人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和感知他的存在,这样才可以使他与自己分开。否则,认同会保留和延续下去。
当一个人成功地说出这些字句时,他就确认了孩子之爱,只不过是在一个不同的情境下。孩子之爱的确认和成人的接触结合在一起,让孩童般的心灵意识到爱和被爱的人都是成人。而这种知晓在爱和被爱的人之间划出了一条界限,同时也在他们各自的命运之间划出了一条界限。然后,我们就有可能意识到其他人从我们的牺牲中一无所获,相反,我为了所爱之人而付出的努力更可能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帮助。
接着要向所爱的人说第二句话:“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亲爱的……——不论是谁——虽然你离去,我仍然留下来。”当这个句子是针对已故的父亲或母亲时,再附加一句:“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当我留下来请祝福我,虽然你已去世,也请保有我平安。”
11、“我将随你而去”
孩子心中的一句“宁愿是我而不是你!”是希望阻止父母的离去或死亡。而下面一句话,是孩子对早逝、久病、残障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所说:“我将跟随你”,或更精确的说法是:“我将跟随你一同生病”或是“我将跟随你死去。”
因此,在家庭中产生作用的第一个句子是:“我将跟随你。” 这是孩子的话语。当这些孩子日后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将会制止他们完成这句话语,而他们的孩子们所说的是: “宁愿是我而不是你!”
12、“我将继续再活一段时间”
有帮助性、治疗性的解决之道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我将随你而去”这句话将严重疾病、意外和自杀企图背后的动力展现出来。孩子要用孩子至爱的所有力量和信念,面对着至爱的人大声说出:“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不论是谁——我将随你而去,即使是死去。”这里重要的是病人要重复这个句子,直至他意识到并知觉到至爱的人和他是两个分开的独立的个体。公开地将这个动力说出来,可以让孩子清楚了解到,他的爱无法消除自己和已故亲人的分离,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了解和接受这些限制。
孩子接着对已故的至爱亲人说第二句话,以释放去承担不良后果的使命感:“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亲爱的——不论是谁——你已经死了,而我将继续再多活一段时间,然后我也将死去。”或者是“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尽可能地好好活着,然后我也将死去。”
当父母亲其中一个自杀身亡时:“我尊敬你的决定,并且向你的命运鞠躬致敬,我尊重你作为我的父亲,我尊重你作为我的母亲:我永远是你的孩子。”
二、导致疾病的信念
“宁愿是我而不是你”和“我将随你而去”
1、以爱康复
在牵连纠葛之下,康复和拯救是远超过医术和治疗方法所能及的,那是需要一种心灵的蜕变与实践,使病人回归到更广阔伟大的层次,以消灭那些神奇的信念和愿望。有时可能是医生或治疗师以心灵的蜕变与实践铺平的道路,但无论它何时发生,它超越了人类的力量,感觉像是一种恩典。
2、以疾病作为赎罪
导致疾病、自杀、意外和死亡的另一种系统动力来自于为罪恶赎罪的愿望。在很多文化下,赎罪被视为有价值的好的东西。但如果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赎罪只是对现实的严重扭曲,并让我们承受痛苦。那些无法逃避和不受人控制的命运事件,如疾病、残障或孩子夭折,会被看成为罪恶并需要赎罪。当某人由于他命运的牵连纠葛而触犯了某些东西,造成别人的损害,但自己却因而得到利益、帮助或生命,他同样会有罪恶感,例如孩子体验到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去世。
同样的也有经由个人实际行为而带来的罪恶感,例如并非处于困境之中时,却舍弃了孩子,或是错待别人,或是附加某些恶毒的东西在别人身上。不论是来自命运的或是来自个人行为的罪恶,人们常常会以赎罪来抵销,用赎罪来补偿罪过,希望再次得到平衡。
3、以赎罪作为补偿却加倍了不幸
我们的赎罪行为会满足我们想要回复平衡的盲目要求,但是当平衡是通过疾病、意外或死亡而获得,实际上又能获得什么呢?本来是一个人受害或死亡,反而变成有两个人受害或死亡。更不幸的是,赎罪对受害者造成双重的伤害和加倍的不幸,因为他们的不幸又孕育了其他人的不幸,他们的死亡又导致了其他人的死亡。
赎罪是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正如那些神怪的思想和行为以为单是自己的不幸便能够治疗别人,自己的苦痛便能够拯救别人;苦痛和死亡便已足够,不需要正视人们的关系,不需要正视不幸者遭受的痛苦。
如果一个孩子的母亲死于分娩,孩子对母亲就会有罪恶感,因为他的生命是母亲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如果孩子想通过承受困难或自杀来赎罪,这样一来母亲的不幸便会倍增——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孩子业死了。母亲给予孩子的生命没有得到尊重,她的爱也没有得到重视与感激,她的死便是白费了。更糟的是,母亲的死亡带来的是苦难而不是欢乐,而死掉的不只是母亲一个,而是母亲和孩子两个。
要帮助孩子,我们必须记住,孩子不仅有赎罪的愿望,他的“宁愿是我而不是你”和“我将随你而去”的愿望,也是带着爱的。只有成功地为这两句话找到有治疗性的解决之道,才能够处理孩子赎罪的愿望。
三、补偿的治疗方法
什么样的解决之道是既适合孩子也适合母亲呢?孩子应该说:“亲爱的母亲,你为了我的生命所付出的代价不会白费,为了纪念你和荣耀你,我会活得有所作为。” 孩子要积极生活,取代成功,而不是受苦、失败和死亡。孩子以这种方式和母亲形成的连结,与跟随母亲不幸和死亡相比要更为紧密。孩子带着爱面对母亲,以这种态度接受和完成生命,母亲便活在他的眼中,常存在他的心中,祝福和力量也从母亲那里流动到孩子这边。
和通过赎罪补偿不同,这种补偿会带来快乐和健康,而前者只会造成痛苦和死亡。这种补偿带来祝福,孩子为了纪念母亲做些美好善良的事,那么母亲也参与了孩子的成就。通过这种方式,母亲和孩子都和他们的命运进行了和解。
1、和解比赎罪更好
通过赎罪的行为我们逃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赎罪我们把罪恶当作一个对象来处理,以为破坏自己某些珍贵的东西便能够偿还。当我们以不公平的方式对待另一个人,带给他不幸,导致他身体或生命发生不可补偿的损害时,这些赎罪又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没有正视对方,才会相信通过赎罪便可以得到解脱,例如,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如果正视了对方,便一定会明白到,希望因赎罪而带走的,正是必须要保留下来的东西。
为了某些原因而失掉了孩子,女人常会以危害生命的疾病来赎罪,或是放弃和孩子父亲的关系以及日后的伴侣关系。母亲有时会感受到赎罪的要求,或是跟随已死孩子的愿望,如同孩子想要跟随母亲一样。
个人罪恶感的解决方法是以和解的行为来代替赎罪。当你去正视那些受到自己不公平对待的人时,和解便会出现。例如当母亲或父亲看着被否认或被遗弃的孩子时,对他说出:“我很抱歉!”,“我在心里给你一个位置。”,“我将会做一些好事来纪念你,而你也将参与其中。”以及“你应享受我为了纪念你所创造的成果。”这样孩子遭受的苦难也就不会白费。因为母亲或父亲在纪念和注视孩子之下,所创造的事是透过孩子而发生的。
2、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人世间,每一件事都是短暂而无常的,因此,假以时日,甚至连罪恶也必须允许让它成为过去。
3、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可以看到:一个家庭成员通过自己承担另一个成员的罪恶和后果而为之赎罪。孩子或伴侣会说:“我将跟随你,分担你的罪恶及其后果。”或是“宁愿是我而不是你。”他们承受了别人拒绝接受的罪恶和他的后果。
4、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的父母的结果
导致严重疾病的另一个隐藏的家庭动力是:孩子拒绝以爱来接受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他们抬高自己,自以为是超越人世。例如有些罹患癌症的人,宁愿死去也不愿在父亲或母亲的面前鞠躬。
5、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以父母的本来面貌去敬爱他们,并且接受他们;而荣耀大地,便是以大地的本来面貌去敬爱大地,并且去接受大地,包括生与死、健康与疾病、开始和结束。这是一种深刻的心灵训练,在更早时期,我们称之为朝拜。那是一种终极的心灵训练,令我们体验到一种完全的臣服,完全不计任何代价。臣服就是给予一切并且接受一切,接受一切并且给予一切——带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