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心理专家:七年之痒是魔咒?

发表于 2012-10-12 14:03

 心理导读:“七年之痒”,关键不在于“七年”这个时间点,而在于婚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与解决,每个人要学会在恋爱中学习与成长。   ——www.tspsy.com
  
婚恋心理: 婚姻七年之痒的魔咒

心理专家:七年之痒是魔咒?
 
  几十年来,人们围绕“七年之痒”是否存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早的相关资料见于50年前金西的性学报告,即在2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声称他们在第一次婚姻中便开始寻求婚外性关系,其中大部分人发生在婚后前五年,与此同时有20%的已婚女性承认有婚外性关系,其中半数是在婚后第七年之前。另外,在联合国的一份涉及62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统计年鉴显示,结婚的第四年是离婚的高峰期。
  
  社会现象
  
  8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西方的“七年之痒”的名词流入中国,大叔大婶们还没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时,现在的离婚主力军正在上小学或中学时,千万对中国夫妻认为结婚就是家庭,孩子,平淡生活,他们是几十年都过来了,都没怎么“痒”过。然而现在,我们的小夫妻们却开始“痒”得越来越早,一年,三年,五年,老夫妻们即使过了几个七年了,都开始“痒”了。
  
  男女双方自打进入围城的那天起,就一天不得闲。先是头几年的磨合,两个原本互不搭界的人忽然间要朝夕相处,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好不容易彼此习惯了,那个被大家口口相传的婚变劫数“7”,就在不远处等着了。据最新公布的2006年北京离婚调查显示:结婚七年离婚的位居离婚排名第二位。2006年,上海有约3.7万多对夫妻离婚,比2005年上升21%。
  
  上海市是全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地方,平均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三对是已离婚的或准备离婚的。相信不会有人再对这样的消息加以惊叹和怀疑,目前中国的逐年上升的离婚率已成为全世界皆知的事实。同时各家婚姻咨询所,心理咨询所中,80%都是对婚姻家庭的咨询。
  
  1991年,我国的离婚率是美国的1/3,而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各国离婚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反,我国的离婚水平日前已超过日本,韩国,与新加坡同属离婚率较高的国家。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有着社会,环境,文化等多种多样的因素造成。在此,着重讨论导致中国夫妻目前发生高婚姻危机率的心理因素、心理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心理因素的根源。
  
  关于十三、四、七,皆是数字迷信,按照现代人士的身心状况,饱暖不愁,加上浮华的花花世界,可能等不到七年就要痒。早三十年,痒也没办法,怎么着不得凑合着过,现在,一般人都在婚前痒过很多回了,即便是真痒了,抗痒的能力也比较强。而现在,“痒”快成了一种通病,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则对《国际先驱导报》表达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七年之痒之所以是七年,更多是一个统计数字,恰恰在第七年的时候分手或离婚的人数比较多。结婚后会有一个磨合期,5年到10年都是风险比较大的时期,在七年之中有的人或许想离婚,但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婚姻就稳固了。
  
  一份研究资料说,两性在爱恋时在其脑干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异丙胺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它能使人变得眷恋多情、热烈冲动,但是在一次爱恋中苯异丙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而一般可延续四年之久。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密歇根大学社会及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特里?奥布斯说:“紧张局势和冲突并不是影响长期婚姻满意度的唯一原因,不经意间产生的厌倦情绪也能毁掉整个婚姻。”
  
  密歇根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与结婚7年的123对夫妇进行了交谈,9年后又与他们见面。奥布斯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论文第一作者艾琳?塔佩拉斯和亚瑟?艾伦一起实施了这项最新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夫妻双方在结婚第七个年头时是否对婚姻感到厌倦,可以预测他们在结婚16年后对婚姻的满意度。这项研究主要着眼于底特律地区美国黑人和白人夫妇在结婚第七个年头和第十六个年头对婚姻的满意度。
  
  所有夫妇都来自同一个种族,是第一次结婚,而且妻子的年龄都小于35岁。研究人员询问参与者:“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你是否经常觉得你的婚姻关系有了裂痕(或开始出现裂痕),以及经常觉得生活一成不变,并且很少一起做一些令人感到兴奋的事情?”询问的其他问题还包括:整体上,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如何?要求参与者挑选出一张能代表他们当前的婚姻状态的图片。
  
  该研究指出,第七个年头对婚姻的厌倦心理越强烈,结婚第十六个年头时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就越低。另外,在结婚第七个年头对婚姻更加满意,并不预示着他们在结婚第十六个年头时对婚姻产生的厌倦情绪更少。
  
  奥布斯表示,对婚姻感到厌倦不仅能破坏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且还能降低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她说:“这项研究指出,对婚姻充满激情能够拉近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加长期婚姻的满意度。”研究人员表示,夫妇二人可以通过参加令人兴奋的活动,来减少对婚姻的厌倦心理。亲密关系能提高婚姻满意度,使夫妻之间更加有默契,更愿承担义务,而且彼此更信任。
  
  心理专家的观点:
  
  尽管人们经常会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似乎爱情应该是走进婚姻的唯一重要的理由,但是,在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年代,婚姻实际上经常是一个“二人经济联合体”,是一项“社会保障体系”。在婚姻中,夫妻两个人合作生产,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相互关心、扶持和照料,一起到老。这构成了中国社会对婚姻的美好理想与追求。
  
  其实,婚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代,婚姻就变成了“嫁粮票”,“娶得起媳妇管得起饭”,中国人的婚姻与爱情,经常是处于“温饱水平”上。而在物欲时代,婚姻还可以物化为“嫁大款”、“嫁房子”、“嫁汽车”等。
  
  现代的中国人,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注重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幸福,从过去对稳定持久、衣食无忧的理想婚姻的追求,发展到了现在对高质量爱情生活的追求,正在实践着恩格斯的名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双重含义。这是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所以,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利,离婚不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丢脸”、“可耻”的事情了。
  
  婚姻不再至高无上,婚姻的重要性已开始逐渐让位于爱情。对婚姻的追求,逐渐演变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最终会落脚在对个体的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每个人。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越来越尊重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尊重每个人对婚姻、爱人的选择。同时,走进婚姻的人,没有哪个人会在结婚时祝愿自己会有“七年之痒”并最终将离婚。所以,离婚,尽管经常成为现实,但却不是结婚者的个人愿望。每个人都还是希望婚后能够让爱情持久保鲜的,能够与自己相爱的人一直爱下去,白头偕老。
  
  追求爱情的持久性,与追求婚姻的持久性,两者可以同时并存,并不矛盾。人们经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七年之痒”,表面上来看是“婚姻解体”的问题,实质上来说,是“爱情”的变质、停滞、死亡的问题,更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人的心理发育与成长的问题。
  
  心理有多成熟,决定着婚姻中的收获
  
  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决定着他/她恋爱和婚姻的质量。恋爱前,如果一个人就是比较依赖的,他/她所找的恋人往往是他/她依赖的对象,谁对我好,我就跟谁结婚;结婚后,喜欢得到对方的呵护与照料,喜欢对方提供温暖的怀抱,而对于做爱却“不来电”,做爱时,就会没有热情,无法感受到快乐,甚至是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低下、性冷淡、性高潮缺乏、性交疼痛、阴道痉挛等)。
  
  恋爱前,如果一个人自己生活得本来就很痛苦,想通过爱情来减少痛苦,结果会在结婚后,发现爱情和婚姻无法减轻自己的内心痛苦,或者会使痛苦加剧,痛苦的减少,不等于快乐的增加。爱情,最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缓解痛苦的“膏药”,也不应该是缓解内心饥饿痛苦的“面包”。
  
  恋爱,是甘愿付出,而不是索取,爱情是个人内心幸福感充满之后的外溢,是一个“放电过程”而不是一个“充电过程”。爱情,是主动付出,而不是对爱人的强求,不要说“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必须爱我,你要爱我像我爱你一样多”,要尊重自己对他人的爱,也要同时尊重别人是否爱我。爱情,可以让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心灵融合带来的幸福,但是,恋爱中的每个人都不能因此失去自我的独立性,因为一旦失去个人独立性,当自我不存在的时候,爱情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结婚前,如果个性内向,不善交际,缺少共情和理解他人的能力,结婚后就会遇到更多夫妻沟通的困难。结婚前,如果一个人就几乎没有朋友,结婚后,爱人变成了他/她唯一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封闭式的二人关系,必然会导致爱情的死亡;而且,一旦爱人离去,他/她就自己无法生存,一个人难以承受分离的痛苦,没有其他朋友可以与之分忧。
  
  爱情,既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个人内在的一种情感。情感具有强度、深度和持久性。过去,人们比较重视爱情的持久性,现在人们更注重爱情的强度和深度,不能因为爱情的持续时间短而认为不是真爱。爱情,属于一种两情相悦的情感,尽管在结婚的时候,两个人会海誓山盟,希望海枯石烂不变心,一直相伴到永远,但是,爱情,在结婚后,哪怕是不结婚,的确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温,曾经具有激情的夫妻,几年后,变得越来越具有“夫妻相”,而爱情中的激情却正在悄然降温,两个人之间变得像是“左手摸右手”。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这大概是发生七年之痒的个体心理内部的原因之一吧。
  
  去理想化的过程可能导致婚姻失败
  
  恋爱中的男女,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同时也会把恋人理想化。经过一段激情美好的恋爱之后,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和理想走入婚姻。这样的爱情理想化,闭上眼睛一想,美得令人陶醉,但是,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幻想性,甚至是欺骗性。
  
  带着这样的幻想,一旦进入婚姻,就会感到失望,会发现,恋人原来的美好形象,正在被逐渐扯下“伪装”,甚至暴露出很多缺点和不足。这是一个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过程,也可以叫做是一个“去理想化”的过程。理想的破灭,会让婚后的夫妻感到很失望,彼此之间产生很多矛盾与分歧。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使婚姻逐渐走向离婚。
  
  在婚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爱我,我又对你不满意,我就会想着在结婚后,我来改造你,把你改造成我想要的样子”。很多人是带着这样的幻想走入婚姻的,认为婚姻是一所大学校,我来当校长,对方就是我栽培和改造的对象,我可以把爱人任意塑造成我想要的样子;结果,婚后发现,对方根本不服从我的改造,如果不改造他/她呢,他/她的现状就会让我感到不满意,甚至是彻底失望;如果我要强行改造他/她,就会导致夫妻矛盾升级,甚至离婚。
  
  在结婚后,两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美好的感受被认为是“婚姻本来应该具有的”,而不满意的或者痛苦的经历,就会被认为是对方造成的,然后,随着岁月的转移,积怨也越来越深,没有得到相互的理解,也缺乏有效的沟通,结果就会导致吵架越来越多,一说起来,就会“陈芝麻烂糠”地吵个没完,直到离婚后很多年,说起那个曾经因相爱而结婚的人时,还会愤愤不平、恨之入骨。从相爱,变成“相恨”,这成为了一部分人的恋爱婚姻模式,这主要是当事人的人格成熟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问题,同时,夫妻之间的沟通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七年之痒”,关键不在于“七年”这个时间点,而在于婚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与解决,每个人要学会在恋爱中学习与成长。
  
  结婚后,夫妻之间如何解决“七年之痒”的问题?
  
  心理专家的建议:
  
  1、结婚时,要坚持“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的关系,更不是仅仅为了“嫁房子”、“嫁汽车”。如果在结婚时,感到自己有些犹豫,感到可结婚也可以不结婚时,尽量不要结婚。否则,经常是结婚后,让自己感到后悔,最终而走向离婚。
  
  2、爱情需要建设与发展。结婚后,不要以为有了那张结婚证,爱情就进入了保险箱,就可以偷懒,不再主动去建设和发展爱情。爱情是动态发展着的一组感情,爱情是一只自由鸟,婚姻圈不住爱情;爱,只有自愿,没有“应该”和“必须”;爱情需要不断地去更新、建设和发展。夫妻在拿到结婚证之后,只有勤于创作和建设,才能防止爱情的淡然降温。
  
  3、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憧憬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是不完美的。在进入婚姻后,要有心理准备,接受婚姻现实,接受一个有各种“毛病”的爱人,而不是对爱人进行强求或改造,也不是对婚姻或爱情失望后,就匆忙离婚,去寻找下一个爱人。
  
  4、男女平等,夫妻是平等的主体。谁都没有权利改造对方,谁也没有能力去改造对方,除非对方自愿接受改造。其实,愿意接受改造,不等于我们有权利去改造别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在自主自愿地改造或调整自己,而不是愿意接受对方的施压、强行塑造。夫妻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不仅要“求同存异”,更要“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尊重爱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矛盾的激化。
  
  夫妻之间有差异性,意见不一致,往往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可以是一种好事,因为有差异,才可以让夫妻之间彼此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并增加夫妻之间的相互欣赏,还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夫妻俩的集体智慧,去面对社会现实,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5、遇到问题,坦诚沟通。相爱的两个人,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心灵融合与默契,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沟通问题,心灵永远都需要沟通。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愿望和需要去认识世界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世界的理解也会不同。这注定夫妻之间会存在观点的不同、思想感情的不同。
  
  在沟通时,经常会存在“沟而不通”的问题,甚至可能因为观点不一致,导致矛盾激化,积怨越来越深。所以,在夫妻之间,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两个人都可以坦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注意倾听、了解对方的需要与愿望,尊重对方与自己的差异性存在。
  
  6、权利、责任与能力。追求爱情,提高生活质量,是个人权利,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当一个人选择了婚姻之后,对爱人也是具有责任的。当“痒”的时候,先不要急于离婚,而是首先想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不去发现问题,直接就是简单地提出离婚,这样做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如果每次都不去解决问题,而是以离婚而告终的话,将来即使再次走入婚姻,也仍不具备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甚至可能会再次离婚。
  
  处理婚姻问题,建设和发展爱情(“爱情保鲜”)是一种个人能力(建议大家去阅读弗洛姆的经典之作《爱的艺术》)。结婚后,每个人要注意培养自己爱的能力,以维护爱情与婚姻。所以,结婚后,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当遇到婚姻危机的时候,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查找问题,夫妻俩共同来探讨原因与解决办法,进行沟通,一起去面对问题,共同努力去解决。
  
  7、在享受爱情幸福的时候,不能失去自我独立性,不能失去其他人际关系。在恋爱之后,很多人会沉浸在心灵融合的幸福之中,任何事情都是“你听我的”或者是“我听你的”,家庭里出现了一个“总有理”、一个“正确路线的代表”,两个人融合变成了“一个人”,这时,爱情自然就会消逝。因为,爱情,是一种“两情相悦”的人际关系,每个人就像是一个桥墩,爱情就是架设在两个桥墩上的桥梁。个体独立性之不存,爱情焉在?!
  
  在结婚之后,很多人喜欢躲在自己的家里,创建和享受自己的爱情“小窝”,而不再走出去工作和与人交往。久而久之,没有了事业、工作和朋友,爱情就会枯竭,婚姻就会面临解体,即使没有解体,婚姻也已经是一桩死亡了的形式婚姻。所以,恋爱或结婚后,每个人都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基本稳定的收入,要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还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儿,能够在恋人之外有更多的朋友交往,或者说,爱情需要更多的人际关系营养来滋养。
  
  8、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当个人在婚姻中遇到问题而无法通过沟通来解决时,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得到专业人员的具体帮助。很多人在婚姻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父母求助,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能够更快地使婚姻走向解体,因为让父母或朋友介入婚姻纠纷,意味着夫妻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而父母的参与,往往是道理来道理去的,却难以从当事人的感情角度去着想,甚至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孩子,鼓动孩子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其实,在遇到婚姻问题时,尽量由夫妻二人自己内部解决,其他人尽量不要插手。如果夫妻俩之间无法内部解决,最好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做婚姻的心理咨询。在咨询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太太很愿意前来咨询,而丈夫却经常会缺席。因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男人经常会觉得“如果我去咨询,就意味着我很无能”。
  
  其实,婚姻既是个人能力问题,也是两个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当一个人无法解决沟通问题时,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促进夫妻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一个真正对自己有自信心的男人,应该是主动愿意前去做婚姻咨询的男人,而不是做一个“讳疾忌医”、逃避问题的男人。
  
  (文/佚名 唐山心理咨询网 www.tspsy.com)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