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后不宜哺乳?
发表于 2012-08-21 13:09
心理导读:保姆跟我说,如果跟老公ML之后,要起来走15分钟,还要把奶挤掉一半不要,然后才能喂宝宝吃,要不的话,宝宝会得什么“童子病”。 ---心灵花园
性生活后不宜哺乳?
案例描述:
保姆跟我说,如果跟老公ML之后,要起来走15分钟,还要把奶挤掉一半不要,然后才能喂宝宝吃,要不的话,宝宝会得什么“童子病”,就是宝宝长大成人后不能跟异性ML, 如果ML的话,就会吐血身亡,还说她乡下就有过这样的事。妈妈们,听过这么怪异的事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法还有,运动后不宜哺乳;吵架生气后不宜哺乳……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案例分析:
乡下最初传这事的人可谓记忆力之王——孩子都成年了和异性做爱并吐血身亡了,还能回忆起当年哺乳期做爱后没起来走15分钟再挤掉一半奶……
不提这么遥远的追溯有多不靠谱,单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产后自然避孕法之一就是哺乳闭经避孕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LAM)。资料显示,频繁母乳喂养的母亲在第一次月经出现前鲜有排卵,因此这种自然避孕法在宝宝未满六个月前成功率可达98%以上。由于可以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推广这种避孕法的国家不在少数;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推广“做爱后需要起来走15分钟并把母乳挤掉一半再哺乳”的国家数目为零。可以想象,倘若这位好心保姆所言不假,全世界的青少年中早该掀起“吐血身亡”的流行病了——显然,这种末日情景并未出现,而哺乳期的母亲,也大可不必为此忧心。
当然,这条流言本身太过荒谬,信者本来就是少数。另外一些不那么极端的流言就会让母亲们实在莫辨真假了——比如,运动后不宜哺乳,吵架生气后不宜哺乳……这些是真的吗?
实际上,真正被列入“不可哺乳”的情形包括:正使用抗癌药物等哺乳期禁用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滥用药物;患有活动性结核又未经治疗等寥寥几种极端情形。而生活里更常见的是“哺乳期不宜”情形,意思是说,在哺乳期,这些情况会给婴儿带来额外风险,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免。
典型的“哺乳期不宜”情形包括饮酒、抽烟等——母亲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母乳中的酒精含量基本相当,而酒精对婴儿而言没有所谓的“安全阈值”,只有“越少越好”。这种会影响神经发育的小分子对成人或许还是可以承担的快感,对婴儿却是难以代谢的“不可承受之轻”。至于抽烟,烟雾对心肺系统的伤害自不必说,还会导致婴儿猝死几率增加。
在“哺乳期不宜”里,并不包括运动或生气。从网络搜索结果看,运动后不宜哺乳的传言来自乳酸。生气后不宜哺乳的传言则来自人体在应激状态会分泌的肾上腺素(来源:唐山心理咨询网 www.tspsy.com)。
虽然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的确会因无氧代谢而产生大量乳酸,不过这些乳酸本来就是可以利用的能量分子,即使进入乳汁,顶多让母乳口感变得微酸,却不会对婴儿的发育带来危害。至于肾上腺素,研究显示这种激素即使在作为药物额外注射时,也不太能通过血乳屏障进入母乳。因此哺乳期妇女在医生指导下完全可以安全应用肾上腺素这种药物。与之相比,生气吵架带来的激素波动就更不至于对宝宝造成什么影响了。生气对产妇本人的身心危害倒是更值得注意。如有产后抑郁的症状出现,千万不可轻忽。
每个母亲,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安全营养的母乳。然而我们不得不无奈接受的现实是,世上没有百分百安全、一丝风险也无的食物,环境污染使得母乳中甚至也出现了重金属、黄曲霉素、有机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小儿科医学会都对这个问题做过审慎评估,最后仍认为,在目前,母乳带来的益处依然远超过其任何可能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办法包括不抽烟,不喝酒,哺乳期用任何药前先与医生讨论,食谱里拿掉那些容易富集污染物的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比如鲨鱼、剑鱼以及一些本来就不该属于餐桌的野生猛兽。哺乳的母亲可以选择每日额外服用10mg维生素D,其他营养补剂则大可不必,均衡营养的食谱完全可以满足母亲的一日所需。
评估任何东西,都需要全面考量可能的风险和收益。WHO不单建议给予婴儿前六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还建议即使在添加辅食后,母乳哺育仍可持续延伸到两岁。许多证据显示,母乳喂养给孩子带来的裨益甚至能从幼年延续到成人——不论是婴幼儿的腹泻感染,还是孩子成年后的过敏、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乃至II型糖尿病问题,在母乳喂养的人群里都观察到这些疾病的风险显着降低。正因如此,鼓励和推展母乳一直是全世界都在坚持的政策,从为了宝宝好的出发点来看,母亲们可不要为了一点“莫须有”的风险,就抛弃了母乳给孩子撑起的“保护伞”。(文/赵承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