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岁开始学画画
发表于 2018-04-28 08:34
心理导读:孩子们大力挥动着胳膊,画出来的东西与其说是绘画,其实更接近于本能的功能性快乐感,即从漫无目的的绘画行动本身中体会到乐趣。但是乱画绝不是毫无用处的,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会漫无目的地乱涂乱画,但随着慢慢成长,那些乱画中也会慢慢变得有内容。 ---www.tspsy.com
几岁的孩子适合学绘画
想要正确理解孩子的绘画,就不能主观判断,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来理解其特性。
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 Viktor Lowenfeld)指出,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在绘画中会显示出反复性的特点。过了一周岁,孩子到了可以握笔的时候,会在纸张、墙壁随便什么地方到处乱画,称为“涂鸦期”。随着孩子在情绪上和智力上都开始有所成长,美术表现的能力也会随之有进步。
那么我们再看看婴幼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孩子们画的画,究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绘画呈现出什么样的不同呢?
1、开始乱画(1-3岁)
1~3岁的孩子,喜欢在纸上或墙上乱涂乱画。乱画就是随便画些线条,虽然看似杂乱无章,但孩子的自我表现就是这样开始的。
孩子们大力挥动着胳膊,画出来的东西与其说是绘画,其实更接近于本能的功能性快乐感,即从漫无目的的绘画行动本身中体会到乐趣。但是乱画绝不是毫无用处的,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会漫无目的地乱涂乱画,但随着慢慢成长,那些乱画中也会慢慢变得有内容。
2、出现未分化的圆(3~4岁)
乱画的阶段持续5、6个月到1年左右,孩子们就会进入到下阶段一一画圆圈。最初的圆圈出自胳膊的运动。随着不完整的圆圈出现次数增加,会渐渐出现更完整、更圆的圆圈。成人可能会认为那只是圆圈而已,但是孩子们们画出的圆圈里,其实掩藏了人脸或身体等具体因素。圆圈里包含着内容,只不过是还未分化的形态而已。
3、出现反复性的表达(4-6岁)
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很执着,会在绘画中反复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由于压抑的情绪、经验的不足、素材的匮乏等原因出现,是通过绘画来满足内心需求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这也是填满绘画纸的手段。
4、出现同时性表达(2-7岁)
孩子们画画时更喜欢自己认为更简便的方式,而不是写实描写侧面与正面,上面与下面等,会以相同的方向画下去。比如用二次元解释三次元的表达。由于孩子一般从较简单的开始画起,因此会选择一部分开始画一一而不是整体形态,因而出现了不符合结构原理的画。
例如画道路时,沿着路边并排而立的树没有远近大小的区分,被孩子们画成了统一倒在地上的样子。在2~7岁的儿童画中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5、出现列举式表达(4-7岁)
在孩子们的绘画中常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列举式的表达。他们还缺乏判断物与物物之间关系的能力,所以只能表达成列举的形式。那是由于孩子们还不懂空间概念和具备客观性的结构认知,所以只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关注点来进行描绘。孩子们为了表达当时所感受到的体会和感动而画画,所以才会出现这种表达方式。
6、出现自我中心的表达(5~7岁)
经过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开始能够在画中描绘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了。客观事实被无视,只选取自己所了解的画面,将其夸张或省略。一般会不顾远近的概念,绘画的主人公是自己,即出现了自我中心化的现象。这一时期,孩子会注重表现自己所了解的东西,或者选择对自己更方便的方法,但不会表达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7、出现基础线(6-9岁)
儿童绘画中最突出的空间概念,就是出现了分开天地的基础线。此时的孩子会认为基础线的上方是天空,下方则是大地。孩子们产生了空间概念后,就可以区分高低远近的事物了,对绘画对象的写实表达也慢慢产生兴趣了。
8、现透视性表达(7-9岁)
透视表达是孩子们靠想象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画出来的。画建筑物或汽车时,会把它们们内部都画出来。这种表达可以视为通过自已的理解把外形与内容嫁接了起来,也可以解释为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判断还不够准确。但是只要理解成孩子想努力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即可,他们并没有拘泥于内部和外部。
9、现拟人化表达(7-9岁)
孩子假定所有事物都拥有生命,并在绘画中也喜欢用拟人化的手法。在花、树、太阳等的画中加上脸部表情,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在他们的错觉中,植物和动物都像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情。拟人化的表达可以表明孩子们没有正确区分现实与梦境、实际与幻想,将这些都混为一谈,作为一种未分化的状态展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