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障碍,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心灵花园
穷人与富人的区别不在财富
1988年,一个大富翁留下遗嘱:我原是穷人,以富人身份进入天堂,但不想把成为富人的秘诀还入天堂;谁若答对“穷人”最缺什么,将以100万当朗为励!后来信不绝,或说金钱,或说机会,或说技能,周年纪念日公证人员打开银行私人保险箱,一小女孩答中——穷人最缺的是“野心”!
野心或听起来有些不舒服,我们换一个词:“信”
你相信自己未来能住多大的房子,60平还是120?真的吗?
约拿情结认为,“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说的是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障碍,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你真的相信自己能成功吗?我们看看团长是怎么做的?
团长早年大学毕业后,在茂名一车间做主任助理,每天斟茶倒水,打杂活,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做到企业的一把手,后来渐渐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后来转行到证券公司,不到一年即成为股东。 97年金融危机后,他再次由老板降为员工,跟随着名营销导师、作家、哲学家冯良努先生,直至成立自己的培训公司。
“每天在和人合租一个阴暗狭窄的阁楼;每天端着没有营养盒饭狼吞虎咽;每天提着廉价的背袋奔波在寻找业务的烈日和暴雨下;被人欺骗、被人羞辱、被人看不起……”
团长说,他一直相信自己会成为成功的老板,即使当年住在12平方,四个人挤的阴暗的宿舍里,即使工资只有2000把块。即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停地跑业务。
如此,问题也来了。
有人问:如果我现在只是个送水工人,我如何成为老板?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我如何才能成为领导呢?
是的,工作中总遇到烦恼、不顺纠心,生活在低处,如何往高处攀爬,只靠“信”显然不够。
这时团长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为谁打工?
你在为谁打工?
你相信资本家都靠剥削发家的吗?如果你相信,那你将一辈子都做不成企业家。因为将心比心,没人愿意被剥削。
你在为谁打工?为你的老板吗?
有一句话说得好: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早上想上班,晚上想回家。早上想上班,因为有梦想和目标;晚上想回家,因为一天计划完成,心中没有遗憾。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你工作开心吗?如果答案是否,“你人生的三分之一就废了!”
团长说,按照大成教练的分析,工作中人的层次分七层:奴、徒、工、匠、师、家、圣。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奴"?团长表示,"奴"属于"不得不做"的一群,只要你是在非自愿的状态下工作、生活,心中充满了抱怨,都属于"奴"的境界。
纵观职场,90%的人都在奴的境界。反思自身,不是吗?
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奴":房奴、夫奴、妻奴、车奴……。"谁绑住了你呢?不是你自己又是谁?",
奴与徒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于:奴是"不得不工作",意愿度很低;而徒却是自愿、主动地学习和工作。
如何提升意愿度呢?重要是解决情绪问题,团长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授的方法,笔者在此不再详述。
其实说到这里,很明显了,富人与穷人的差别在于内心的想法。富人自我效能感更充分,它的作用机制是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和选择。
影响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在行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影响人行为的坚持性。
其次是影响人的情绪状态。当我们认为做某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时,往往会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情绪饱满,主动性也更高。能力与兴趣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一对概念,在某一方面能力强的人,往往也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这在学习方面表现得很突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更有兴趣从事某一活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加工,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团长进一步阐释:"工"只是按规矩将事情做好;"匠"有手艺,精于某种技术;"圣"则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其中,黄启团先生重点分析"师"和"家"。"师"不仅教导人们做事,更要教导其做人,影响一群人的信念;这是做企业家所应该达到的层次。
而"家",从字形拆分的角度理解,意味着有"房"有"猪"。"有房有牛不好吗?为什么有房有牛就变成了'牢'?"团长解释道,这是因为猪的繁殖能力要远远大于牛,"家"将自己的信念繁殖、传播,能给更多人带来物质和精神财富。
"可以称之为'家'的人如企业家,不仅能让自己,更能让别人有房有猪;通过自我繁殖,为他人构建某种信念体系,使更多人生活得更好"团长说道。
你的境界在哪,你的成就便在哪!
你想成为企业家吗?你清楚自己在为谁工作吗?
团长说,如果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他是为谁工作,就算他遇到再糟糕的老板最差的公司,至少可以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建立个人品牌!
同时,团长还介绍了他个不同阶段的规划,如20~30岁积累阶段,可凭体力谋生;30~40岁凭经验谋生;40~50岁靠专业为生,50岁以上完成个人原始积累,以钱生钱。他建议人们也这么做,增强方向感。
毕竟对个人而言,无论做什么,成长才是第一位的,不是吗?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