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恋爱心理学:你要的幸福是什么?

发表于 2015-03-07 10:18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不是恋爱本身,而是一段关系的好坏。换言之,真正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原因,并不是恋爱本身。    ---www.tspsy.com
  
恋爱心理学:你要的幸福是什么?

恋爱心理学:你要的幸福是什么?
 
  这是一个飘着细雨的元宵节。我和摄影师强者到了平溪去拍天灯。
  
  在人山人海的会场,听着主持人的一句句祝福,不外乎又是要幸福美满的过日子。
  
  平溪,真是一个会让人联想到幸福的地方。
  
  但是,幸福又是什么呢?看着飘着细雨的天空,天灯冉冉的上升,我不禁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好像都以为,只要能够谈恋爱,那就会过得比较快乐。
  
  但是有充分的研究告诉我们,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不是恋爱本身,而是一段关系的好坏[1]。换言之,真正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原因,并不是恋爱本身。
  
  我们常常说,恋爱中要找寻对的人。但是,那个对的人又是什么呢?根据国内的心理学研究,我们要的不外乎就是:信任、温柔、体贴、踏实、稳重、幽默、专情、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要能了解彼此,要能够有精神上的沟通[2]。但是,我们也都会常常听到,「当初她明明跟我说她喜欢幽默体贴的男生,怎么找了一个跟木头一样的男生?」、「她跟我说她喜欢高高帅帅又爱运动的男生时,我还高兴了一下,可是她却跟那一个不爱运动的宅男在一起,我真搞不懂她在想什么。」我们选择的,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又真的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吗?每次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受伤了,要找一段稳定一点的爱情,结果却又找到了再次让自己受同样伤的人[3]。
  
  我们真的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吗?或是就算知道了,我们有办法真的走到那里吗?
  
  如果你想要一段稳定的关系,那应该要找一个EQ高一点的,比较不神经质的人[4]。但是,对那一些神经质的人,不安全依附的人而言,是不是就天生这么虽,注定得不到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那如果你不幸是安全感很低的,在爱情里面很容易焦虑的人,那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不想再次陷入悲惨爱情的循环,倒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也许你可以期待一个安全感很高的人来带你走出去,但是,与其让另一半这么累,是不是自己也能尝试着做些什么呢?
  
  许多心理咨询师会告诉你,觉察自己情绪是很重要的。在我们面对情绪之后,是不是能够了解当时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如果能够确实的了解自己的情绪,那才更有可能改变。关于这一点,我可以推荐给你一篇我写的部落格,或是看一看正向心理学家Seligman所写的《乐观学习,学习乐观》,但是我更强烈建议你,去找个你能信任的心理心理咨询师吧!因为和书比起来,心理心理咨询师会为你精心设计适合你的方式。
  
  当然,让自己变得更乐观,也能够让你更容易遇见幸福的爱情。当你在爱情里面碰到挫折时,老是觉得自己没办法化解冲突,老是觉得对方脾气每次都那么差,那么你就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当中,对于问题的解决一点帮助都没有。但是,如果你能想着,「对方今天心情不好,所以才这么凶」,那么你就比较不会陷在里面,比较能去化解冲突了。就如同John Gottman在他的着作《爱的博弈》里面所提及的一般,事实上,许多关系良好的伴侣,面对冲突时,用的根本不是心理咨询师教的那一套对话方式,而是靠着幽默来化解的。能够变得乐观正向,让正面情绪陪着你,才更容易去面对这些冲突与失落。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压力与挫折,很多都和童年经验有关。有一些童年的负面经验,其实是代代相传的,父母小时候也被这样教养长大,父母在爱情里面的不安全感也很重,于是在长大之后,尽管自己希望能对小孩子好一点,却又常常陷入了同样的情境当中,而小孩子又再次受伤,那一些负面经验,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正因为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去看待我们的情绪、想法,是怎么样影响着我们,所以我并不期望,在我短短的文章里面,能够带给你多大的收获。
  
  我唯一希望能做到的是,鼓励着正在阅读文章的你,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向外求助、向内探索,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如果我们都曾受过伤,那就让伤害停止在我们身上吧。一时逃避问题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每次碰到问题都在逃避,那么久了之后还是会崩溃的,我们内心能隐藏的事情有限,并不可能无止尽的埋藏下去。期望能够透过这样一点短短的文字,让你在新的一年,能够重新寻回失落的勇气。
  
  也许,我们都还在等一个人出现,拥抱着我们的世界,即使我们都受过那么多的伤害,害怕着未知的未来;但是,阻挠我们幸福的枷锁,却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开。
  
  天灯满载着我们内心的那一些梦,消失在微雨的夜空中。希望在新的一年你,你我都能变得更加勇敢。
  
  延伸阅读:
  
  1、Bookwala & Fekete, 2009; Munsey, 2010; Myers & Diener, 1995
  
  2、基督教协基会社会服务部(2011)
  
  3、推荐阅读 伊东明的《爱,上了瘾》,心灵工坊出版
  
  4、Kelly, E.L., & Conley, J.J. (1987). Personality and compatibility: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marital stability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27-40
  
  (文/Psydetective | 来源/泛科学)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