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瘾(物质使用障碍) 的发展与病程
发表于 2023-01-06 09:31
心理导读: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的风险与个体、家庭、同伴、社会和环境因素相关。在这些领域中,遗传因素直接和间接地扮演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纵观其病程,随着个体从青春期到成年人生活的年龄增长,遗传因素似乎在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得的起病中,扮演了更大的角色。 ---www.tspsy.com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物质包括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样药物(例如、唑吡坦、扎来普隆)、氨甲酸酯类(例如、苯乙哌啶酮、氨甲丙二酯)、巴比妥类(例如、司可巴比妥)、和巴比妥样催眠药(例如、苯乙哌啶酮、甲喹酮)。这类物质包括所有的处方类安眠药和几乎所有的处方类抗焦虑药。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例如、丁螺环酮、吉哌隆)并不包括在此类中、因为它们似乎与显著的误用无关。
像酒精一样、这些药物是脑抑制剂、并能产生相似的物质/药物所致的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物质可由处方和非法途径获得。通过处方获得这些物质的~些个体会出现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而误用这些物质或为了中毒反应的目的而使用它们的其他个体不会出现使用障碍。特别是快速起效和/或短到中效的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可能为了中毒反应的目的而使用、尽管这个类别中的长效物质也可能为了中毒反应的目的而使用。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诊断的有关特征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经常与其他物质使用障碍有关(例如:酒精、大麻、阿片类物质、兴奋剂使用障碍)。镇静剂经常被用来缓解其他物质不利的效应。在该物质反复被使用后、对镇静效应出现耐受、使用剂量逐渐增加。然而、对脑干抑制效应的耐受发展缓慢、当个体为达到欣快或其他渴望的效应而使用更多的物质时、可能突发呼吸抑制和血压过低、它们可能导致死亡。强烈或反复的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中毒、可能与严重抑郁有关、尽管短暂、但可能导致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患病率
DSM-V中的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12个月患病率在12~17岁被估计为0.3%,在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为0.2%。DSM-5的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的比率在成年男性中(0.3%)略高于成年女性,但对12~17岁,女性比率(0.4%)超过男性(0.2%)。DSM-V的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12个月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并在18~29岁个体中最高(0.5%),在65岁及以上个体中最低(0.04%)。
在美国人口中,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12个月患病率在不同民族/种族的亚群体中有所差异。对于12~17岁,相对于非裔美国人(0.2%)、西班牙裔(0.2%)、美洲印第安人(0.1%)、以及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民(0.1%)、比例最高的是白人(0.3%)。在成年人中,12个月患病率在美洲印第安人与阿拉斯加土著中最高(0.8%),在非裔美国人、白人和西班牙裔中比率约为0.2%,以及在亚裔美国人与太平洋岛民中比例为0.1%。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的发展与病程
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通常的病程涉及青少年或20多岁的个体,从偶尔使用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到逐步升级,直至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问题。这一模式在有其他物质使用障碍(例如,酒精、阿片类物质、兴奋剂)的个体中更可能发生。最初模式的社交性间断使用(例如,聚会时)可以引起日常使用和高水平的耐受。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人际关系困难的增加,以及认知功能失调越来越多地严重发作和生理性戒断都是可预期的。
第二种和少见的临床病程始于个体最初通过医生的处方获得该药物,通常是为了治疗焦虑、失眠或躯体主述。当发生耐受或需要更高剂量的药物时,自我给药的剂量和频率会逐渐增加。个体可能在最初的焦虑或失眠症状的基础上继续为使用而辩解,但寻求物质的行为会变得更显著,以及个体可能找到多位医生以获得足够的药物供应。耐受可以达到高水平,戒断可能出现(包括惊厥发作和戒断性谵妄)。
像许多物质使用障碍一样,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使用障碍通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起病。随着个体年龄增加,源自许多精神活力物质的问题和误用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作为副作用的认知损害增加,并且在年长个体中,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的代谢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些物质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特别是对认知、记忆和动作协调性的影响,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作为年龄相关的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的后果。有重度神经认知障碍(痴呆)的个体更有可能在较低剂量出现中毒和生理功能受损。
为了获得“高亢”的故意中毒反应、最有可能见于青少年和20多岁个体。与镇静剂、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有关的问题也可见于40多岁及以上逐渐增加处方药剂量的个体。在老年个体中、中毒反应类似于进展性痴呆。
(编辑/psy898-欣欣 | 来源/DS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