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

发表于 2022-12-28 17:05
  心理导读:在韩国,语言反映了儒家亲疏远近的阶层体系。因此,他们会有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交情深浅程度、不同形式的社交场合所使用的词汇。辨识一个人是否有涵养的特征,在于他是否会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来使用语言。当你将这些差异和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会表现得随性友善的北美人对照时,也就不难了解韩国人为什么会将美国的沟通者视为庸俗粗野的,而美国人认为韩国的沟通者是拘谨、不友善的。    ---www.tspsy.com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难以沟通?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难以沟通?
 
  任何一个试图翻译过语言的人都明白,要传达出相同的含义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粗率翻译的结果是会闹出笑话的。举例来说,一家名为Pet的美国乳制品制造业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到法语区销售他们的产品,却不知道“Pet”这个词法语的意思是“放屁”。无独有偶,一家美国汽水的代理商提供免费的Fresca汽水试喝,却被墨西哥的顾客取笑,因为在墨西哥的俚语中“℉resca”这个词代表“女同性恋”。即使在翻译时用对了字,对于外地人或外国人来说,也无法确保他们能正确地使用不熟悉的语言进行沟通。举例来说,日本的保险公司会提醒他们的被保险人,在美国旅游碰到交通事故时要避免使用带有文化习惯的“抱歉”或“对不起”。在日本,道歉是表达善意和维持社会和谐的一项传统,即使一个人表达了歉意,并不代表他直的出了差错。相反,在美国道歉就被视为承认错误,这会导致日本观光客阴错阳差地为交通事故承担责任的结果。
 
  翻译实在很困难,而这只是不同文化成员之间沟通差异的一小部分。语言在使用方式上的差异和语言所产生的世界观,使得跨文化的沟通成为一项具挑战性的任务。
 
  使用语言不只是选取一组特定的字词来传达一个概念,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方式。像是正式或非正式、精确或模糊、简洁或详尽等情况,都是达成沟通的重要成分。当沟通者试图将一种文化的语言形式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的文化中时,问题可能就此产生。
 
  语言形式会在直接程度(directness)上有所变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 1959)分析出了两种针对语言使用的不同文化方式。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在使用语言时,通常着重于尽可能清楚及合理地表达思考、感觉和想法。在这其中的沟通者,会去寻找说话时字词的含义。相反地,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着重于使用语言来维持社会的和谐。高语境的沟通者不会为了把话说得很清楚而冒犯他人,所以需要学会发现信息所在语境的含义:说话者的非语言行为、人际关系的渊源和主导人际交流的一般社会规则。
 
  北美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重视有话直说,对拐弯抹角会很不耐烦。相反地,大多数亚洲和中东的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举例来说,在很多亚洲文化中,维持和谐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威胁到对方的脸面,沟通者会避免把话说得很清楚。也因此,比起美国人,韩国人和日本人比较难以拒绝不想要的请求。他们会以迂回的方式来表示,如“在原则上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或“我同情你……”
 
  像这样直接与间接的冲突,可能会加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问题。说话直率、属于低语境的以色列人注重把话说明白,而属于高语境的阿拉伯人强调缓和互动关系。不难想象文化产生的碰撞会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引发多少误会和冲突。以色列人觉得巴勒斯坦人不可捉摸,而巴勒斯坦人认为以色列人感觉迟钝且表达生硬。
 
  当你以“我可能没办法”来婉拒一个你不想接受的请求时,你和对方可能都明白你并非真的没有选择。如果你的意图很明显,你可能会说:“我不想跟你们混在一起。”但正如以前说的那样,我们选择模棱两可是因为我们想要遮掩我们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除了清楚和模糊的程度,语言形式还会因文化的不同变得复杂或者简洁。举例来说,说阿拉伯语的人在使用语言时,通常会比说英语的多数沟通者更丰富且更有表现力。激烈的主张和夸张的言谈,是阿拉伯语一个常见的特征,但听在说英语人的耳里,会觉得很荒谬。这种处于相对立场的语言形式会导致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产生误会。就像一名观察者所说:
 
  首先,阿拉伯人认为他们不得不在所有类型的沟通上过分断言,是因为其他的人希望他(或她)这么做。如果某个阿拉伯人只是准确地说明他的意思而没有别人期待中的那么坚持,其他的阿拉伯人会觉得他(或她)意有所指。举例来说,当访客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够了时,简单的一句“不要”是不够的。访客为了要表达他(或她)真的已经足够了,他必须不断地重复“不要”好几次,并且还要加上像是“奉真主之名”或“我发誓”等誓言。再者,阿拉伯人通常不了解其他人——特别是外国人会清楚地指称他们所说的事,即使他们的语言非常简单。对阿拉伯人来说,只一个“不”可能是间接地表达同意,或者表示出对妖艳女人的赞赏。另一方面,一个筒单的同意,则有可能意味着一个伪善政治家的拒绝。
 
  对于重视沉默的文化来说,简洁表达几乎就是沟通的极限形式。例如,在多数美国的原住民文化中,当地居民最喜欢的处理模棱两可的社会情境的方式就是保持沉默。为了对比这种沉默形式和美国主流文化的健谈风格,你可以轻易地想象,当阿帕契族或那瓦霍族的印第安人与盎格鲁裔美国人初次相遇时,彼此会觉得是多么地不自在。
 
  除了上述直接与间接、详尽与简洁的差异外,第三种存在于文化间语言的差异牵涉到正式与非正式的用语。人际关系以非正式取向为特征的例子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北欧的国家,这与亚洲和非洲国家有所不同,亚非地区的人会慎重运用恰当语言。所谓慎重运用恰当语言主要是强调所用的语言要合乎自己的身份,而不是要仔细考虑文法的精准。举例来说,在韩国,语言反映了儒家亲疏远近的阶层体系。因此,他们会有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的社会地位、交情深浅程度、不同形式的社交场合所使用的词汇。例如,当你和老朋友、知道但不算很熟的人、完全不认识的人交谈时,则正式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韩国,辨识一个人是否有涵养的特征,在于他是否会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来使用语言。当你将这些差异和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会表现得随性友善的北美人对照时,也就不难了解韩国人为什么会将美国的沟通者视为庸俗粗野的,而美国人认为韩国的沟通者是拘谨、不友善的。
 
  (作者/罗纳德·阿德勒 | 来源/沟通的艺术)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