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对个体生存来说,有些行为系统,如负责食物摄取的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行使功能,但是还有一些系统,如掌管性和亲职行为的系统的功能则不一定是必需的。 ----www.tspsy.com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一个行为系统的活动常常会产生负面结果的现象,从这点看我们对病理学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更重要的是,对于某些个体来说,一个给定的行为系统有时候甚至始终都不能产生功能性的结果。这样的例子不难找到。当一个婴儿吮吸奶嘴的时候,他没有摄取食物;当一个雄性个体追求另一个雌性个体时并不会导致其受孕。在这两个例子中,尽管行为系统正在运转,其产生的行为和可预测结果也都相当接近原型,但是却没有功能性的结果产生。婴儿吸奶嘴的例子中,其功能性结果只在某些情况下缺失,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当他吮吸奶头的时候就会获得食物。但是在同性性行为的例子中,无论什么情况下,功能性结果都是缺失的。(当然,异性性行为中的避孕是为了避免功能性结果的产生有意而为的计划。)
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当个体内部的一个行为系统开始运转时,不同程度上达到其可预测结果以及随后停止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参考系统的功能。所以,对于个体行动者来说,本能行为是完全独立于功能的,这是弗洛伊德也始终强调的一点。不过,从由个体组成的群体角度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对于很多个体来说,在部分或者更多的时间内,即使行为系统运转的时候也可能无法达成它们预期的功能,但是对于群体的生存来说,至少在某些个体中,在某些时候,功能性结果必须被达成。尽管有些个体由于某种原因会挨饿或无法繁殖,但是为了群体的继续生存,仍需有足够数量的个体得到营养并紧行后代。所以,从适应的角度来说,为了对功能有所理解,必须要对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不能只对单独的个体进行研究。
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行为系统活动的可预测结果和它可能达成或未达成的功能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可预测结果是一个个体内部的某个特定系统所拥有的一种特质,而功能则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中系统所拥有的一种特质。如果一个群体要生存的话,就必须保证在其足够数量的个体中,该系统的可预测结果与其可实现的功能保持一致,但是对于个体的生存来说,这一点可能就无关紧要了。
行为系统的活动达成了可预测结果,但是却没能产生功能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尽管系统本身可以有效且有序地运行,即有能力达成功能性结果,但是当前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进化适应性环境,因而不能达到实现功能所要求的条件。
举例来说,当把一个奶嘴给饥饿的婴儿吮吸的时候,食物摄取之所以未被达成的原因并不在于与吮吸有关的系统,而是在于它所吮吸的这个特定物体当中并没有食物。再比如说,当两只雄猫同时从一个拐角的不同方向绕过来并不期而遇的时候。在通常的领地争斗中,动物警觉地知道对方的存在,随后发生的通常是威胁和假装攻击,但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但是突然对峙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这时候的争斗可能就会是非常残酷而且具有破坏性的了。
(2)第二个原因要比第一个更严重,因为它相对来说更为持久。这种情况出现在行为系统本身无法有效且有序地运作的时候,导致即使在其进化适应性环境中,功能性的结果也不会(或者很少)出现。
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动物的各种生物构造的其中某个特征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解剖学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形或缺失,生理系统可能处于无效的工作次序中、再或者,例如视觉或听觉完全不能工作。尽管这种失调的现象是受一个或多个基因偶然出错的影响,但更多时候是由于胚胎发育初期环境中的异常情况——病毒、化学物质、机械性的创伤等。行为系统失调的发展过程大致也是如此。尽管基因会造成某些形式和情况下的失调,但成长环境中的异常条件超出了行为构造的适应能力通常是主要原因。
高等脊椎动物的大部分行为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环境依赖型的,也就是说,它们在成年期的形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成长环境。由此带来的好处在于,系统的最终形式可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这就使得它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去适应个体所处的特定环境。但是,这种灵活性也是有代价的。如果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是在某个范围之内的,那么个行为系统的最终形式可能可以很好地适应,也就是说,当它被激活的时候通常就可以获得功能性结果。但是,当发展过程所处的环境超过这个范围的时候,系统所采用的形式就可能会适应不良,也就是说,当它被激活的时候,总是无法达成功能性结果。在有关动物行为的文献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功能不良的运动模式、功能不良的行为序列、行为指向的是无法实现功能的物体等。在这些例子中,行为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形式可以达到特定的可预测结果,但是这种结果却无法实现系统的功能。
对于脊椎动物,如果对环境进行适当的操纵的话,那么几乎没有什么行为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转向为功能失调的形式。掌管运动的系统,如筑巢、求偶亲职行为,都存在激活后很少或不能达成功能性结果的情况。对个体生存来说,有些行为系统,如负责食物摄取的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行使功能,但是还有一些系统,如掌管性和亲职行为的系统的功能则不一定是必需的。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我们看到有那么多心理病理现象出现在负责性和亲职行为的行为系统中:如果个体的一个性命攸关的功能出现问题,那么在他见精神科医生之前可能就已经死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性和亲职行为的有效功能分别都是由大量行为系统以十分特殊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由于这些行为系统的发展和组织发生在个体未成熟阶段,因此异常的环境就有很多机会将它们转向偏离适应的方向。结果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成年人具备一个有序且能够达成可预测结果的系统,但是却无法实现系统的功能。
一个系统或者说一组整合的系统处于有序工作状态但是却无法达成有效功能的例子之一就是一个成年同性恋者的性行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的所有元素都在有效地工作,但是,由于它们所指向的客体是不合适的,因此繁殖的功能性结果也就无法达成。这一整合的系统不仅具备可预测结果,即与同性伴侣之间的性高潮,而且其组织形式也达成了这样的结果。导致其功能失调的原因在于系统所发展出来的可预测结果与其功能是不相关的。如果类似的错误发生在雷达和预测控制反飞行器火炮中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火炮可以有效地发射和瞄准,但总是摧毁盟友而不是敌人的飞机。这些例子也展示了可预测结果和功能之间的明显区别。通常,当可预测结果达成的时候,一个结构的功能至少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达成的,但是错误会发生尤其当该结构是环境依赖型的时候。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特定个体来说,任何一个行为系统的活动都有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种群或者甚至个体生存的结果,并且,有时这些结果甚至是对其或其种群的利益有害的。由于当前环境严重偏离种群的进化适应性环境,或者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系统本身形成了不适应的形态,系统无法完成其通常所具备的功能。但是,由于个体只是群体的一部分,因此种群仍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假如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无论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当前情况下所遇到的环境能与之适应的环境一致的话,就会有足够多的个体的行为系统的活动可以生合适的功能性结果。这就使得种群得以延续并可能发展出可以被其基因保存下来的行为系统。
(作者:John Bowlby | 来源:《依恋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