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如何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发表于 2019-08-20 14:57
  心理导读:如果一个人有创造性、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并且心理平衡不受妨碍,我们就可称他为适应良好的。我们一般不依据人的成败规定适应。把失败等同于缺乏适应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一等同忽视了适应概念中体现出来的关系,必然引起这样的问题:在既定的环境中什么因素使一个人成功或失败?适应的程度只能参照环境条件来决定。    ---www.tspsy.com
 
适应性与成功的关系

如何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迄今为止,我一直作扩展精神分析的自我发展理论,试图指出这种扩展从何处开始。这种理论的扩展和自我机能的概念发源于我们目前精神分析的自我概念,并在自我概念中得到说明。显然,这种理论扩展应建立在独立实例或具体情形的讨论之上。超越复杂的具体现象之讨论的理论原则如果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简洁。
 
  在下面内容中,我不想也不能系统地论述对精神分析理论颇有意义的适应问题。尽管我的观点是片面的或不完善的,但诸位应记住,我不得不进行选择。过分强调某种事物并不意味着我忽视另一些事物,或认为它们无关紧要。
 
  “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的思想使我们研究与掌握现实任务密切有关的机能,即适应机能。现在,虽然我们并不经常和彻底地讨论适应的含义,但适应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核心概念,因为一旦我们深入探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可集中到适应问题上来。
 
  适应概念尽管看起来简单,却内涵不少问题。分析适应概念要澄清许多常态和变态心理的问题,澄清心理健康的概念。在弗洛伊德理论中,弗洛伊徳用“生物学”概念作为理论核心。出于这一理由,我们相信,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于“生物学家提出新问题是有用的,否则,生物学家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席尔德,1933年)。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有创造性、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并且心理平衡不受妨碍,我们就可称他为适应良好的。我们一般不依据人的成败规定适应。把失败等同于缺乏适应是无意义的,因为这一等同忽视了适应概念中体现出来的关系,必然引起这样的问题:在既定的环境中什么因素使一个人成功或失败?适应的程度只能参照环境条件来决定(是典型的日常期待环境,还是非日常期待的环境)。我们十分淸楚,实际存在的困难是如何正确评估心理组织的稳定性。只有精神分析过程,有时甚至精神分析也不能准确地判断这一稳定性(弗洛伊德,1937年)。只有准确分析适应概念和细致了解适应过程才能为我们提供有用的标准。
 
  适应概念在生物学中是最具有众说纷纭性的概念,在精神分析中也缺少精确的定义。近几十年来,适应概念在生物学中是最丰富的概念,但最近,这一概念却常常受到批评和拒绝。就适应概念的观察定义来说,适应是生命有机体潜在地适应他们环境的过程。因此,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当有机体整个机制及其环境共同决定的机能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时,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就有了适应关系。”(A?E?帕,1926年,第3页)。我们在适应状态和适应过程之间作出区分:前者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达成的状态,后者是产生这一状态的过程。我们可以说,适应过程的整个发展所产生的基因型(geno-type)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有机体的生存是有利的。适应状态既可以指现在,也可以指未来。而适应过程总是指未来条件。在此,我们并不是指所谓的因自然选择等因素而产生的适应的否定限制。在这一点上,我们面临着某些分歧:达尔文主义、拉马克主义和其他生物学理论对于种系发生和适应的关系及其解释是有不同理解的。当然,这些理论并不直接涉及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绕开偶克尔的生物学观点,这一理论对适应概念的批判是建立在所有的有机体都有先天的计划能力,偶克尔宁愿用较少理论味的概念顺应(fittingin)来代替适应。精神分析使我们能够区分这些适应过程,这些适应过程通过直接和主动地改造环境或人,可以产生个人和环境的适应状态。精神分析还能使我们研究人类适应的操作手段和适应过程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假设适应(主要是人的适应)在总体上和未来能得到下述两个方而的保证,我们就可澄清适应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人的原始遗传条件和组织结构的成熟,运用这一先天装备抵消不顺应、主动改进人与环境关系的自我组织活动。人与环境的现存关系既决定了人在适应过程中能够利用何种反应活动,也决定了在适应过程中何种反应占主导地位。在此,适应过程的潜在和事实的限定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曾指出,某些熟知的现象一旦从适应的立场来考虑就会表现出新意,虽然并不总是如此。服务于适应的行为功能应当有别于其他可能的功能,甚至在遗传水平就开始了区分。例如,“什么是表情运动的适应成就”的问题必须与“表情运动是如何出现的”问题有别;同样,弗洛伊德(1926年)所谓的“焦虑的机能是对危险的不可缺少的反应”也一定要与焦虑的个体发生区别开来。在许多其他例子中,适应究竟与种系有关还是与个体有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在此也一定要牢记“机能变换”现象。在心理生活中,尤其在自我发展中,这一“机能变换”的作用是很大的,在机能变换发生的背后,总存在着对历史考察的特殊兴趣。在精神分析中,机能变换概念是人们熟知的,起源于某些生活领域的行为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出现在不同的领域。最初为了反对本能驱力而为防御服务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一种独立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本能驱力仅仅引发了这一自主性的组织结构,但是,只要这一组织结构不发生紊乱,本能驱力就无法决定活动的细节。这一自主性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结构,开始为其他机能服务(顺应、整合等);从发生学的广泛意义上可以说,这一组织结构通过机能的变化使自己从手段转变成有存在理由的目的。若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写一部有关“目的”的精神分析发展史一定是颇有价值的。机能变换问题也有其技术方面,但我在此不讨论这个问题。
 
  适应既可以通过个人影响环境的变化(利用工具和技术等)而产生,也可以通过个人的某种生理心理系统的变化而产生。在此,弗洛伊德的异体成形和自体成形概念是相反的。动物也能主动的和有目的的改造环境,例如,动物可以造巢和织网。而只有人才具有广泛的异体成形的适应力。人的适应包括两个过程:人类活动使环境适应人的机能,然后,人类又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学习异体成形活动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最高任务之一。然而,异体成形活动实际上并不总是适应的,就象自体成形活动并非总是意味着不顺应一样。通常只有更高级的自我机能,才能决定在既定环境中异体成形或自体成形活动是否合适或特殊的改变是否合适。事实上,本能驱力及其有关的因素也是经常发挥作用的。不仅如此,对于适应的合适工具或手段的选择也可以根据这一分类的术语来描述(克瑞奇米尔,1921年,荣格,1920年)。第三种适应形式既与异体成形和自体成形活动有关,又不完全等同于这类活动,它是指选择有利于有机体实现机能的新环境。帕在其“适应原因”理论中十分强调这种适应形式。我已经指出,发现新的有利的环境是最有意义的,尤其对于人类适应来说。
 
  我们上述论及的适应都是个体的适应,它有可能与种族的适应相冲突。当在哺乳期其他领域的机能尚未成熟时,个体无能力应付外界的攻击。某些物种靠大量的繁殖而延续下来,但它们的个体的自我保存装备却十分薄弱。许多物种表现出相互支持:在这些物种和个体的适应过程中,自我保存是相互吻合的。因此,个体和种族的适应常常是不可分的,尽管并不必然如此。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精神分析处理社会事情时,务必要考虑这些因素。在设计治疗目的时,个体的利益常常优先于社会利益,但当我们将治疗观点拓宽、包括了社会需要时,我们就不需要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了。此外,个人的自然特性尽管并不与自身的利益同时发生,但对于社会来说却处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回答这一现象是否适用于所有理想的社会。
 
  弗洛伊德把神经症理论建立在一般的生物学基础上,而不是特殊的个体基础上,这是一项很大的成就,这使我们把动物和人的区别(无论是以智慧活动、语言或使用工具来区分两者)看作是相对的。我们在前面尚未充分评价弗洛伊德的这项贡献。现在,让我们考察动物和人的某些相对区别,看一看它们对适应问题的影响。弗洛伊徳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曾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导致神经症并为心理力量的冲突创造了条件(1926年,P139页)”。这三种因素为:人类童年漫长的无能性和依赖性,人类的潜伏期和自我必须把某些本能的驱力当作危险这一事实。弗洛伊德把第一种因素称作生物学意义上的,把第二种因素称为种族意义上的,第三种因素是纯心理学意义上的。后来,安娜?弗洛伊德描述了自我与本能驱力的先天对立,安娜指出,一旦本能驱力受阻,本能驱力则可能促进适应。这一事实是经常发生的。也许这些因素不只适用人,而且也适用于动物。例如,某些最高级动物身上也出现了独立性发展的推迟。弗洛伊德(1915年,121页)还把自我与本我的分化归因于另一些因素;有事实表明,类人猿也有潜伏期(赫曼,1933年)。但是,不容忽视,在人类身上,这些因素的表现是最为明显的。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人类童年漫长的无能性与人类借助学习而实现基本的适应过程这一事实有关。虽然人类的新生儿并不缺少本能装备(如,吸吮、抓握、在光的刺激下闭目、哭喊等),也不缺少附助的本能装备(本能驱力和自我组织),当然这些附助的本能装备只不过成熟较晚一些,但是,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新生儿现成可利用的先天装备是极为微弱的。在漫长的无能为力时期,儿童依赖家庭,也即依赖一种同时完成生物功能的社会结构。从父母的立场看,养育孩子是一种以利他为目的的活动,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和不可减少的事情。鲍克(Bolk,1926年)认为,人类童年漫长的依赖性(及其相应的家庭形式),是人的发展普遍延迟的结果。在鲍克看来,人类的成熟是缓慢的,延长的,其衰老也是缓慢的。鲍克的延迟概念与他著名的“胎儿演化假设”有关。拜里(1933年)明确指出,游戏学习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一种安全状态,在这一状态中,营养和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活动得到了保证,拜里试图从运动组织的进化中推论出人类心理的种系原因,这使他确信,漫长的父母照顾是人类进化的原因。安娜?弗洛伊德强调,对于小孩子来说,外界是反对自己本能驱力的强大力量,这一事实也与父母漫长的照顾有关。
 
  适应过程既受生理心理组织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适应更直接由有机体个体发展的阶段所决定。在适应过程中,这种历史——发展因素是精神分析所特别重视的。“历史反应的基础”一词(徳里茨,1908年)似乎可应用于适应过程。人类用不着一代代适应新的环境,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人的特殊进化如传统的影响和人的工作的延续性等,都可确保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我们从前人手中接受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人的活动是其解决问题方法的对象化,从而使这些方法成为一种可延续的因素。可以说,人类总是生活在自己一代与过去一代人之间。所以同化的产生和理想的形成对于人类的适应形式和方式具有很大的意义。弗洛伊德(1932年)指出了超我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超我成为传统和各时代价值观的容器,将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一代一代传下去”。但是在建设传统的过程中,自我也有一份贡献。这些传统的解决问题方法是固定不变还是要得到修正,有赖于许多个人和社会的因素。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这些方法是较为固定的。
 
  人类有机体适应的外部世界的结构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将生物概念与社会概念割裂开来。我不想把人的社会生活与动物的社会生活进行类比。儿童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对于他维持生物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出于这一原因,人的第一个对象关系成为精神分析中我们首先关心的东西。因此,人对他人的适应任务从生活的一开始就是存在的。不仅如此,人所适应的环境,一部分已经为人自身和人的属性所塑造了,另一部分则没有。个人不仅要适应团体生活,而且主动创造他注定要适应的环境。人的环境不断地由人自身所塑造,因此,人们务必适应的环境是一种社会结构,他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塑造这—环境。可见,适应可以从各个方面、各种观点来探讨。我们在此注意到了一个事实,社会结构、劳动分工和个人的社会地位共同决定了适应的可能性,而且也组织了本能驱力和自我发展的协作。社会的结构(尤其通过对教育的影响,当然还有其他途径)决定了何种行为形式具有最大的适应机会。每一环境都要求不同的行为形式、成就形式、生活和平衡形式。我们可以描述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结构至少部分地决定了行为的特殊形式的适应机会,社会结构使人们产生社会顺从,这一社会顺从与身体顺从极为类似。社会顺从是适应概念所揭示的环境顺从的特殊形式。社会顺从不仅在神经症、心理疾病及其犯罪行为的发展中发挥作用,而且在正常的发展中,尤其是在儿童环境的最早的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社会矫正适应挫折是社会顺从的特例:在某一团体中个人的某一嗜好可能给他带来适应障碍,而在另一社会团体中,这一嗜好则具有另一种社会作用。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现象,需要满足的程度和既定社会秩序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对儿童和大人具有不同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强调,适应的含义不仅仅是被动地服从社会目的,而且也是主动与社会目的协作并努力改造社会目的的过程。……
 
  我相信,当我既强调社会因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又强调这些社会因素的生物学意义时,我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概念是一致的。弗洛伊德的观点融合了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观点。与这一立场相比,我们现在在精神分析中所作的努力是减少正常和病态发展中生物学观点和社会学观点的割裂。弗洛伊德并不认为发展是本能驱力和外界影响的简单结果,也不认为发展主要由社会因素所决定。然而,我们在此使用的概念,包括“生物的唯我论”(biological solipsism),是值得怀疑的:它们多少具有把社会的因素等同于环境、把生物的因素等同于非环境的倾向。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或抚养孩子难道不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吗?我们有理由把适应过程排除于生物过程吗?生物机能与环境关系不是对立的。这不仅是一个概念正确性的问题,错误的概念导致低估我们所讨论的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心理事实不能分成生物的和社会的,尽管我们为了便于研究而有时说某一内容更具生物性,有时说另一内容更具社会性。然而在精神分析中,有人经常把生物性概念用来指解剖和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相对立。例如,我们说婴儿性欲和潜伏期具有生物学基础,这一陈述可以指生理解剖的事实,即女性性腺发育在出生后的第四年或第五年完成,而随着生理抑制的出现,性心理的发展也继而停止。同样,当我们说力比多组织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是由生物因素预先决定时,我们仍指的是一种生理过程。也许在同样的意义上,“本我”和“自我”也被不正确地比作为人格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因素。在此,生物的一词不仅用来指生理解剖的事实,而且在高级意义上也应指非环境的事实,这后一事实是与我与环境的关系相对而言的。如果不是出于与精神分析所强调的东西相对立(与其他心理学比较而言),也即如果不是把思维、意识等心理现象都看作是生物机能,则没有人反对这一用法。我们认为,心理学不是生物学的对应物,而是生物学的实质部分。对我们来说,心理学和生物学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工作方向,两种观点、两种研究方法和两套概念。此外,我们一定要牢记,精神分析正是在我们这里规定的意义上使用生物学概念的。无疑,混乱是由精神分析强调本能驱力所引起的,弗洛伊德(1915年)将本能定义为处于心理和机体之间的边缘概念。因此,我们有时将本能驱力与躯体相对应,有时则把肉体变化描述为一种包含本能驱力的过程。这些观点不过是补充毕伯灵(1936年)关于精神分析理论中本能驱力和心理组织的体液关系的讨论。
 
  这种生物和心理的观点的区别引起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具有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主要概念的精神分析能追溯发展的生理过程吗?如果抛弃传统的提问题方式,即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是生物学因素,哪些是心理学因素?我们则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哪些部分是由成熟决定的?哪些部分是由谐调决定的?哪些部分是由环境决定的?我们的心理学的方法包含着比心理发展过程更多的内容。正是由于心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部分,在某些条件下,我们的方法带有生理发展,尤其是本能驱力的色彩。我们可以用心理现象作指示器或症状而追溯生理或本能过程的发展。这一关系还有另一方面:例如,尽管我们可以在某种心理水平上描述男与女的差异,但对于什么是男性、什么是女性的基本概念我们仍缺少了解。心理和生物学的关系因外源和内源的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变得更加复杂。在此,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源刺激因素是属于日常期待的(家庭环境、母子关系和其他关系),还是另一种环境条件?换句话说,问题在于,某种发展过程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依赖日常期待的环境,在何种程度、何种方向以及是否由另一种环境所影响。在此,我区分出两种外源性因素。遵循上述思想倾向,使我们讨论在日常事例中确保正常发展和健康发展的因素,但问题并未到此终止。我在此只想提一下弗洛伊德的文章“伊谛普斯情结的通路”,这篇文章与我们在此讨论的精神分析问题有关。在讨论伊谛普斯情结是由遗传还是由某种经验所决定时,弗洛伊德指出:“在出生时,整个有机体就是注定要死的,引起有机体死亡的表征已经包含在有机体内了。剩下的问题只是按内部程序的发展过程了,在发展过程中偶然的有害事件也会影响有机体的组织结构。”
 
  我们现在回到适应问题。在讨论适应问题时,我不能更确切地分析适应的发展道路或纠正适应障碍的发生过程。某些问题是我们熟知的,而另一些问题则是我们生疏的。在此,我只想比较两种形式的适应,我们将要看到,这两种适应的前提及其后果都是极为不同的。我称这两种适应为进步的适应和倒退的适应。进步的适应一词是自我解释的,即是说,这种适应的方向与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可作为倒退道路的适应,这种适应也可能是成功的适应而不仅是指不成功的企图。我并不是说,理性行为的遗传根源可能是非理性的,而是说那些适应良好、有目的地取得成就的健康人,尽管通常没有倒退和适应不良的行为,也要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这是因为,适应现实这种人体最高度分化器官的机能不能单独保证有机体的完善适应。这与有机体的联合适应(fitting together)问题有关,尤其与这一事实有关:即一般的计划,甚至成功适应过程的计划也包含着不大适应的组织活动。下面还要更详细讨论这一问题。通过幻想而迂回前进就是一例。虽然幻想总是根源于过去,但通过联结过去与未来,幻想可以成为现实目的的基础。在创造性的科学思维中,也有类似的象征意向,在科学思维中存在着诗一般的想象和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和经验。关于这些过程与自我的综合机能的关系,我们在下一章集中论述。克利斯(1934年)根据服务于自我的倒退论述了这些关系。
 
  (作者:哈特曼 | 来源:心理学空间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