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性欲理论

发表于 2018-09-27 15:55
  心理导读:性欲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从古典精神分析到克莱因学派乃至后克莱因学派的不断发展,精神分析学家们的性欲理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性欲的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强调从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连续性。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性欲理论

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的性欲理论
 
  唐纳德·梅尔泽是后克莱因学派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在弗洛伊德与克莱因的性欲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性欲发展理论。他不赞同弗洛伊德将成人性欲看做是不同时期不同性欲阶段依次出现的结果,他认为成人性欲不是儿童性欲的汇合,而是对儿童性欲的整合。据此,梅尔泽系统地阐述了儿童性欲与成人性欲的这种整合关系。他的性欲理论强化了客体关系在性欲发展中的作用,对后克菜因学派在有关性欲发展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引言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性欲理论,他主张性欲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并指出这种动力性使儿童性欲(infantilesexuality)在身体不同部位逐步获得性满足后顺利发展成为成熟的成人性欲(adult sexuality)。在他看来,性欲的病态发展刚好相反,成人性欲则主要通过固着或退化到儿童性欲的某一性感区来获得满足。由于身体不同部位在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不同,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儿童性欲是多形态的(polymorphous),同时也是倒错的(perversion)。此外,男女儿童在客体选择的前性器阶段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因而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是双性恋(bisexual)的。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对其后继者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克莱因(M.Klein)便是其中之一。克莱因是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奠基人,她基本认同弗洛伊德对性欲发展阶段的划分,但她认为性欲发展的关键部分——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产生于阳具欲期,而是在婴儿早期(5~6个月)时出现并对性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克莱因强调婴儿出生时便出现了客体关系,同时也强调这种客体关系在性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克莱因将客体关系置于性欲发展之前,但她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弗洛伊德的性欲发展顺序之观点。
 
  梅尔泽(Donald Mehzer)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同时也是后克莱因学派的成员之一。他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并于1954年至英国接受克莱因的分析以及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的培训。此后,他加入塔维斯托克诊所(Tavistock Clinic),并在此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与教学工作30余年。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多年的实践经验使梅尔泽对性欲理论有着更加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部分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弱化了性欲发展过程中性器的作用,并使自体与客体的性欲关系的整合以及成人性欲获得恢复的功能。同时,他还指出,从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整合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若需要对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发展过程做出准确的解释,就必须把握好儿童性欲与成人性欲的不同特质。
 
  二、性欲发展观
 
  性欲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从古典精神分析到克莱因学派乃至后克莱因学派的不断发展,精神分析学家们的性欲理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性欲的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强调从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连续性,他将人格划分为口欲期、肛欲期、阳具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欲期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也称“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每个阶段的投注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身体部位并使该部位获得最大的快感。性欲正是通过这五个人格阶段的依次发展才最终达到整合,使个体获得完整的人格。也就是说,在性欲的正常发展过程中,与不同阶段和不同性感区相联系的儿童性欲汇合于成人性欲并促进了性器的满足。对此,作为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家的克莱因也同意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发展的交汇论,同时又将其发展顺序作了些许调整。她将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生时期提前到前阳具欲期,并将其看做是抑郁样心态发展的基础。在克莱因看来,婴儿受吮吸力比多(sucking libido)和死本能的影响,以及在满足与挫折体验的烘托下,将其感受到的第一个客体——母亲的乳房——体验为好与坏的两个不同的内部客体,而婴儿的俄狄浦斯情结正是发生于对好与坏两种不同的内部客体的爱与恨的冲突之中,它是抑郁样心态的部分与要素。由此可见,克莱因所说的性欲发展本质上是客体关系的汇合。
 
  作为后克莱因学派的重要成员,梅尔泽认为性欲发展并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器欲的汇合,也不是克莱因所描述的客体关系的汇合,而是客体关系的整合。他指出,弗洛伊德忽视了成人性欲对儿童性欲的整合与修正。而克莱因虽然通过母婴的客体关系来探讨性欲的发展,将原本处于阳具欲期的俄狄浦斯情结提前到口欲期,并强调俄狄浦斯在性欲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她也没有跳出弗洛伊德的性欲发展理论的框架,没有真正认识到性欲关系的整合才是性欲发展中的关键。在梅尔泽看来,从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发展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所划分的不同性欲阶段的依次递进,因为成人性欲还包含了儿童性欲在与客体内投性认同(int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和整合过程中所发生的本质性改变。他指出,性欲的发展并不是多种儿童性欲的简单汇合,而是由从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内外部客体关系的整合。这种整合使得成人性欲超越儿童性欲,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梅尔泽断言,儿童性欲向成人性欲整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自体的部分客体的整合、与内部的父母关系的整合。
 
  梅尔泽根据临床经验,对自体的部分客体的整合是儿童性欲向成人性欲转变过程中最为复杂的阶段,而青春期正处于这一重要阶段。青春期的主要特征是同一性混乱、情绪不稳定和行为的矛盾。梅尔泽认为,自体与客体在这一阶段都表现为分裂的“众多部分客体”(a multitude of part—object),这使得自体与部分客体之间的客体关系更加紊乱,进而使内投性认同与投射性认同发生混乱,导致个体对内部与外部、好与坏、男性与女性的区分出现混淆。处于这种混乱状态的青少年只能认同同龄群体,因为在同龄群体中“他自己的各种部分可以投射给群体中不同的成员”④。梅尔泽强调,青少年的不同群体都有其不同的内部世界,这些内部世界是严格分裂的。在从潜伏期到成年期的转变过程中,青少年群体的作用就是调节个体焦虑以使其顺利进入成人世界。因而,他认为青春期是心理性欲发展的关键阶段,分裂的自体在这个阶段发展为众多的部分自体,并最终得到区分与整合。在他看来,个体正是通过这种对多个部分自体、多种形态的儿童性欲的整合,丰富了其与内部客体相联系的幻想的关系,并促使其与内部父母的内投性认同。
 
  与内部父母的整合是指将通过与联合客体(combined object)(即将男性与女性性欲整合进“成人双性恋”)内投性认同而获得的父母关系内投。婴儿最初通过内投母亲而产生内部母亲,此时的婴儿认为内部母亲充满食物与活力,而这些食物与活力都来自于内部父亲阳具的滋养,而这个内部父亲最早也产生于内部母亲。这样,在婴儿的潜意识幻想中便出现了内部母亲与内部父亲,他们都与婴儿的自体产生内投性认同。梅尔泽指出,儿童双性恋的性取向正是其对内部父母关系的内投,并体现了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整合和对同伴的需要与欲望的认同能力。据此,梅尔泽断言,成人性欲的目的不是性交,而是像青春期时那样,希望建立性的亲密关系(sexual intimacy)。它倾向于通过投射性认同来表达这种需求,这是“通过一种非全能的方式,将相互间的投射性认同当做彼此了解与沟通的方法”⑤。
 
  三、儿童性欲观
 
  梅尔泽提出,婴儿为了避免分离而通过大量投射性认同(massive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大量投射性认同是梅尔泽提出的一种投射性认同,是指将分裂的大部分自体都与客体发生投射性认同。】与母亲相认同,将大部分的自体以碎片化的方式投射给作为客体的母亲,如此,婴儿与母亲便没有差别,同时也成功地占有了母亲。此时,对于婴儿来说,自体与客体的身体部位与区域是混淆的,例如乳房=臀部、乳汁=粪便、嘴: 肛门等。这里,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感区不再指代某一特殊的身体区域而是混淆的身体各部分,性欲的发展也不再是不同性感区的依次满足,而是对自体与客体混淆区域的区别与整合。根据梅尔泽的性欲理论,儿童性欲即是自体与客体的区域混淆以及性欲关系的紊乱。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梅尔泽所说的儿童性欲不单是性欲发展的一个阶段,更是一种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处理好自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人也可能一直处于儿童性欲阶段。在对儿童性欲的整合过程中,梅尔泽十分强调嫉妒与创造性目标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他也详细阐述了儿童性欲的临床表现形式。
 
  (一) 嫉妒
 
  克莱因最早区分了嫉羡与嫉妒,她认为嫉羡比嫉妒更加原始,因而十分强调嫉羡在客体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克莱因不同,梅尔泽则认为嫉妒在原始客体关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他指出,嫉妒是比嫉羡更加复杂的一种情感,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嫉羡是一种“妄想性嫉妒”(delusional jealousy),它表现为对母亲、父亲以及他们之间性关系的向往。而嫉妒则更加复杂,它产生的基础是患者与其想象中孕有孩子的母亲身体的全能关系,个体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另一方面,嫉妒具有占有欲,表现为对原始的、高度口欲的和部分客体形式的爱。梅尔泽认为,原始形式的、充满占有欲的嫉妒在大量投射性认同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梅尔泽断言,儿童性欲一直被俄狄浦斯情结所主导,充满了嫉妒与竞争。他认为嫉妒来源于婴儿时期对母亲的依赖,这一阶段的婴儿无法忍受与母亲的分离,他们因吸吮乳房的挫折以及对幻想中母亲内部婴儿的恐惧而担心会被母亲所抛弃。因此,对处于儿童性欲阶段的儿童来说,父母的性行为不仅会让他们嫉妒,也会使他们倍感压力。他们无法在父母性交时听从父母的话“转向墙去,亲爱的”【这个短句来源于一个非常出名的儿童诗“Four and Twenty Ponies”中,它被梅尔泽的一名儿童患者应用在这一情境中。在诗中,小女孩向洋娃娃许诺她将“面朝墙,亲爱的,当那个绅士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和“白兰地给牧师,纸烟给店员”。】,也无法睡觉。因为他们自体中男孩和女孩的部分(boy—and—girl—pans)已经开始各自寻求建立自己的婚姻生活,或者伪装成内部婴儿以参与到父母的性行为中。儿童拒绝“转向墙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获得特权,对他们来说,参与父母性交便是一种特权,他们嫉妒拥有这种特权的人。而儿童幻想中位于母亲身体内的内部婴儿就拥有这种特权,因而他们也想要得到这种权利。对于男童来说这种特权是对父亲阴茎的依赖、开车、骑马、开枪等;而对女童来说,这种特权则是坐在车中、被保护免于受到粪便怪物的袭击、从邮递员那收到包裹或从送奶工那收到牛奶等。
 
  (二) 创造性目标
 
  创造性目标是指对自体与客体亲密关系的理解与整合,是儿童f生欲所寻求的最终目标,是儿童性欲发展为成人性欲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在儿童陛欲发展阶段,自体因大量投射性认同而被分为众多部分并与客体发生混淆,自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通过创造性的途径与客体建立成熟的关系以逐渐获得理解并整合为成人性欲。因此,梅尔泽认为,性满足并不是儿童性欲的首要目标,它只是创造性目标失败且被抛弃时才会出现的次级目标。事实上,虽然在儿童性欲中个人的投射性认同和内投性认同发生了混淆,但不论是在母亲身体的内部还是外部,这种混淆都可以被修正并整合在不同的性感区上以引起性行为。因而儿童性欲可以通过不同的性感区、不同的方式获得满足。例如,儿童在无法创造性地完成与母亲乳房的联系时,便可能将自己的臀部或身体的其他部分想象为母亲的乳房,以此来满足获得母亲体内丰富营养物质的欲望。此时,儿童会感觉到他们比成人更加美丽,无毛的生殖器是一种优势,臀部和非乳房的(not breasts)部分都具有女性的诱惑力,小小的阴茎像宝石一样(gem—like),小男孩狂热的活力则是男子气的精髓。梅尔泽指出,对少年儿童这些因创造性目标失败而产生的种种混乱的性欲模式的否定,对其性行为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感官享受代替创造性目标时,儿童性欲便会发生退行。此时的儿童性欲对快乐更加贪婪,这使得青春期的性欲变得不稳定,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青春期儿童喜欢炫耀自己的性行为。在梅尔泽看来,甚至青春期时的矛盾心理也源于这种儿童性欲的退行。
 
  (三) 儿童性欲的表现形式
 
  在儿童性欲阶段,儿童除了与母亲之间的大量投射性认同之外,也会通过内投性认同在自体内部建立内部母亲。当儿童寻求与客体整合的创造性目标受挫时,他们会退行到自体之中,转而通过与内部母亲的侵入性认同寻求性欲的满足,抑或寻找新的客体来满足自体整合关系的需要。因而,梅尔泽认为,处于儿童性欲阶段的个体主要表现为:手淫和放纵(wanton)的两种倾向。手淫是性欲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投射性认同与内投性认同的混淆促使手淫依次出现在各个性感区,在阴茎和肛门、阴蒂和阴道、嘴巴和肛门等区域中以双手前后或上下抚摸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通常,如果儿童和兄弟姐妹或其他儿童之间的性爱游戏(sexualplay)发展得相对充分、健康,其俄狄浦斯情结依恋(the oedipal attachment)也会更加和谐。但梅尔泽认为,过度的感官快乐会导致儿童患者将排泄物看做是手淫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证据,并因此充满焦虑。这种焦虑与迫害状态或精神实体中的坏客体不同,它可以视为以尿路刺激症(urethral irritation)【尿路刺激症又称为尿道综合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及尿不尽的感觉。】等方式消除手淫区域感官能力的“阉割焦虑”的一种象征形式,具有惩罚性的特质。紧接着手淫而来的是抑郁性和迫害性焦虑,因而个体通常会小心地避免性高潮的到来以降低罪疚感。梅尔泽指出,儿童如果能够避免性高潮的到来,他们会更加频繁地玩手淫游戏(masturbatory play)。
 
  根据梅尔泽的经验,相比于可能带来惩罚与罪疚的手淫,肆意的放纵(the wanton pro)是一种相对无罪疚的行为(a relatively guilt.free activity)。他认为,当个体因寻求创造性目标受挫而困惑时,他们会通过寻找合适的伴侣来安抚自己对亲密关系与整合的需要,这可以减轻来自于超我的压力。事实上,小孩子的魅力和青年群体的放纵也可以这么解释。
 
  四、成人性欲观
 
  在梅尔泽看来,成人性欲并不是儿童性欲的汇合,它源自于与内部父母良好关系的内投性认同,是儿童性欲的整合与发展。内投性认同是由克莱因提出的概念,它最初是指婴儿内投乳房的好的方面。梅尔泽在克莱因的基础之上丰富了这一概念的意义,他认为内投性认同可以将客体关系经验内投,这种客体关系经验可以改变自体与内部客体相联系的特质与能力。内投发生在客体关系经验结束—— 即内部客体发生改变的时候。在成人性欲阶段,自体各个部分与客体的混淆逐渐厘清,自体不论与内部还是外部客体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客体关系,人格得以进一步完善。此时,客体能够像在抑郁样心态中一样在自体中“来去”自由,因而个体得以通过内投性认同容纳不同的客体经验。② 在这一过程中,自体通过内化好与坏的两种经验的同时,逐渐获得了对好部分与坏部分的区分能力以及对混淆客体关系的自我分析能力。因而,梅尔泽指出,处于成人性欲阶段的个体在处理好不同性感区混淆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体的恢复能力。
 
  (一) 成人性欲与内部父母的关系
 
  在梅尔泽看来,只有理解个体与其内部父母的关系,才能够全面理解成人性欲的复杂结构。他指出,成熟个体的性欲生活与内部父母有着复杂的关系,因为其表现出的男性或女性特质都来源于对内部父母的内投性认同。个体如果能够将双重性欲整合得非常好,便可以通过内投这种整合经验与性伴侣取得很好的亲密关系,就像已调节好的投射性认同(a dodulated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一样,不需要控制就可以在伴侣心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而,梅尔泽将这种投射性认同看作一种原始的沟通模式,而不是一种控制方式。
 
  成人性欲出现的基础是婴儿时期个体对内部父母的依赖关系。当处于儿童性欲状态时,儿童会感受到来自自己身体中的内容物如粪便和尿的迫害,而母亲则拥有容纳这种儿童性欲状态和身体压力的能力。母亲可以通过与儿童建立哺育关系以容纳其部分自体,并将其中的迫害成分剥离后反馈给他,儿童也因此十分依赖母亲。通过与内部母亲的这种联系,儿童反过来也对内部父亲产生了依赖关系,他们认为自己和内部母亲身体中的婴儿都必须依靠内部父亲及其阴茎、睾丸才能够生存。此时的儿童将内部母亲的身体分成包括乳房的上部和包括臀部、阴道的下部两个部分,并以此将其排泄物与母亲的乳房和乳汁分隔开。在后来的潜意识幻想中,儿童将自己的身体也细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前裆部(front.bottom)和后裆部(back—bottom),这三个部分分别与乳房、性器和直肠相联系。这样,儿童在对自体与客体的各个部分做出划分的同时,也整合了其儿童性欲中所产生的认同混淆,为成人性欲关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梅尔泽进一步指出,成人性欲的发展得益于儿童对内部父母良好的性欲关系的内投。在成人性欲出现时,儿童由对内部母亲的阳具的恐惧变为对内部父母的依赖,并能够逐渐整合内部父母的性欲关系。内部母亲与内部父亲的区域混淆都得以解决,嘴、乳房、臀部、阴道、阴茎在性欲发展过程中都获得了各自明确的位置与作用。儿童也因此了解到自己对内部母亲的依赖,以及从内部母亲处所获得的营养物质都离不开内部父亲的阴茎,离不开内部父母的性欲关系。此时的儿童便能够将内部父母良好的性欲关系进行内投,整合对内部父母的双重性欲,形成更加成熟的成人性欲。在梅尔泽看来,成人性欲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性欲关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由此可见,他所说的成人性欲已经超出性欲发展的范围,而是达到一种成熟的人格水平,也是个体具有良好客体关系的体现。
 
  (二) 成人性欲的恢复功能
 
  梅尔泽认为,个体的内部母亲通过与内部父亲的性交而获得自己的内部阴茎。这种内部阴茎具有维持与保护的功能,个体自身所划分的三个部分即被其监督功能所分隔开。他断言,身体每个部分的括约肌(sphincter)——嘴巴、阴道口和肛门都会被个体经验为母亲的内部阴茎。与此同时,个体的三个部分分别通过与母亲身体中的三个不同的孔(orifices)——阴道口、肛门和嘴巴与父亲的睾丸和阴茎发生特殊的联系并获取精液。这样,父亲的精液便得以通过内部母亲喂养婴儿、冲刷并净化直肠、为乳汁的分泌提供原料。
 
  此时,个体通过与内部父母的良好性欲关系的内投性认同使自体与客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找到其合适的位置,并纠正混淆的投射性认同,进而达到成人性欲状态。但在梅尔泽看来,这种成人性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自体中存在的嫉羡和妒忌仍然会与整合的快乐形成对抗,因而成人的性欲状态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自体中出现了攻击与修复的循环过程:内部母亲的内部阳具起到了修复的作用,但其妒忌与嫉羡仍然能够使修复过程产生抑郁与痛苦,因而需要进一步的修复。所以,成人性欲正是在这种破坏与修复、绝望与希望、痛苦号陕乐的不断循环中持续发展的。
 
  (三) 成人性欲的谦虚特质
 
  在梅尔泽看来,成人性欲是一种源自于与母亲和她对孩子丰富的爱的内投性认同。在他看来,除了慷慨的母亲之外,内部父亲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虽然内部父亲是个缺乏想象力的人物,但他非常关心内部母亲。梅尔泽将父母分别比喻为大地母亲(The earth—mother)和太阳神。他认为,只有内部父母与法力无边的诸神(the gods)才具有真正的创造力,而凡人只能发现这种创造力。他指出,在对内部父母的投射性认同中,超我起着重要作用并一直在寻求值得付出的灵感,但只是徒劳。因为,超我起源于乳房和乳头的原始客体组合(the primal combined object),它处于自体经验之外。在成人性欲阶段,个体能够发现创造性,又理解自身无法真正获得这种创造性,他们并不感觉比别人差,但会感到比伟大的过去差,因而越发变得谦虚。因此,梅尔泽认为,正是成人性欲这种谦虚的特质使得真正的艺术家根本没有时间去大谈特谈创造力,抑或在关注自己展览的作品时会变得拘谨。
 
  五、结语
 
  梅尔泽被视为“后克莱因学派”的一位关键人物,他的性欲理论不仅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性欲阶段论,还拓展了克莱因的早期俄狄浦斯情结的母婴关系,对之后的精神分析的性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他指出古典精神分析的性欲发展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弗洛伊德没有考虑性欲在发展过程中的整合与变化;另一方面他从客体关系的视角进一步发展了克莱因的性欲理论,认为性欲的发展不是身体不同快感部位的逐次改变而是客体关系的整合与发展,并据此揭示了性欲的发展脉络以及儿童性欲和成人性欲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在梅尔泽看来,弗洛伊德对性欲发展的五阶段划分较为刻板。事实上,弗洛伊德本人也曾指明性欲(sexua1)与性器(genita1)的不同——“有必要对性欲与性器这两个概念做出区分:性欲是一个比性器更加宽泛的概念,它包含很多性器所不具有的活动(activity)”。但在对性欲发展的划分时,弗洛伊德却仅仅以性器等身体部位的满足为标准,使得其所说的性欲发展更倾向于性器欲的发展。克莱因在弗洛伊德性欲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强调婴儿与母亲关系在性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婴儿在生命最初的几年中,需要通过投射和内投从部分对象转移到整体客体,从破碎的自我转变为整合的自我。梅尔泽吸收了克莱因的这一思想,认为性欲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性器的满足,而在于自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使梅尔泽在拓展克莱因的性欲发展思想的同时,也弱化性欲发展过程中性器的作用,从客体关系的视角完善了性欲的概念,使得性欲的发展上升到了人格发展的高度。
 
  梅尔泽在克莱因的内部客体概念之上,又提出了内部母亲以及伴随其出现的内部父亲,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由儿童性欲到成人性欲的整合过程,同时赋予成人性欲以恢复的能力。内部母亲是自体与外部母亲关系的内投,它起源于外部母亲,却又与外部母亲有所不同。梅尔泽指出,自体在内投外部母亲建立内部母亲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内部母亲,并通过发展与内部母亲的依赖关系而逐渐形成成熟的客体关系。这使得内部母亲成为自体与客体性欲关系整合的桥梁,当自体与外部母亲的客体关系发生挫折时,内部母亲便代替外部母亲起到容纳的作用,它能够容纳个体的儿童性欲,并将令人焦虑的部分剥离返还给个体。与此同时,母亲与父亲的性欲关系也使儿童认识到内部父亲的重要性即他需要内部父亲提供食物与活力。至此,梅尔泽成功地将婴儿、母亲、父亲的性欲关系纳入到自体内部关系之中,为成人性欲的恢复作用奠定了基础。亦即成人性欲具有自我恢复与不断发展的能力,它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满足与挫折而波动,但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内部父母的稳固客体关系将在接纳并修复外在客体关系之后将其反馈给自体,给其以整合外部客体关系的力量。
 
  总之,梅尔泽是一名有创造力的精神分析家,其性欲发展理论跳出了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阶段划分,从客体关系的视角另辟蹊径,充分展现了其对客体关系的新理解。他充分剖析了内部的父母关系以及提出儿童性欲与成人性欲整合关系的观点,更是梅尔泽将传统的客体关系在自体的内部关系中进一步深化的体现。这对未来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学家在有关性欲发展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的工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作者:张磊,任其平 | 来源:新浪读书)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