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现代人不再怕看心理医生
发表于 2014-03-17 15:39
心理导读: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困惑、烦恼、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如果长期不能解决,这些情绪可能会堆积成心理问题,也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www.tspsy.com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困惑、烦恼、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如果长期不能解决,这些情绪可能会堆积成心理问题,也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人总会自觉不自觉的用自己习惯的方式为自己排忧解难,看电影、旅行、玩游戏、找朋友聊天等等。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去找心理医生。
我们通常会以为,找心理医生是件很严肃的事:而对于心理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界定,万一自己本来没病,被看出病来怎么办?
心理医生,通常是指心理治疗师,他们的业务范畴很广泛,可以接受来访者心理困惑的咨询,也能对严重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他们还有处方权,可以使用药物。
在国外一些影片中,我们能朦胧的感觉到,西方人动辄就要去找心理医生聊聊,那阵势就像感冒了抓片药吃那么随意和方便。
“在国外看心理医生的确比较普遍,”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崔红介绍,“我国现在也有所变化,2003年,我们科室每年只有两三百人来访,而现在每年有六七千人。”
“客观的说,来访者数量增多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竞争和压力的的增大,更重要的是人们观念的改变。”
“过去来访者都不敢站在诊室门口等候,而是远远的躲在走廊的另一侧,怕别人知道他们是来看心理科,现在大家就在医学心理科的门牌下排队,并且等候期间来访者还会互相交流各自的问题和经验。”
崔红介绍,现在很多人看心理医生,不仅仅为了心理疾病的治疗,而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维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现在很多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尤其是20-40岁的中青年人,包括如何完善自己的个性特征,如何提高社交能力,如果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甚至高考报什么专业和毕业后选择什么职业会更适合自己等困惑,他们也会来找心理医生商谈。
本质上说,心理医生的职责就是用心理学专业技术和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人们实际的心理问题。
“很多时候,朋友的开导是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所以,那些建议并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它可能对我们有帮助,也可能没有。”
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医生与日常生活中能安慰我们的朋友亲人相比,他们更能抓住困惑和苦恼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而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没有心理医生的帮助,会长期陷入困境,甚至难以康复。
(文/佚名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