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发表于 2012-08-05 00:00

  
  心理导读:狭义的乱伦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广义的乱伦除了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之外,还包括和有血缘关系的血亲之配偶发生性行为。    ---心灵花园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乱伦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大忌,是受到公众谴责和排斥的。也正因为如此,乱伦行为只能以最隐蔽的方式存在,外人无法或者很难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究竟乱伦行为的发生率有多高,是什么因素影响或导致了乱伦行为的出现,他们的心理形成过程如何,等等,都是一个未知数。在西方如美国,乱伦行为也同样是不容于社会的,所以,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美国人乱伦。有一个极为粗约的估计认为,美国每年有1万到200万人在发生乱伦行为。
  
  案例描述:
  
  杨是一位25岁的青年,在一家政府机关当公务员,他说他大学毕业两年了,很想有个女朋友,但不知道怎样摆脱母亲的阴影,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恋爱。杨的父亲是驻外人员,常年不在家。妈妈是文艺工作者,感情丰富也细腻,对自己疼爱有加,没有想到的一个夜晚妈妈与他的聊天结束了自己17岁的青年生活,成为妈妈的“情人”,直到现在。杨说他想拥有自己的女友与爱情,但不知道怎样面对母亲。
  
  肖是本市某高校一名大一的男生、上个寒假快要结束的时候给我打来电话,紧张低沉的声音里充满着急待救助的恳切。肖说他现年快19岁了,读大一。寒假快来了,他心情很紧张,害怕回家。我原以为他是不是担心期末成绩不好愧对母亲。他说是因为他和妈妈有那种关系,从他15岁的时候开始。肖说他的父亲在他12岁那年去世,妈妈与他相依为命,没有再嫁。
  
  陶女士年近六旬,三番五次地打来电话,说自己受困于儿子的婚姻,无助而痛苦。陶女士年轻的时候与丈夫离婚,自己一个人坚强地抚养孩子大,几多辛苦。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大学毕业,陶女士千方百计地让儿子去国外留学,在帮助儿子办理出国手续的时候还不幸遭遇车祸,一条腿受伤,终身行动不便。儿子学成归国在异地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28岁的儿子有了女友,携带女友回家看妈妈,却让陶女士受尽了心灵的折磨。陶女士说:想想我对他的付出,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五天的假期有四天半都在陪女友,回家来也只是吃顿饭,为了考验他们一下,我说妈妈累了,你们玩完回来随便买点菜,结果就简简单单拎回几样;在家里也是两个人黏黏糊糊,连和我多说几句话的机会都没有;还有他们要去南方旅游,一趟要花费多少,他好象根本不在乎,尽管他挣得不少,但也不是那样的花法;又说要买房子,上海的房价那么贵,买一个独单先住着有什么不好,女朋友说要买一个偏单他就买一个偏单……电话的最后,陶女士告诉我说他实在觉得委屈,数落了一通儿子之后泪流满面地面对儿子。
  
  案例分析:
  
  这样的故事在我的咨询个案里还有好几起,如果说前面两个个案已经是实质性的母亲对儿子的恋情,那么陶女士对儿子行为的种种干涉与不满实际也已走进了母恋子的心理怪圈。
  
  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残缺家庭相对容易出现母恋子的情形,在健全家庭里,母恋子的情形也时有发生。问题只在于有些母子关系与真实的性联系在一起,而很多没有被我们意识到的发生在心理层面。
  
  心理学理论中的精神分析学派对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刻原因做了分析。在弗洛伊德看来,“恋母情结”是男孩子与生俱来的情感,也可以说是男人一生的宿命。这种情结在男孩子3到5岁的时候明显地表现出来,青春期是又一个可能的表现高峰期。弗洛伊德甚至说,男孩(人)一生中爱上的第一个女人是成年女性,这个女性通常就是自己的母亲。以至于我们能看见很多的生活现象是许多男人最终娶了一个像母亲那样的女人回家。
  
  弗洛伊德说,另一方面,母亲对儿子的依恋也是一种宿命。这是源于女人从幼年时候开始伴随终身的“阴茎妒羡”情结。所以,对于女人来说,两个基本的事实不能回避:母亲对儿子的占有欲望和对另一个想要分享自己对儿子的爱的另一个女人的嫉恨。现实似乎为弗洛伊德的观点找到一些注解:更多的女人希望生养儿子;婆媳冲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似乎都司空见惯。
  
  在弗洛伊德看来,前者女人通过生养儿子而最终避免了“阴茎妒羡”而获得象征性的满足,这同时也是母亲对儿子心理占有欲的原因;后者则是母亲占有儿子心理的外化冲突,因为有人要抢走自己的儿子,当然不行,所以,婆婆即使不与儿媳势不两立,也经常会横挑眼睛竖挑鼻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知道会有一些读者想要站起来与我争辩,说这完全不是事实: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要生男孩;我和我婆婆的关系比亲生母女还亲,我还能一口气举出一堆的例子。
  
  请大家有些耐心,这也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只是接这个机会将心理学理论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表达出来。假如母子互恋是一种宿命,我们有没有能力摆脱这种宿命;假如母子互恋不是一种宿命,我们又该怎样避免和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母子互恋的情形,恢复到健康的母子亲情关系。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