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社会心理学怎么理解本能?

发表于 2020-06-03 16:35
  心理导读:本能在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上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人至少也和动物一样具有多种本能。麦独孤认为,本能应该用知、情、意三个方面来说明,即每一种本能的动作都包含着对某客体的知、对这一客体的情或者逃避它的努力。即使是一种最简单的本能动作,也是一个明显的生理兼心理的作用结果。在他看来,反射仅仅是一种生理作用,而本能动作则兼而有之。    ---www.tspsy.com
 
社会心理学怎么理解本能和情操?

社会心理学怎么理解本能和情操?
 
  W·麦独孤以本能说为中心构建他的社会心理学,其主要思想主要见诸于1908年初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1920年初版的《团体心理》。在1908-1921年间,他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重版14次,其本能说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本能
 
  在麦独孤看来,个人行为和团体行为都发自本能,这些本能是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为——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基本源泉或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逐渐形成、发展的基础。较重要的基本本能有逃避、好奇、好斗、性、饥饿、合群、获取和自我表现等等。
 
  《社会心理学导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澄清“本能”的概念。麦独孤认为,“本能”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或社会科学的许多著作中被滥用和误解了。动物的一切活动是受本能支配的。不可否认,作为社会化的人的行为不同于动物行为。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人和动物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一种延续性。
 
  本能在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上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人至少也和动物一样具有多种本能。麦独孤认为,本能应该用知、情、意三个方面来说明,即每一种本能的动作都包含着对某客体的知、对这一客体的情或者逃避它的努力。即使是一种最简单的本能动作,也是一个明显的生理兼心理的作用结果。在他看来,反射仅仅是一种生理作用,而本能动作则兼而有之。
 
  《团体心理》是以基本本能说为基础写成的。其目的是阐明本能如何在团体中爆发出来。麦独孤曾写道,团体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构成相同,但团体心理中的各种部分相互暗示并彼此补充,构成一种完全由这些个人心理所组成的系统。任何一类人的团体—群众、教会、工会民族,都具有一种团体心理,这种心理,由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大于所包含的个体心理之和,使团体凝聚在一起的凝合剂导致情绪的增强。
 
  在他的《团体心理》中这样写道:“由于参与群众的心理生活,一个人的情绪可以被激发到一个高度,那是在别的情况下很难或者根本不能达到的。对于大多数人,这是一种极强烈的愉快感受,他们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弄得自不由已了,觉得自己深陷于一股巨大的情绪浪涛之中,不再能意识到他们的个体性及其切限度这可能就是城镇居民比乡村农户更容易激动起来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城市民众暴力和反复无常的原因。”
 
  2、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情操
 
  情操概念是理解麦独孤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关键之一。在麦独孤看来,一些更为复杂的人类行为包含着两种或多种本能的结合。当若干本能指向同一客体时,这种混合情绪的复合就被组合为情操了。所谓情操,麦独孤认为是“以一个对象的观念为中心的许多情绪的素质的有组织结合体。”它是从人的心中产生的,而不是在遗传或本牟的组织中固有的。
 
  情操不断地对我们的情和意的生活加以组织,所以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品格和行为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情操,我们的情绪生活就不过是一场混乱,变化无定,也就不会有秩序,更不会有任何种系的延续。我们对于事物价值判断的根基也产生于我们的情操之中;我们所有的道德原则,乃是由于事物的道德价值所作出的判断,其根本也是情操。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情操加以粗略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及敬的情操。第一类所共有的性质是寻求的对象,并且预觉到快乐的倾向;第二类所共有的性质是逃避的对象,并且在与之接近时体会到痛苦的倾向;第三类具有积极的与消极的、自卑与自爱的特征。
 
  情操是在个体与其所属的有组织的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一个人的自我是随时扩大的,从爱自己的子女到关心所有的儿童,从爱具体的物到爱抽象的真理。麦独孤认为这个发展有赖于社会道德传统和奖罚的影响。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其道德判断或道德观念,道德判断或道德观念是作为共同的语言、传统和修养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获得的。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麦独狐的社会心理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他研究范围的狭窄;他用本能论解释团体行为、民族特征和社会机构的结构,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没有持久的贡献:他把情操用来理解社会行为,但没有超出描述水平。他的体系在20世纪早期所以具有号召力,是因为适逢达尔文主义高潮,那时,流行的看法是以本能作为人一动物联结的组带。但尽管如此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麦独孤理论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作者:张建萍 辛欣 | 来源:心理学空间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