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成为精神分析师要具备什么条件?

发表于 2020-05-26 16:13
  心理导读:一个精神分析团体的测验越多、组织层级越多,那么它对其潜在的候选人,成员和毕业生的准入,培训和毕业限制就越多,它就会变得越没有创造性、适应性,越难以存活。不仅是作为培训独立部分的培训式分析,还包括整体的要求、“标准”和规定违背了分析培训的初衷。这个初表在我看来是发展一个人的开放式倾听,并了解被分析者需要什么,以及他/她又是如何在发现自己最可怕的梦的过程中努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    ---www.tspsy.com
 
成为精神分析师要具备什么条件?

成为精神分析师要具备什么条件?
 
  美国精神分析学(简称APSAA)最近的一个争斗就是,考虑谁适合成为培训分析师的问题。一开始是对认证系统的评论,该认证系统是审查当地想成为培训分析师的人的核心组织,这一问题已经逐步变成了一场争论,因为在 APSAA机构中对培训的申请已经减少。当地分析协会不是 APSAA的成员,吸引着那些已经在非 APSAA认证的分析师那里开始了分析且不会被当地机构任命的人。
 
  准候选人发现他们的分析师可以被非 APSAA机构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选择去任何能继续令他们满意的分析机构。有一些 APSAA机构已经允许接纳在非 APSAA认证的分析师那里接受分析的人,并且鼓励这些候选人在当前的分析终止之后,在培训分析师那里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一安排遭到了 APSAA专业标准董事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认证程序是“标准”的必要保障。克什纳(2000)调研了四个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组成机构:组约、洛杉矶、波士顿和芝加哥。他总结说,精神分析宣称是一门实证主义者的学科却以专制的方式运作。分析师系统将知识和标准当作真理从一代传到下代,却没有拿出支持性的实证证据。他主张,为了防止这一候选过程变成个强大的特权,应当取消培训分析师的头衔。
 
  APSAA最近的一位主席在选举前运行了一个平台除掉TA系统,选举后就再未提及,足见这一裂缝有多严重。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容易制造分裂了。AFaA的一些成员认为,如果当地机构没有提交笔录给APA,那么它就很可能被赶出这个全国性组织。另外,专业标准董事会的一些成员警告这样的机构,它们也不能加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因为它们达不到IPA培训分析师的标准。
 
  另一方面,《美国精神分析师》(7 he American Psychoana,TAP)即 APSAA的简报,刊登了以下文字: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对之前存在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一小部分培训分析师手中这一现象的反应。它代表了一种保证培训会变得更民主、自由和公正的努力尝试。它将培训功能分配给四组不同的分析师,每一组都承担培训某一特定方面的组织和执行功能:准入、督导、个人分析和教学。一个分析师候选人可以选择自己想去哪一组。在准入之前,准候选人需要接受数量可观的个人分析(通常是三年或更久),然后在培训期间还要继续分析,通常又会再继续五年左右。个人分析的频率至少每周三次,在严重退行阶段还要增加频率。分析师必须是PA成员。在受训期间,也强调大量的书写工作和大量的案例呈报(Jacobs,2007 )。
 
  候选人的个人分析在培训范畴之外进行,但是相当严格。法国模式不承认所谓的“培训”分析,也没有设培训分析师这一职位。任何分析师只要是IPA成员,都可以给候选人做分析。个人分析的一大主要目标就是,澄清和解决个人成为分析师的愿望背后的潜意识动机。这样的分析工作大多在候选人中请受训之前就开始了。培训对个人分析的频率不作要求。病人和分析师,基于临床迹象再決定每周见面的次数。(Jacobs 2007,附加重点)
 
  争议仍在继续,正如当前一位 APSAA办公室候选人所写的那样:我们的一些机构要求能够有机会任命没有国家认证的培训分析师……让我们尊重一下IPA经过谨慎考虑的程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适合的方式给我们的机构地方选择权。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差异,甚至一些人还是会不高兴,但我相信最后这个方式会推动我们前进。(Jaffee,2011)
 
  杰菲(Jaffee)博士的陈述是回应 APSAA前任主席、现任财务主管沙克特(Judith Schachter)的陈述,她这样写道:
 
  自从 APSAA机构中培训分析师存在的必要性被当作我们标准的一部的分之后,有两个特别工作小组正在讨论这一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承认另外两种IPA接受的模式并不会对我们候选人的分析师有要求,并不会对 Apsaar的运作事务妄加评论。(Schachter,201a)
 
  与此同时,首先是纽约的弗洛伊德社团,其次是精神分析研究和培训学院,都对成为培训分析师的流程做出了重大修改。三十年来,这两个机构的成员都需要满五年的会员资格才能成为培训分析师。而要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就要求进入正规的流程。更为正式的是,严格又强硬的准则取代了最初简单的面试。尽管有一小部分人对这一过程感到满意,然而成员们开始感觉磨炼是痛苦甚至是有害的:对TA位置的申请逐渐减少。由哈尔(Jane Hall)提议、阿琳?理查兹执行的长达一年的会员会议,允许成员们为TA位置联合写出一套新的标准。学会的所有成员通过公开讨论,联合写出了获得培训分析师职位的一系列客观标准:
 
  1、会员资格满五年。
 
  2、四个每周见四次的分析性案例
 
  3、参加学习小组及/或研讨会。
 
  4、出席分析会议、写作及或呈报论文及或教学。
 
  5、就职于弗洛伊德社团的委员会或董事会。
 
  6、心理治疗案例的督导经验。
 
  7、在研讨会中有一年的精神分析督导经验。
 
  8、没有任何伦理问题审查的声明。
 
  9、满足以上标准之后,被任命为培训分析师,新的培训分析师可以自行选择两个培训分析师同事,以ロ头或书面的形式星报一个常例。
 
  现有的培训分析师与准培训分析师一起参加研讨会,向他们提出有关培训式分析的特殊问题,并且督导分析过程。这种方式取代了对准培训分析师的考核。每一个新的培训分析师都有督导、伦理和终止研讨会。因此,新的培训分析师受到的是培训和督导分析师在工作的某些特殊领域的培养。这种新的面试方式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学院式的讨论机会。每个人都喜欢这种受欢迎的会议。它强调候选人对组员的选择,对呈报什么和什么时候呈报的选择,它更尊重个人作为精神分析师的选择,而不那么依赖于他人来证实什么不确定、什么令人担优。为了确定新流程的效果(Hall et al.,2008),委员会编订了一份研究问卷,组约弗洛伊德社团82%的成员完成了这份问卷。23的培训分析师对新修改的流程相当满意。由新修改的方法任命的培训分析师中,83%的人对标准和流程都感到满意。不过,还是有少数几个培训分析师希望恢复不那么严格的五年制标准。
 
  在 IPTAR(精神分析培训和研究协会),正如 Apsaal的很多社团一样,自我提名为培训分析师这一方法已经取代了过去的邀请模式,不过考核模式还是照旧。不同的理论取向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分析治疗逻辑。因此,这些社团参与了向更多人开放分析师类别的整个过程,而这在21世纪之前只向培训分析师开放。
 
  据我观察,一个精神分析团体的测验越多、组织层级越多,那么它对其潜在的候选人,成员和毕业生的准入,培训和毕业限制就越多,它就会变得越没有创造性、适应性,越难以存活。不仅是作为培训独立部分的培训式分析,还包括整体的要求、“标准”和规定违背了分析培训的初衷。这个初表在我看来是发展一个人的开放式倾听,并了解被分析者需要什么,以及他/她又是如何在发现自己最可怕的梦的过程中努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不是因为要达到考核的标准才催生了这种倾听和了解病人的方式,而是因为我们感受到过被倾听和被认真对待。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把我们所做的事记录下来,而不是记录那些我们说打算要做的事,分析式培训与培训式分析是样的道理。
 
  培训式分析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要求所有的培训式分析都必须由同一机构中的培训分析师来做,这个机构同时也是候选人完成课程和接受督导的地方。这样的安排很容易导致“光环”效应,比如一个候选人很受欢迎,很可能是因为她的分析师是这个机构中特别受尊敬的教师或督导师。相反,一个候选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分析师不太受人尊敬而被认为有瑕疵。毕业也可能会受到类似因素的影响而加快或受阻。沙克特(Schachter,2011)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他们的分析师可以在他们的培训过程中及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为他们“保驾护航”。候选人就可能会因为分析师是否能促进其职业生涯而选择是否在该分析师那里接受分析。如果抱着这样的动机选择分析师,那么一定会影响候选人在分析中选择性地说。这只会混淆分析过程。此外,这种隐秘甚至潜意识层面地与分析师的理论地位共谋必然会带来一种误解,即认为分析师只会给候选人带来好处。如果分析师来自一个不同的机构,候选人也许就不必那么讨好分析师,而更多靠自己的努力毕业。这就意味着要采用一些新要求,这些新要求所带来的结果更接近波恩菲德的观点,而不是费伦齐的观点。
 
  然而,另一个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培训式分析是否只应该存在这么短的一段时间。其实,提出这个观点是为了解决有缺陷的分析师的问题。在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培训分析师之后,很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遭遇身体或心理状况的下降或仅仅是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把培训式分析的时间限定在一段时间内会不会是件好事,至少防止了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说至少会有一些分析师经验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高超,对某些特殊病人的想法和需求能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只是抱着自己的理论地位墨守成规?这样又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分析期限的限制在一些机构中是培训要求部分认可的,候选人会选择某一特定年龄段以下的分析师。但在美国这一限制是违法的,因为这是年龄歧视。没有证据证明培训分析师的年龄与其分析效果有关。机构如果敢这样任性地限制年龄恐怕会吃官司。但是,制定其他形式的规定也可能会有问题。是否应该有一个咨询过程可以让同事之间相互评估?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这种评估是否应该变成强制性的?或者是在做了一定时间的培训分析师之后?我们这是在学习波恐事德的开放模式吗?还是仅仅比费伦齐所宣扬的前所未有的严格模式稍微宽松了一点儿?是否对谁是培训分析师没有任何要求的新机构就能因为招募到大多数有潜力的候选人而成为赢家?培训分析师的问题跟20世纪的精神分析训练一样让今天的我们很是上火。
 
  (作者:Nancy Goodman | 来源:女性的力量)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