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灾难面前如何做到众志成城?

发表于 2019-12-31 16:29
  心理导读:如果从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的概念来看,若要增加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相互帮助、属于团体的一员可能性,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归属感,会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在旁观者效应的论述之下,当每个人都觉得「有其他人会去协助这件事情」,便会减少每个人的责任归属,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责任分散。    ---www.tspsy.com
 
灾难面前如何做到众志成城?

灾难面前如何做到众志成城?
 
  今年5月5日,俄罗斯航空一架客机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SheremetyevoInternationalAirport)上起火燃烧,造成41名旅客死亡。在这一起意外里,有空姐卡萨特金娜(TatyanaKasatkina)协助将许多人踹出飞机逃生,事后获得许多媒体的报导。但在同一个场合,也发生了许多人为了拿行李而阻碍他人逃生,让许多人逃避不及的悲剧。
 
  究竟,为什么有些人在灾难时会协助逃生,有些人却自私自利呢?一篇关于大规模灾难的访谈研究,或许可以对这件事情窥知一二。
 
  这篇名为《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关于大规模灾难幸存者团结行为的比较研究》,是由三名英国学者JohnDrury、ChrisCocking与SteveReicher所完成的,研究者希望回答:人们在急难状况时,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像那些拿行李的旅客一样自私自利吗?或者会像这名空姐一般帮助他人呢?
 
  一、受试者从何而来?
 
  这篇研究中,收集了21名来自11场大规模意外的幸存者,共11男10女,他们被纳入的标准有三个:这场灾难牵涉到许多人;所有人共同面临死亡威胁;尽管时间有限,但人们知道自己有逃出生天的可能。
 
  这11场大规模意外与访问对象分别是:
 
  1988年木星号沉船事件(SinkingoftheJupiter):4名受访者,一对老师夫妻,两名女学生
 
  1991年大洋号沉船事件(SinkingoftheOceanos):1名女性受访者
 
  1989年希尔斯堡惨剧(Hillsborough(UK)footballstadiumdisaster):3男1女
 
  2001年迦纳足球场惊逃事件(Ghanafootballstadium'stampede',1名女性受访者)
 
  1985年布拉德福德球场火灾(Bradford(UK)footballstadiumfire,1名男性受访者)
 
  1971年麻萨诸塞州索尼斯塔饭店火灾(FireatSonestaHotel,Cambridge,Massachusetts):1名男性受访者
 
  1983年哈洛德百货公司炸弹事件(Harrodsbomb):1名男性受访者
 
  2002年胖男孩瘦海滩派对(FatboySlimbeachparty):1名男服务员、1名女服务员,2名女粉丝
 
  2001年金丝雀码头紧急疏散事件(CanaryWharf(UK)emergencyevacuation):1男1女
 
  2002年法兰克福大楼紧急疏散事件(Frankfurttowerblockemergencyevacuation):1名女性受访者
 
  2003年格兰瑟姆火车意外(Grantham(UK)trainaccident):1名男性受访者
 
  所有受访者中,除了木星号的夫妻彼此认识之外,其他人都是彼此互不认识的。
 
  研究者询问受访者三大类的问题:
 
  行为:对事情的反应、人们经过多久开始对事件有所回应并撤离现场、撤离的难易度、其他人做了什么、人们有互相合作吗、有没有人自私自利?
 
  想法感受:你对于事件如何发生有何想法、你能描述你的情绪吗、你的情绪有多强烈、你觉得你的情绪感受是可控的吗、你觉得有其他人在恐慌之中吗、他们都怎么做?
 
  身分认同:您如何描述与您一起撤离的人?你对他们感觉如何?你觉得你和他们是一体的吗?
 
  在完成访问之后,他们将受访者的回应编码,并进行后续的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受到灾难威胁时,是否能够和旁人产生一体感,是一个人会自私自利或是互助合作的关键。
 
  在此研究中,受访者分成高一体感组(high-identification)与低一体感组(low-identification),在这21个人当中,有12个人被归类为高一体感组,另外9个人则被归类于低一体感组。
 
  然而,一体感是怎么形成的呢?当然,有一些事件在事发之前,就已经有一体感的产生了,例如足球场灾难或海滩派对,来到这里的人本身就已经具有参加同一个活动的一体感了。但是,随着灾难的发生,那种迫在眉睫、生死交关的感觉,却也有助于一体感的形成──确实,在高一体感组的人当中,他们回报了较多关于「我感受到威胁」的内容,同时也表示他们感受到较多「彼此共处在同一个威胁之下」的感受(如下表一)。
 
  表一、低一体感与高一体感两组受访者感受到「个人受到威胁」与「群体共同受到威胁」比例之比较
「个人受到威胁」与「群体共同受到威胁
  表中的数值为百分比,表受访者如此描述灾难情境之比例;两组比较则基于前面的量表分为低一体感9人,高一体感12人。
 
  如果从这边来做推断的话,或许在莫斯科失事的那架飞机里,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正是没有感受到自己和他人是一体的,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并未感觉到自己身在威胁当中,或者没有感觉到自己与他人共处在同一个威胁之下。因为在这一篇研究里,研究者发现,共同面对死亡的命运感,会塑造出彼此的一体感。
 
  那么,高一体感和低一体感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区别呢?研究者检验了两类变项:
 
  帮助他人(help)与自私(personalselfishness)
 
  对环境的秩序感受:包含「有秩序且冷静的」(orderandcalm)、「情绪控制」(controlofemotions)、「集体恐慌」(masspanic)、「个人恐慌」(individualpanic)、「规范」(rules)、「角色」(roles)、失礼/有礼(dis/courtesy)
 
  结果如下表二与表三,大体上来说,在帮助他人的层面上,高一体感的人,比较会描述到他人互助合作、他人帮助自己、我帮助其他人之类的句子;而低一体感的人,则比较难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比较会认为他人是自私的。
 
  表二:自私与助人行为比较

自私与助人行为比较
 
  数字表受访者如此宣称的百分比,括号内表实际人数。此处的受访者有低一体感组9人(5男4女),高一体感组12人(6男6女)。
 
  而在描述守秩序层面时,高一体感的人比较会形容整个场面是有秩序的、情绪自制的、仅有少数人恐慌、人们遵循日常规范、场面是有礼貌的,而低一体感的人,则比较会说出其他人彼此互动自私、众人是恐慌的、彼此是无礼的这样的句子(见表三)。
 
  表三:两组受访者对于场面的感受描述
两组受访者对于场面的感受描述
 
  数字表受访者如此宣称的百分比,此处的比较低一体感组有9人,高一体感组有12人。
 
  简单来说,莫斯科那些忙着拿行李的人,他们除了感受不到自己和他人的连结感之外,也可能感受不到彼此的善意,认为场面是混乱的、彼此都很自私自利,而且彼此都是无礼的。
 
  不过呢,这一篇研究没有提到的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的特质本来就乐于助人」,所以「他们自然也会做出助人行为,并且具有一体感」?这可能是这篇研究中,有所不足的地方。
 
  二、如何在慌乱之中,制造一体感?
 
  然而,这一篇论文没有提到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慌乱之中,让每个人意识到彼此的一体感,进而让人们愿意互助合作呢?
 
  如果从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的概念来看,若要增加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相互帮助、属于团体的一员可能性,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归属感,会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在旁观者效应的论述之下,当每个人都觉得「有其他人会去协助这件事情」,便会减少每个人的责任归属,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责任分散(Diffusionofresponsibility)」。
 
  那么,实际一点的作法便是,若是大规模灾难发生时,若能有人跳出来指挥、协助每个人意识到「彼此处于同一个灾难情境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协助彼此」,增加彼此的「一体感」,便回应了前述所说的:高一体感组的人当中,他们回报了较多关于「我感受到威胁」的内容,同时也表示他们感受到较多「彼此共处在同一个威胁之下」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境下,人们互助合作的可能性便会提高。因此,在大规模灾难发生时,村长、里长、机长、活动工作人员等一些较具有权力位阶的人,若能够协助彼此意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便比较有机会让民众通力合作。当然,这些活动人员或管理人员,如果能在平时就做好灾害应变的训练,实际在发生大规模灾难时,便也比较有可能做出有效的指挥行为。
 
  当然,也不一定要是原本就具有权力位阶的人跳出来,如果你我都能够适时出声,提醒每个人通力合作的重要性,相信也能有效减低灾害发生时,每个人责任归属感低落的情况。
 
  (作者:龚佑霖 | 来源:泛科学)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