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我们并不去寻找来访者和治疗师所运用的语言背后的或潜在的含义,而认为他们所运用的语言,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全部……我们谈论什么以及如何谈论会有所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可以用来制造差异(对来访者来说)……我们应当看到,并非通过促进理解或者揭示真相,而是采用更类似于协商的方式,所形成的治疗性对话,常常可以水到渠成地产生意义。 ---www.tspsy.com

焦点疗法(SFBT)的基本信念
行为改变的条件
焦点疗法治疗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放大他们在问题之外的意外情况——他们已经拥有的有效解决方式。治疗师努力理解来访者的问题并寻求行为的变化。虽然这一模式与策略式的简洁和实用并无二致,但焦点疗法治疗师强调的是,合作性地构建解决取向的叙说。
从Berg和de Shazer(1993)的观点来看,需要作出改变的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讨论,改变“用语言表达”问题的方式。
我们并不去寻找来访者和治疗师所运用的语言背后的或潜在的含义,而认为他们所运用的语言,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全部……我们谈论什么以及如何谈论会有所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可以用来制造差异(对来访者来说)……我们应当看到,并非通过促进理解或者揭示真相,而是采用更类似于协商的方式,所形成的治疗性对话,常常可以水到渠成地产生意义。(p.7)
因此,改变人们谈论问题的方式,便是我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因为“当来访者和治疗师对解决谈论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便会一起构建,并且逐渐相信他们所谈论的事实或者真实。这便是语言工作的自然方式”(Berg和de Shazer,1993,p.9)。这就是为什么焦点疗法治疗会如此简洁——让来访者以不同的方式谈论他们的问题,比让他们的行为方式或者内心结构作出有意义的改变,要容易得多。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让人们积极地谈论,帮助他们积极地思考——并且,最终积极地行动,由此而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从影响de Shazer早期思想的Erickson学说的观点来看,治疗师需要在治疗中创造一种氛围,以便凸现人们的优势。de Shazer(1985,1986)发现这些优势有时隐藏在问题的中间——在“行为、知觉、思维、情感和期待之中,所有这些都超出了痛苦的强制范围。这些例外……可以用来作为构建解决的建筑材料……解决包括决定到底什么‘行得通’,以便让来访者可以更多地实施这种行为”(de Shazer,1986,p.48)。
为了阐述这一过程,de Shazer(1986)使用了一个男人来作为隐喻,他的问题是想离开芝加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下的大多数新信息几乎都无关宏旨:这个男人是如何去的芝加哥,他在那里呆了多久,是什么让他这么早就想离开,或者芝加哥的特点。相反,这位旅行家只需要关注他打算去哪里,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去那里。
然而,在讨论他的愿望的过程中,他也许会回忆起在芝加哥的一些美好的时光,以及当这些例外无关紧要时,想想到底是什么使它们成为例外,他便会认识到那些美好的时光是与其他人一起在玩乐中度过的。他于是决定他未必真的一定要离开芝加哥,相反,他应该花更多的时光与他所喜欢的人一起共度。这些对目标、资源和问题之外的例外的关注,便是焦点疗法模式的特征。有了这种关注,人们要么会找到解决原来的问题的办法(离开芝加哥),要么会觉得他们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朋友在一起),并且为此找到解决的办法。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重要基本信念
1. 基于建构解决之道(solution building),而非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
2. 治疗的焦点应在于当事人所欲的未来, 而非过去的间题或现在的冲突。
3. 当事人被鼓励去增加现今有效行为出现的比率。
4. 问题不会总是一直在发生。问题应出现时刻而没有出现的例外(exception),可以被当事人与咨询师用来共同建构解决之道。
5. 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发现:针对目前不想要的行为模式,发展出其他选择。
6. 与行为治疗介入及技能建构取向之不同,SFBT相信解决之道的相关行为已经存在于当事人身上。
7. 认为小改变的增加会导致大改变的出现。
8. 当事人的解决之道,不一定会与任何被当事人与咨询师加以确认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连。
9. SFBT 咨询师如何邀请当事人建构解决之道的必备晤谈会话技巧,与那些针对当事人问题进行治疗之派别策略有很大的不同。
SFBT的人性本善价值观:
1.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虽然不见得都能做到想做的事情,但都是有资源与潜能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知道自己的目标与方法。
2. 每个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经验去产生改变。
3. 人们是拥有惊人的资源的,尤其当他们被允许时。
4. 一个人会被过去影响, 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5. 人们拥有自然的复原力,也会持续运用这个复原力来改变自己。
6. 当事人不等于他们的问题;当事人是当事人,问题是问题。
7. 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每一个人都是已经尽了全力的。
8. 解决之道即在个人经验之中,只有当事人最了解自己的状况。
9. 当事人是带着解答而来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
10. 一个人是愿意努力实践自己构想出来的意见的。
11.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
1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可以更好的,也希望别人过得好。
13. 人们是希望维持仁慈、道德、友善、礼貌、诚实,希望改善自已生活的,也想使他们所爱、所尊重、所景仰的人的生活是有所改进的。
14. 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希望被别人接纳,并归属于某个团体。
15. 人们都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并对世界具有正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