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心理学堂:春节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于 2014-02-10 12:37
  
  心理导读:春节,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那是对一种家的依赖。在诸种传统与新规的磨合与交融中,从未改变的是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念念难忘。每到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那别具中国特质的春运大潮,尽管怨声载道,人们“回家过年”的劲头都从未减损。走亲访友,促膝而谈,在传统习俗被现代生活逐渐稀释的当下,更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春节也是一种信仰

心理学堂:春节也是一种信仰
 
  一年一度,新春佳节。
  
  此时,恰是最适宜表达祝愿与感恩的节点。我们谨祝福普天下的人们诸事顺遂,祝愿每一个家庭祥和温暖,更祈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能够家国安泰。如上种种,无非是些最朴素的念想,但却是每年这个时候所能表达的最真诚心愿。
  
  人类选择用纪年来保存和延续记忆,每一个年份的过去,都寄托人们对过往的追怀,更蕴育来年的诸种期待。辞旧迎新,在现代中国人的情感表述中,被负载于两个相近的时间点,元旦和春节———他们同时被寓意于告别和迎接,甚至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中,二者不分彼此。1911年,辛亥革命功成,中山先生为“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称“元旦”。时间流转,百年一瞬,政令俨然已成新民俗。
  
  各类风俗,诸种传统,在华人文化的所到之处,传播,演化,发展。即便在同一时段的偌大中国,大江南北,所能收罗起来的说法与各色过年的细节讲究,也不一而足。自古“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惟一不变的,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百般期许。
  
  春节,作为一种信仰而存在,那是对一种家的依赖。在诸种传统与新规的磨合与交融中,从未改变的是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念念难忘。每到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那别具中国特质的春运大潮,尽管怨声载道,人们“回家过年”的劲头都从未减损。走亲访友,促膝而谈,在传统习俗被现代生活逐渐稀释的当下,更显得是那么弥足珍贵。尽管有网友总结出“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常年在外的人们和他们那些不愿意被问及的话题,总是在这些时候不时被提及,个中情状或难言表,各种尴尬抑或真的是尴尬。但亲们是否转念想过,这些语带关切的问话,可能只有在春节这个特别的时间点,在至亲好友这群特殊的人口中,才会难得一现。
  
  春节,是中国人站在民间立场,对时代的年度发言。国泰民安,这句最常见于这个节日的祝词,在看似平行并列的语序之外,自始至终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民诉求,宏大的家国言说中,只有“国泰”方才有“民安”的可能。即便是在春节这个阖家团聚的时间,如何让人们回家的路变得更顺畅,如何让家人谈论的话题不再日渐沉重,如何让包括又不限于春节的所有时间,人们更惬意地栖居,更有尊严地生活……这是每个人的微小心愿汇聚起来的全民诉求。
  
  2014,甲午马年的春节,请给你身边的人最热切的祝福、最热情的拥抱,也给未来打点再次启程的行装,鼓起最坚韧的勇气。
  
  (文/南都周刊   来源:唐山心理论坛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