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催眠技术研究:疆域与地图

发表于 2013-09-27 22:56

  
  心理导读:心理就是一个疆域地图,表达并代表了具体情境下自我的关联;它是关系的模式和结构,它是一个矩阵或星座,帮助我们在周围“太空”里航行。     ---www.tspsy.com

 

催眠技术研究:疆域与地图

催眠技术研究:疆域与地图

  
  为了阐述催眠治疗目的,我发现辨别以下四个层面非常有用:深层自我(the Deep Self)、无意识心理( the unconsciousmind )、意识心理( the conscious mind )和意识内容( the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而且每一层面都可以被看做一个同心圆。
  
  首先,自我的本质被认为是非概念性的,是无法形容的深层自我。
  
  艾瑞克森把它称为“经常被忽略的自我‘存在’着的重要感觉”;埃利奥特(T.s.Eliot, 1963 )曾指出:它就是“完全的简单性情况,其价值却是最重要的” 。这一本质无法用图像、话语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达出来;它是使一个人具有独特特征的韵律和同一性。我建议把这个本质作为生命能量和再生力的源泉。它不可以被拆分,它是一个自然的整合体(“整体”);然而它可以被否认或贬低。我认为再生性催眠治疗的任务就是通过催眠探索使来访者与他们的深层自我发生连接。
  
  其次,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的分化生成了组织同一性系统,在通常情况下它被称为无意识心理。
  
  心理是工具,一个计算器,一个神奇又复杂的信息系统,它的任务就是在扩展自我自主性(“自我调节领域”)的同时,保持它的统整性(整体)。在贝特森( Bateson,1972,1979)的取向之后,心理被看做控制系统,包含一个闭合的(如循环的)信息回路或者路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可以传输差异(如,特点或意念)或差异的变体。这样一来,心理就是一个疆域地图,表达并代表了具体情境下自我的关联;它是关系的模式和结构,它是一个矩阵或星座,帮助我们在周围“太空”里航行。
  
  根据这种观点,心理并不包含在身体面。如贝特森(Bateson,1972)所说:
  
  ……个体心理的定义必须总是取决于我们希望理解或解释的现象。很明显,在皮肤外面有许多信息通路,而这些通路及它们所承载的信息一定是心理系统的一部分,不论什么时候它们都是相关联的。
  
  个体心理是内在的,但不仅仅存在于身体里。它同样存在于身体之外的通路和信息里;而且有一个更大的心理,个体心理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更大的心理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存在于相互联结的社会系统和全球生态中。
  
  因此,心理不仅是指内心“相连的模式” ( Bateson, 1979),还指人际间的回路。例如,来访者可能被吸引在家庭或一群教徒的“群体心理”里
  
  再次,意识心理可被看做无意识领域的外显。
  
  当无意识心理要全面行动时,意识心理势必成了其嫡系部队。它的功能主要是将信息组织成行动计划(“心理设置”)、确定先后顺序并计算其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这儿意识心理被当做管理者或调解者;在本质上它主要是保守的,而不是再生的。它是一个活动区域,在其中活动的有各种角色、感觉启动的神经控制回路、完成目标的计划、脚本、策略、组织结构以及合理性(“比例划分”或自我划分)。这一点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它由肌肉紧张模式引起并维持。
  
  意识心理选择并扮演无意识的变体;在这个过程中,它将无意识领域分为焦点的(内在的)和外围的(外部的)两个区域。如果在上述两种意识划分中,仅有一种结构(划分)在持续工作(即如果同一种结构在不断地活跃着),就可能发生意识与无意识过程的分离。我们将会看到,这会引发症状性表达,在这里,我们把症状性表达理解为试图统合心理的两个命令的象征性企图。
  
  最后,我们可以区分这些经过心理过滤的内容元素。
  
  它们包括个体知觉、运动性表达、意象认知以及感觉。它们都是经验可以表征、操控或交流的信息单元。
  
  总之,一个人可被理解成具有独特的实质(自我),是在一个独特,乙理组织系统内进行运作(无意识心理或自我背景),在试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使用独特策略(意识心理或自我结构),在特定时间关注与众不同的心理内容(自我内容)。这个多水平模型告诉我们治疗目标也是多水平的。在初始水平,无条件评估深层自我对再生性表达来说至关重要。在组织同一性水平上,催眠治疗师的工作是(1)做到与自我表达背后的生物节奏同步并结盟, (2)将行为策略背后的意图(即承诺或指令)重新融入背景和结盟。在目标建构水平上,催眠治疗师参与、平衡、重构并修正来访者的自我表达策略(即感觉/运动回路)。在内容水平上,治疗师对个体经验的特定内容进行多样化。本书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探讨有关干预的每一个水平。

 

    (文/佚名 唐山心理咨询网)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