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当我们学会骑自行车后,即便十年不骑,在踏上脚踏的那一刻,我们还是会自动地蹬起来。这就是经过主动学习之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所形成的自动的反应。我们可以通俗的称之为习惯。在我们的大脑,神经与神经之间,它会通过“学习”这种刺激行为,产生相互的联通,从而形成一条神经的回路。在这条回路上,存放着特定的事物的情绪反应和认知模式, 当这条回路经过了多次的来回的刺激后,便形成了我们的“心理定势”。
这个“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化式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却可以是毫无察觉的。
这个“心理定势”有很多的形式,有一种形式就是“经验主义”。即是,遇事的时候,根据的不是现场的事实,而是,自身曾经的“经验”判断而做出情绪和行为上的反应,这种“经验主义”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恐惧而引发。
2009年6月1日凌晨,大西洋上空,一架大型客机以惊人的速度,从万米高空垂直下坠,瞬间消失在茫茫大海。
这就是法航447次航班,一架技术上完美无缺的客机,没有一声爆炸声,快速陨落机毁人亡,致使228人丧生。此后,导致此次空难的原因,一直是个谜。直至2011年4月该航班的黑匣子被惊人发现,谜底才算揭开。飞行员兼航空作家奥特利为此写下《错误的导航》一文,其中有飞行员谈话的完整记录。
空难原因和最后的过程,呈现出基本的轮廓。人们关心的是,在这架飞机里,最后两分钟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值得诅咒的时刻来临,6月1日凌晨1时36分,飞机飞入一个热带风暴系统的外缘。这种位置的可怕在于,积雨云将在穿越的飞机外表结冰。一般机组途经此处必然改变航向,以避开风暴最严重的地区。而法航447的机组人员却没有改变航线,这是噩梦的开始。
随即,出现奇异的放电现象,强烈的光亮照得驾驶舱如同白昼,飞机在恶劣的雷暴天气,在积雨云中,外表结了厚厚的冰层,可怕的是,空速指示器也结了冰。
空速指示器的问题,让飞行员无法很好地控制飞速。无法控制速度,很容易让飞机“失速”,空中飞行的飞机失去速度,谁都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失速警报声随即大作。警报器不断重复着“失速”这两个字。失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其原因是飞机速度过慢。失速到达极限时,机翼会突然失去攀升动力,飞机急速下降。训练时所有飞行员都知道,当飞机失速时,要将操纵杆向前拉,以便使飞机俯冲,重新获得速度。
这本是个可以纠正的错误,上帝也给了一次机会。倘若飞行员将操纵杆向前拉,让飞机在俯冲的过程中获得速度,完全可能化险为夷。然而,在坠毁前的最后两分钟时间里,全体机组人员想到的是,将“掉下来”的飞机“拉上去”,飞行员始终向后拉着操纵杆,让机头向上翘起。向后拉操纵杆,可以让机头翘起保持攀升的姿势。
整个飞机努力向上攀升,升到足够的高度,才可以避免坠落,这是常识;然而,向上攀升的同时,也是飞机失去速度的开始。这一努力,确实让飞机在7000英尺高度的基础上提升了2512英尺,可接踵而来的是,飞机的失速。失去速度的飞机,因为失速最终会保持着向上攀升姿势掉下去。
如果假设可以存在,假设飞行员向前拉动操纵杆,让飞机俯冲,重新获得速度,一切厄运都会过去。可是,飞行员始终想让飞机攀升,而始终向后拉着操纵杆。
最终导致可怕的结果:越是想向上,越是向下坠落,看似宿命实在人为,倘若它不是一味“求上”,而是敢于“向下”,拉一下向前的操纵杆,相反会获得向上的机会,事实上,整个机组的人都没有这样做。 最终它还是以每分钟一万英尺的速度向下坠落,机头向上机尾向下,在一条近乎垂直的水平线上掉下去,坠入万劫不复的大海。
现代科技虽然能制造出精妙绝伦的机器,可是操纵机器还是需要人的处变不惊和随机应变。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上帝也会给人拯救的机会,不过时间很短。比如,这架法航447次航班,上帝只给了它短短两分钟改正错误的时间。
心理点评:
神,不知道在何时何地出现——神的确在这个时候没有出现,所能做的只有人自己。然而,事件中的机师错过了两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第一次, 没有避开常见的风暴边缘,根据自身的“经验”行事,而非根据现实的具体的情况而行。机师没有觉察到自己“心理定势”在起作用。
第二次的求生机会,就是向“死”求“生”。对巨大的恐慌的应对,机师所依靠的还是自己的经验“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向上拉。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现实则应该是“向下”。就如,我们在爬山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暴雨,我们的策略是不是向下走,而是应该向上走。但是,在遇到险情的时候,基于恐慌,人往往会容易选择了一个“躲避”的方式,去躲避灾难——选择安全的习惯。
没有根据现实情况只是根据“经验”去应对,任由习惯的“心理定势”去驱动,所付出的代价,有时候,是巨大的!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