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人生有些混乱是突如其来的,像是灾难与意外;有些是经年累月的累积,最后混乱到不知从何收拾。在失序与脱轨的生活节奏之下,还有许多的无助、孤单、焦虑与恐惧的情绪,伴随着生理上和认知上的失衡,几乎要让人失去维持生活运作的能力了。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心里的创伤该如何平复?
许久未犯的眩晕毛病,在周末假日时不预警的来袭。早上起床一阵天旋地转,赶紧坐下保持不动的姿势,渐渐的恢复稳定。再隔天起床又犯一次,我决定到医院报到去。医师听听我的病史,做做检查后,说应是耳石跑掉作怪,建议我服用一种抗过敏药,因为该药品对于排除内耳的积液甚有作用,可以「reset」耳石与内耳平衡的稳定性。虽然我觉得这晕眩的毛病,应该是该死的论文写作症候群的现象,只要不写论文应该就没事了,但论文这东西无论如何还是得完成,于是这几天我在吞药丸时,心中reset reset reset的字眼不断浮现,期盼真如医生所说的,让该就定位的归位、该发挥功能的恢复能力,我好回到原本的轨道上。
Reset是个很美妙的字眼,能让失序错乱脱轨的一切,重回应有的状态,不用除错、不用清理、不用倒退步骤,reset后一切都回到毫无瑕疵的起点,重新开始直到再度混乱失序无以为继。
那人生能reset吗?能让人生reset的方法,会是什么?
人生有些混乱是突如其来的,像是灾难与意外;有些是经年累月的累积,最后混乱到不知从何收拾。在失序与脱轨的生活节奏之下,还有许多的无助、孤单、焦虑与恐惧的情绪,伴随着生理上和认知上的失衡,几乎要让人失去维持生活运作的能力了。
我常这么向个案比喻,心理就和肌肉一样,都是需要平日的勤加锻炼才能拥有好的耐受力,平日若是缺乏心理的锻炼,遇到人生意外的冲击就如雪上加霜,脆弱的自我概念恐怕难以在惊涛骇浪中撑住,毕竟和逆流对抗是需要力量的,能不灭顶已数万幸,更何况有些逆境更像是海啸般的席卷而来呢。
平日的心理锻炼,像是正向思考的培养、不落入二分法的思维陷阱、增进自我肯定的技巧、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学习压力管理的方法等,都是在为自己储备心理资源,因应平日与急难时的心理调适所需。但有时事件来的又急又快,杀伤力强大,不免在身心留下创伤的痕迹,需要另一个层次的照护。
刚开始接触受刑人的族群时,我讶异于他们之中有过创伤经历的比例之高。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加入军队被派遣于海外作战,经历战场上炮火轰击的惨烈,返国后身心皆无法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了。虽说创伤后压力征候群(PTSD)的诊断,最早就是从战争士兵的身上得来,但过去几年我在台湾的工作经验中,未曾服务过因为参与作战而导致PTSD的个案,所以在接触到货真价实的因为战事产生PTSD的退伍军人时,心理上的冲击不小,因为我不明白怎么会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不断地把它的人民送去外国打仗,然后让他们带着残破的身心返家,此后需要一辈子领残障补助过活?
有些监狱里的个案来接受治疗时的主诉,是想要处理创伤,因为从小生长在充斥暴力的环境里,不论是家庭内的暴力或是街头上的打杀,不论是自身的经历或是目睹家人朋友的下场,无法不受到冲击。有些人则是因为其犯罪行为本身就是会暴露于残忍之下,像是看着同伙杀害被害人的过程,或者像是一位个案的经历,他被过去同伙用枪抵着他的头,威吓要杀掉他。在当下他力图保持冷静的安抚对方,最后让自己平安脱身,但是这经验后来却不断地反覆在梦中重演,与当时情境有关的影像与气味不断在生活中出现打扰他,两年过去了依旧惊惶。
「逃避」是人的本能反应。战或逃(fight or flight)是人在面对压力情境的基本反应,战不过就快逃,不去想、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接触任何会启动不堪回忆或是惊恐反应的人事物,是很多人在经历创伤后的自我保护反应。弗洛伊德也这么说的,逃避痛苦追求快乐是本我里的本能驱力嘛!但创伤的经历常常仿佛变成像是心里的佛地魔,让遭逢其毒手的人不敢说其名、不敢想、也无力面对,只能逃躲。
那你往哪里逃呢?
有人遁入想像的世界里、有人埋入宗教的怀抱里、有人用酒精毒品麻痹自己,有人用性或是不断地谈恋爱逃避现实生活的痛苦,或是有人在心理或生理上先瘫痪了自己,永远的逃避。不论是以逃避痛苦为目的,或是以追求快乐为手段,将注意力从痛苦的事情上转移开来,有时是需要的,直到自己的力量够强大到去面对它为止,或是,直到这一招再也无效为止。毕竟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气势,尚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资源做后盾才能全力抢进攻下山头。有时,需要先避开敌人安静的离去,等储备好战力再回头对抗……只要还记得回头。
记得一位少年曾这么说:「我不想去面对过去的痛苦,我只要看着未来就好。」,我问这位少年,「但过去并不会因为你不去看它而自动消失,它还是像背后灵一般阴魂不散地跟着你,怎么办呢?甚至如果有一天,你被它追上了呢?」。少年坚持地说:「没关系,我只要一直不断往前跑,跑得比它快就好,这样我就看不到它!」这是位有过被性侵与儿虐创伤过往的少年,在毒品与亲密人际关系上挣扎着。看着拼命逃躲的个案,有时我不确定是一直逃避较辛苦,还是勇敢面对比较辛苦呢?
心理治疗之于创伤经历,就像是启动重设(reset)的程序,只是它不是按一下重设键的动作而已,而是一连串在生理、心理与认知上的调整历程。简单的说,在生理上,将自动化生理反应的过程,像是惊慌、心跳加速、感觉呼吸困难等生理变化,一方面可透过药物的协助降低其反应程度,另外则是藉由系统减敏法、放松训练与呼吸调息的方式,降低生理上的激起频率与程度,再则于认知上,则是改变灾难化思考的习惯,过激的思考惯性不但不符合事实,也会火上添油般地影响生理上的反应。
近年的研究显示,EMDR、认知行为治疗学派、延长暴露法(Prolonged-Exposure), Trauma- Focus CBT、辩证治疗学派(DBT)等均是在对创伤个案具有疗效的治疗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在生理上重新设定对于诱发情境的反应,再则于认知上重新认识与诠释事件,在心理上对事件前后的自己、他人和世界产生新的理解并进而和解。
在思考此文的时候,六位消防员之死的新闻让我难过许久。在面对犯罪与灾难第一线的警察与消防人员,其实也常是创伤的受害者。想到那陨落的年轻生命,那些未能完成的人生梦想,想到他们的家人,想到和他们一同出这趟任务的其他同僚,这些人所面对的,都不是一阵子的新闻热潮而已,而是心中一辈子的痛与憾,这些是没有办法reset的创痛事件。
身为心理专业人员,我对人生随时可能发生的无常抱持着敬畏,但也期许着自己,协助自己与他人做好平日的心理耐受力的锻炼,而当创伤发生时,能有力量协助个案重新恢复生命力。创伤个案的心理重建并不是恢复到未发生前的全新状态,而是在断掉毁损的地方,重新焊接的更坚韧。创伤工作需要和创伤经验面对面交手,安全的治疗关系是让个案愿意离开好不容易找到的舒适状态,去和那惊恐的经验交手的前提。
是的,和佛地魔交手不容易,但愿当那心魔除掉后,我们都能再度拥抱生命,恢复热情,能继续信任,也还有勇气再次地去爱。
(作者:朱惠英 | 来源:台湾心理治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