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弗洛姆认为,恶性自恋之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夸夸其谈、反社会和敌对行为。只要这些人参与了什么事情,几乎都会让其中的人性丧失殆尽。恶性自恋的人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样缺乏同情心,同样会伤害他人。 ---www.tspsy.com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心理分析
几个月前,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精神稳定性。“恶性自恋”这个词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让每个人都反思恶性自恋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特朗普可能是历史上最会发推特的总统。
最最重要的是,专家指出,只需要特定的环境,恶性自恋内心的真实暴君就会现出原形。
一、什么是恶性自恋?
恶性自恋是一种心理综合症,包括自恋,反社会行为,侵略和虐待狂的极端组合。这位自负自大的狂妄自大主义者,时刻准备着提高敌对情绪,破坏了他们所参与的家庭和组织,并使与之交往的人们不人道。
恶性自恋是一种假设的实验诊断类别。自恋型人格障碍可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TR)中找到,而恶性自恋则没有。作为一种假设综合征,恶性自恋可能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以及反社会,偏执和虐待狂人格障碍特质。恶性自恋和投射作为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偏执狂以及“患者对恶性自恋性回归的脆弱性”已得到证实。
在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首次提出了“恶性自恋”在1964年,将其描述为一个“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示“的精髓邪恶 ”。他将病情描述为“最严重的病理学和最恶毒的破坏性和不人道的根源”。 Edith Weigert(1967)认为恶性自恋是“通过扭曲和否认现实而摆脱挫败感的回归逃脱”,而Herbert Rosenfeld(1971)则将其描述为“一种令人烦恼的自恋型人格,其中雄心壮志是建立在侵略性和自发性的基础上的。自我的破坏性方面变得理想化了。”
1968年5月11日,心理分析家奥托·克恩伯格(Otto Kernberg)在门宁格基金会心理治疗研究项目的工作中,在波士顿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第55届年会上发表了他的论文《自恋人格的心理分析治疗中的因素》。Kernberg的论文于1970年1月1日首次以纸质版发表。在Kernberg的1968年论文(于1970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杂志》上首次发表)中,“恶性”一词没有出现过一次,而“病理”或“病理”出现25次。
肯伯格进一步发展这些思想时指出,反社会人格从根本上是自恋的,没有道德。恶性自恋包括一个虐待狂元素,从本质上讲,它创造了一个虐待狂精神病患者。在他的文章中,“恶性自恋”和精神病可以互换使用。克恩伯格(Kernberg)于1984年首次提出将恶性自恋作为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方法。迄今为止,尚未在任何医学手册(例如ICD-10或DSM-5)中接受它。
Kernberg描述恶性自恋作为综合征特征在于自恋性人格障碍(NPD),反社会特征,偏执性状,和egosyntonic 侵略。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缺乏良心,心理上对权力的需求以及重要感(雄辩)。心理分析学家乔治·H·波洛克(George H. Pollock)在1978年写道:“恶性自恋者表现得病态宏大,缺乏行为规范,并表现出快乐的残酷和虐待狂。” 值得注意的是M. Scott Peck使用恶性自恋作为解释邪恶的一种方式。
克恩伯格认为,恶性自恋应被视为一系列病理性自恋的一部分,他认为这种自恋的程度从严重性的高端到最高水平,从赫维·克莱克利(Hervey M. Cleckley)的反社会特征(现称为心理病或反社会人格)恶性自恋,然后以自恋型人格障碍低端出现。因此,按照克恩伯格的等级制度,精神病胜过恶性自恋是病理性自恋的一种更为极端的形式。根据克恩伯格的说法,可以将恶性自恋与精神病区分开来,因为恶性自恋者具有内化 “积极进取和理想化” 的能力。自我超前的先驱,导致这些患者病理性宏大自我的侵略性,虐待狂特征理想化。”根据Kernberg,精神病患者对外部影响的偏执态度使他或她甚至不愿意内化“攻击者”的价值,而恶性自恋者“有能力欣赏有能力的人,并且可以依靠虐待狂,有力但可靠的父母形象。”与心理变态者相比,恶性自恋者也有能力发展“对其他有力理想化人物的认同。有凝聚力的帮派的一部分“……这至少可以体现一些忠诚度和良好的客体关系。”“其中一些人可能表现出合理的反社会行为,例如,作为虐待狂帮派或恐怖组织的领导人……具有对他们的忠诚度的能力。自己的同志”。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埃里希·弗洛姆认为恶性自恋者是人类邪恶本质之一。这些人缺乏共情能力、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并且痴迷于获得周围人的全部注意力。弗洛姆还认为,恶性自恋之人的典型特征就是夸夸其谈、反社会和敌对行为。只要这些人参与了什么事情,几乎都会让其中的人性丧失殆尽。恶性自恋的人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样缺乏同情心,同样会伤害他人。
现在,当我们听到自恋人格时,我们的脑海会浮现出大致相同的心理意象。例如,我们会想到社交媒体上千千万万发布自拍照的普通人,而那些只顾着自拍,不管别人感受的人,就极有可能带有自恋的特征。我们也会认为那些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同时又忽视周围世界的人更加自恋。的确如此,以自我为中心是自恋者更深的特征。弗洛姆认为,自恋是邪恶的第五本质。这位德国犹太裔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哲学家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邪恶的人性,阐明了自恋是人类许多迫害行为的根源。
他希望人类或许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为那些严重的心理疾病找到一些根基和基础。尽管弗洛姆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当今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对自恋的邪恶原形有着更进一步的理解。
自从埃里希·弗洛姆对恶性自恋下了定义之后,几十年间,恶性自恋仿佛消失在了精神病学的研究和文献之中,人们几乎忘记这种病症的存在。
在21世纪之初,密歇根大学Goldner Vukov博士通过一项研究发现,恶性自恋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Goldner Vukov认为,恶性自恋是一种具有毁灭性后果的人格障碍。
近年来,恶性自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谈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可以归因于恶性自恋的政治场景和行为。
二、恶性自恋的特征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心理治疗师约翰·加特纳(John Gartner)以撰写政治名人传记而闻名。他说,唐纳德·特朗普就恶性自恋患者,他的混乱行为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加特纳毫不犹豫地指出,恶性自恋无法治疗,症状不可逆。
那么,问题来了,恶性自恋有哪些典型特点?我们如何识别身边的这类人?以下就是恶性自恋的一些典型特征:
1、极端自恋和反社会行为
现代精神病学认为,人格障碍或疾病并不只有一种特征。因此,DSM-5《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有9个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拼出自恋人格的整个特征。
而显著的恶性自恋是自恋特征和病理性反社会行为的结合体,其特征包括:
►自我夸大感;
►缺乏共情能力;
►不知悔恨;
►冲动;
►蔑视他人的权利;
►欺骗和破坏行为。
2、恶性自恋不需要得到加持,也不需要获得外部关注
自恋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一刻不停的需要自己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他们的自尊心低下,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自己的自尊心、获得认可和钦佩。
然而,恶性自恋并非如此。
那些具有恶性自恋人格特征的人,自己就可以让自己感到优越,维持自我夸大的感受,他们不会怀疑自己,哪怕一秒也不会。他们唯一寻求的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弗洛姆描述他们:“他们觉得自己很强大,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这些品质。我比你强,所以我不需要证明什么。我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我越是远离现实,就越能保持我的这种宏大形象。”
3、偏执思维与虐待狂
奥地利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奥托·克恩伯格也研究了恶性自恋。他把恶性自恋定义为:
偏执思维观念。他们往往认为周围的人在密谋、反对他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分偏执思维方式,促使他们把自己的世界划分为支持他们的人和不支持他们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信任1)和他不一样的人,2)不同意他们观点的人,以及3)和他们僵化特质不合的人。
虐待狂会毫不犹豫地蔑视、操纵、羞辱,粗暴批评,并且行为残暴。他们喜欢以此对待别人,也就是这些令人感到震惊的行为暴露了其邪恶的本质。
特朗普和希特勒都是恶性自恋者
4、只要有舞台,恶性自恋者就可以成为暴君
那么,恶性自恋者真的很危险吗?答案很清楚,非常肯定。
恶性自恋的父母是孩子的灾难;恶性自恋的经理是员工的噩梦;甚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恶性自恋的总统都一个国家动荡和分裂的原因。
几个月前,一些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精神稳定性。“恶性自恋”这个词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让每个人都反思恶性自恋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尽管对于许多人来说,特朗普可能是历史上最会发推特的总统。
最最重要的是,专家指出,只需要特定的环境,恶性自恋内心的真实暴君就会现出原形。
公众需要知道这种心理状况的危害,我们也应该知道弗洛姆当年描述的那个恶性自恋的人,就是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