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怎么治疗?
发表于 2018-05-08 16:48
心理导读: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手机了,哪怕只是一小会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焦虑症带给了现代人。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怎么治疗?
“手机焦虑症”是指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不觉地开始依赖手机,时间长了,一部分人开始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多了些毛病,一旦手边离了手机,就立刻觉得心里没着落,再不就总觉得自己不在服务区内,时不时地就想要掏出手机来看一下,刷一刷微信、刷一刷微博、上一上网。频繁地查看手机其实是患上了“手机焦虑症”。
一、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手机焦虑症?
1、坐立不安
离开手机片刻便坐立不安,似乎心里少了点什么,空荡荡地难受。以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身边的事中。此时手机仿佛伸出一只手挠得你心痒痒,恨不得立刻将那小东西变出来捧在手上细细端详。
2、不断刷微信微博
常常边走路边发微信,不顾脚下“蜀道难”,以至于会不小心摔倒或和别人撞个满怀。可悲的是,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止他们不断地掏出手机来看一看。
3、情绪起伏
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便会烦躁不安,心情低落,同时伴有间歇性呓语:“是不是没人理我了?”“我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吗?”他会在做其他事时不经意地瞅着自己的手机,若铃声响起一个音符或手机有震动趋势,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抓起手机查看。
4、幻听
常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若手机久久没有动静便易产生幻听,打开手机未发现新信息,仍满脸雾水口称“奇怪”。在大街上听到与自己手机铃声相似的音乐时总会下意识地摸摸口袋里的手机,重症者则必会掏出手机看个究竟,虽然明知道不是从自己兜里发出的声儿,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强迫症”。心理专家认为,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与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有着很大关系。解决“手机焦虑症”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应该适当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看书等。严重的“手机焦虑症”患者及时接受心理医生疏导,避免影响工作和生活。 心理科 周宏辉
二、手机焦虑症的危害有多大?
有少数国家开始就手机使用颁布管理条例。
在韩国,政府推出了一款监控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的app,引发社会热议。此外,韩国官方在2011年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以禁止儿童夜间零点过后玩网游。
中国是最早将网络成瘾诊断为临床疾病的国家之一。为了消除这类新型社交媒体成瘾,中国已设立类军事化的成瘾控制医院。
精神分析师Thomas Lee认为,亚洲其他国家也应效仿中国,和性成瘾、赌博成瘾一样,将手机成瘾纳入标准“心理障碍”范畴。
“人们利用手机获得愉悦情绪的方式,与毒品给人带来欢愉的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Lee这样说道。
“就像毒瘾一般,手机成瘾同样可表现出情绪退行症状,如坐立不安、焦虑,甚至愤怒。”
但是也有反对声认为,人们过于夸大手机成瘾,这只是现代社会人们容易夸张自己的表现形式之一。新加坡临床心理学家、Marlene Lee教授称,科技所致的心理障碍早已不是新现象。
“相关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因此有关手机成瘾的问题还有许多尚待明晰。科技成瘾实际上与其他成瘾障碍有相同的作用机制;它们只是换了一张新的‘面孔’,”她说道。
她的观点也得到了精神分析师Adrian Wang的支持,后者称自己拒绝将这类成瘾诊断为心理障碍,避免用医学方法治疗社会问题,因为技术成瘾是“更大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如家庭和自尊问题”。
无疑,亚洲还会创造出与手机有关的新事物并风靡全亚,就像自拍杆、阿凡达和emoji一样。
在这片广袤而国家各异的大陆上,亚洲各国的精神分析师都希望,未来大家共享的东西是积极的、创造性的,而不仅仅是蔓延全亚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