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很多疗法,尤其是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强调持续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有多种形式,可用于多种用途。首先,症状评估十分重要。治疗的整个过程最好采取核对简单症状的定期评估。在我们的自我管理治疗项目中,例如,我们每隔一次治疗就会给参加者派发贝克抑郁量表。对于治疗师而言,这就提供了进步的空间。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警示,表示事情进展得不顺利,需要特别留意某个患者的问题。自杀项是治疗师极其重要的监测手段。反复进行这项测试可以为患者提供反馈,也可以突出改善和恶化的地方。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1、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抑郁症治疗的主要发展之一就是将治疗过程编纂成为治疗指南。随着新理论的出现,由理论而产生的治疗程序随之问世,并在研究试验中得到检验。这已正式成为详细地撰写治疗指南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以便其他人可在经过少量的训练之后重新施展该疗法。
事实上,所有的治疗均为组合而成的方案。它们由各种疗法组成,并根据指南按顺序进行。笔者曾试着在之前的治疗理论讨论中粗略地描述一下这些疗法。很多疗法可能是从某些特定理论发展而来。另外,治疗指南通常包括了一些和理论不太相关,但治疗抑郁症时却很有用的东西。指南还包括了对治疗结构有用的步骤,而非对理论内容有用。比如,指南可以包括对复习功课的建议、拟定议程或者复习治疗中所讲的内容。几乎所有治疗的性质均为心理教育式或半心理教育式的。治疗师用某理论的定义告诉患者抑郁症的性质,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系列概念和词汇来阐述这个治疗。
治疗指南与各种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也会出现一本指南推荐的内容被另一本指南制止的情况。一本指南鼓励治疗师认可病者角色,而另一本中的病者角色却不被鼓励。一本指南对患者的幼年经历探索得很详细,而其他的指南却建议治疗师回避这一问题。一本指南对患者的糟糕感觉有自我监测,而另一本却用它来监测正性事件。任何知识渊博和想从这些指南中提取经验的治疗师会发现这根本就是混乱且扫兴的在某种程度上,治疗指南倾向于“一体适用”。虽然有的内容可能适合某位患者,但同样的内容也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在社交技能部分,患者的人际交往问题会显现出来,可据此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在目标设定部分,患者选出自己想在生活中达成的目标。然而,所有患者都会接接受社交技能和目标设定训练。
虽然疗法匹配的实证文献没能提供匹配效果的证据,但鉴于将行为疗法和有行为缺陷的患者相匹配以及将认知疗法和有认知缺陷的患者相匹配,就这方面而言,使用配合患者问题的治疗项目是合理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模式、所面对的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人际环境和人际问题,以及个人技能和应对方式均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将会回顾治疗内容,而非整体性地回顾这些著名疗法,并讨论我们能从不同治疗师处理这些内容的不同方法中学到什么经验。笔者将会举例说明这些内容最适用的问题类型,还会就抑郁症治疗步骤的排序逻辑略加讨论。笔者的目的并非展示一套从其他治疗项目中总结出的新治疗方案,而仅仅是确定从不同疗法中提炼出的基本治疗内容。“任何合格的治疗师都可以成功治愈大部分抑郁症。”大多数治疗内容也可用于治疗其他问题,但这些治疗都有专门针对抑郁症的技术安排。
关系因素在所有形式的心理疗法中都很重要。开始交往、建立信任和依靠一系列一致的清晰目标而达成的工作联盟,都是治疗的重要基础。这些因素对所有治疗都通用。我们的目的是描述并讨论和抑郁症紧密相关的治疗内容,虽然它们可能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2、抑郁症的相关教育
很多治疗指南在第一部分都有对抑郁症症状的讨论,这似乎是治疗的自然开始,而且这样可在很多方面有治疗价值。研究显示,如果让人找出抑郁症的症状,他们能做得非常出色;但如果让他们判断自己或熟悉的人是否抑郁,他们就很难做到了。因此,这种教育练习的第一效果就是帮助人们认清他们的哪些部分是和抑郁症有关的。在我们的自我管理治疗小组中,笔者经常听到患者这样说,“我最近不想给朋友打电话,但我不知道这就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或者“我也有过那种疲惫的感觉,但我没想到这就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患者们也知道了他们并不孤独,因为抑郁症是很多人都会患上的综合征。患者经常觉得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只有自己,并认为没人能够理解自己。教育能让患者知道很多人也有相同的经历那些人可以理解他们。
教育还包括讨论抑郁症的起因。许多患者抱着错误的抑郁症起因观念来治疗。患者时常读到或看到将抑郁症称为“生理不平衡”或“脑部疾病”的媒体描述。其他常见的观念有:抑郁症是对压力的反应,或抑郁症只是不利于适应的想法的产物。有的人抱着成长过程中的童年问题的心理动力学观点或惩罚他们罪恶的宗教观点而来。此时,一个不错的方法是利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更现实的角度为患者解释,并让他们了解抑郁症有多种诱因。生物学只能引起一类诱因。遗传能使一部分人更易患上抑郁症,且抑郁症患者的脑部化学物质和生理会发生变化,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变化是诱因还是结果。心理学能引起另一类诱因。悲观的态度、自尊薄弱和无能感是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其中三个因素。很多可能因素源于早年的生活经历。环境,尤其是人际环境,是抑郁症的又一诱因。负性生活事件、损失或长期压力可引发抑郁。有的抑郁症可能更偏向生理因素,有的可能更偏向心理因素,还有的可能更偏向环境因素,但大多数抑郁症的起因是以上因素的某种结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教育人们什么是正常心情、什么能每天影响我们的心情。这次,生物学仍然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觉得疲惫或痛苦可以导致心情的低谷。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环境只能通过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或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思考来影响我们的心境。因此,生物、行为和思维才能直接影响心境。治疗的观念可以以这一方面为切入点。心境可以通过生理变化来改善,如休息或药物治疗。心境还可受到行为变化和思维变化的影响。心理治疗运用后两种方法来改变心境,并以此治愈抑郁症。
图8-1展示了这种观点。心境、生理、行为和思维均相互影响,但我们不能直接干预心境。我们只能通过生理、行为或思维上的改变来影响心境。
教育介绍能非常有效地缓解“关于抑都的抑郁症”,即因对自已的抑郁症无能为力而感到抑郁。很多人认为他们单凭意志力应该就能克服自己的抑郁症,而且他人经常告诉他们可以“轻松摆脱”。觉得抑郁对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糟糕、疯狂、有缺陷的、不充足的、被惩罚的、无价值的或没人爱的。告诉患者抑郁症是很常见的已知症状和诱因的事情,这样可以减轻这些感受并逐步灌输面对变化的乐观精神。
3、行为激活
行为激活是一种治疗策略,为抑郁症患者安排特定的活动来提升他们在愉悦经历和有回报经历中的参与度。大量治疗方案均采用了这种治疗策略。行为激活是卢因森的抑郁症行为疗法的核心。其他包含了该治疗策略的治疗例子有:贝克建议必要时该策略可作为治疗的起点,笔者也将其用作自我管理疗法的初级治疗阶段。行为激活本身还是抑郁症的一种治疗方式。行为激活的基本原理源于卢因森的“丧失或缺乏反应随机正强化”的抑郁症模型。行为激活将患者重新置于回报活动中,并假设和这些活动相关的回报能维持非抑郁行为。从认知学角度而言,人处于回报环境中时可改善心境,这反过来可以减少负性思维。
卢因森设计愉悦事件量表(简称PES)是为了帮助抑郁者确定让他们觉得愉悦但不经常的活动。在笔者的自我管理治疗项目中,参加者每天监测自己的正性活动,并留意哪些活动在哪一天让心情有了好转。贝克区分了愉悦事件和超愉事件。愉悦事件是正性情感的即时回报(如:吃冰淇淋,或者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超愉事件会得到延缓回报(如:饭后洗完碗就可以有时间度过一个轻松的夜晚,或者送出圣诞贺卡后期待朋友的回赠)。此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即时的和延缓的回报。行为激活一般最好以愉悦事件开始,后逐步发展到超愉事件。鼓励社交依赖者参与社交活动、自主者参与成就活动也是不错的方法。当呈现出了干预的基本原理,且确定了目标活动,详细说明参加者参与该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就很重要。日程表在这方面就十分有用。当患者增加了愉悦活动参与度,就可调整提高其活跃度的安排。
4、行事计划干预
行为激活包括行事计划奖励活动,但行事计划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更广的用途。有的抑郁症患者太忙了,没时间做有回报的事或令自己满意的事,因而受到的强化不足。请试想一下:一位上班族妇女要做饭、做清洁、开车送孩子去学校和辅导班,还要参加周末活动,她可能都没时间留给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忙碌的人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忙乱无序且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下,行事计划通常以制订一个星期的典型计划开始。
制订行事计划可以让患者了解他确实过于约束自己了,因此有必要设定优先顺序和做出选择。订立好一个更现实的日程表之后优先安排愉悦事件是很重要的,可能也需要治疗师协助患者选择能支持这些正性活动的事件。预先计划安排活动可增加反应随机正强化,还可让患者觉得更有控制力,并因此减少无助感。
5、持续评估
很多疗法,尤其是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强调持续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有多种形式,可用于多种用途。首先,症状评估十分重要。治疗的整个过程最好采取核对简单症状的定期评估。在我们的自我管理治疗项目中,例如,我们每隔一次治疗就会给参加者派发贝克抑郁量表。对于治疗师而言,这就提供了进步的空间。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警示,表示事情进展得不顺利,需要特别留意某个患者的问题。自杀项是治疗师极其重要的监测手段。反复进行这项测试可以为患者提供反馈,也可以突出改善和恶化的地方。
其他形式的评估包含在治疗过程之中。和自我监测练习同时进行的日常心境评定可为治疗师和患者提供反馈。参加者在卢因森的治疗项目中监测愉悦事件,在我们的自我管理治疗项目中监测正性活动。对心境的监测可向参加者展示他们的何种行为和想法能影响心情。他们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每周平均心境分数的趋势。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自我监测是消极性的。当你留心监测时,想增加的东西可能会增加,但想减少的东西一定会减少。持续评估既是一种干预方式,又是一个简易反馈机制。
6、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是一种有多种形式的干预方式。它被作为一种策略收录进很多治疗指南中,且有各种理论基础。卢因森认为欠缺社交技能可能在获得反应随机正强化上有缺陷。他的团队曾试过多种小组疗法,利用小组中其他人的反馈来提高参加者的言语社交技巧。
Joseph Wolpe(1958)相信缺乏自信是抑郁症的基础。他描述了运用自信训练治愈的病例。他和患者分角色模拟了很多问题情境,并用指导和反馈提高患者的技能。自信训练进行过随机个体试验评估( Bellack, Hersen和 Himmelhoch,1981)和随机小组试验评估(Rehm, Fuchs,Roth, Kornblith和 Romano,1979),尽管以上两组的自信项目都没有胜过对照组。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治疗都分为指导、角色扮演、反馈、建模、正强化和和家庭功课。参加者描述他们在这周内遇到的困难情形,而后治疗师给出典型的自信困难情形(比如:将一件物品退还给商场,在餐馆里投诉服务质量太差)。具体的技巧和策略一般是角色扮演的重心。建立眼神交流、肢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变化和音量,以及时间控制都需要处理,还有特殊情况。情况可能会像这样:当退还物品给商场时,首先要清楚、沉着地描述情况,并告诉商场员工希望他怎么做。如果该员工做出直接拒绝,并且开始引用退换条款,可鼓励患者一遍遍地重复这一简单要求(“破唱片”策略)。自信训练通常用适度来强调不自信、自信和过分自信的区别。
简单的谈话技巧,如在派对上做一次短讲,可以作为技能训练的相关重心。抑郁症通常伴有自尊薄弱、评价焦虑和其他社交恐惧。抑郁者常常回避社交,害怕尴尬、被别人瞧不起,或是留下坏印象。可使用相同的角色扮演练习,其重心同样放在问题社交情况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上。在参加派对前准备好可能的话题也算一种情况策略。
7、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包含和抑郁症有关的一系列技巧。尼祖等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涉及许多技能缺陷的综合概念。他们回顾了抑郁者不善于解决实验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证据。事实上,抑郁者不太会将有问题的情形判定为问题,而将其视为必须忍受的不愉快情形。这种倾向在很多方面都和习得性无助十分相似。作为一种治疗策略,问题解决的开始是教会抑郁者认出和定义生活中的问题。然后不经任何判断,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也鼓励通用方案。接下来,考虑每种方案能否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这当中可能会产生使通用方案得以通过的特殊方案。这一过程还涉及预估该方案实施和奏效的可能性。确定一种最佳方案后,鼓励抑郁者去实践、收集反馈、评估有效性,再继续、改进或另换一种新方案。
(作者:Robert P .Reiser | 来源:心灵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