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孤独症诊断标准与研究进展
一、孤独症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莉琪研究组采用道德故事和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任务分别考察了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合作行为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下的《科学报告》。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谱系障碍,典型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社会功能缺陷、交流和语言缺陷、限制性和刻板的行为和兴趣。
朱莉琪研究组招募了38名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同时招募与完成囚徒困境的31名孤独症儿童相匹配的31名正常儿童参加实验。儿童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道德品质进行判断,在正确判断主人公的道德品质后与相应的主人公搭档玩10轮囚徒困境博弈。
结果发现
虽然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能够正确地判断他人的道德品质,甚至他们比正常儿童对“坏行为”的界定有更严苛的标准,但是在面对不同道德品质的搭档时他们表现出相似的合作行为,而作为对照组的正常儿童在与“好孩子”搭档时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
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不比正常儿童差,但他们后续的合作行为却不像正常儿童那样会受到搭档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这项研究为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证据,并为临床上了解孤独症的道德判断特征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参考。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973”项目等资助。(文/冯丽妃)
二、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CCMD-3 )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四分之三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好的能力。
【症状标准】在下列(1)、(2)、(3)项中,至少有7条,且(1)至少有2条,(2)、(3)项至少各有1条:
(1)人际交往存在质的损害,至少2条:
①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不能对集体的欢乐产生共鸣;
②缺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不能以适合其智龄的方式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如仅以拉人、推人、搂抱作为与同伴的交往方式;
③自娱自乐,与周围环境缺少交往,缺乏相应的观察和应有的情感反应(包括对父母的存在与否亦无相应反应);
④不会恰当地运用眼对眼的注视、以及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与他人交流;
⑤不会做扮演性游戏和模仿社会的游戏(如不会玩过家家等);
⑥当身体不适或不愉快时,不会寻求同情和安慰;对别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也不会表示关心和安慰;
(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主要为语言运用功能的损害: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势、模仿等与他人沟通;
②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常听不懂指令,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痛苦,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
③学习语言有困难,但常有无意义的模仿言语或反响式言语,应用代词混乱;
④经常重复使用与环境无关的言词或不时发出怪声;
⑤有言语能力的患儿,不能主动与人交谈、维持交谈,及应对简单;
⑥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说话缺乏抑扬顿挫,言语刻板;
(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坚持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变:
①兴趣局限,常专注于某种或多种模式,如旋转的电扇、固定的乐曲、广告词、天气预报等;
②活动过度,来回踱步、奔跑、转圈等;
③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动作或姿势,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烦躁和不安;
④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或玩具的一部分,如特殊的气味、一张纸片、光滑的衣料、汽车玩具的轮子等,并从中得到满足;
⑤强迫性地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性动作或活动。
【严重标准】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通常起病于3岁以内。
三、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ICD-10)
1. 三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至少表现在下列领域之一:
(1)人际沟通时所需的感受性或表达性语言;
(2)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具有以下(1)、(2)、(3)项下至少六种症状,且其中(1)项下至少两种,(2)、(3)两项下各至少一种:
(1)在下列至少两个方面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
①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
②(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
③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或社交、情感与交往行为的整合能力弱;
④不能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欢乐、兴趣或成就(如不向旁人显示、表达或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①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不伴有以手势或模仿等替代形式补偿沟通的企图(此前常没有呀呀学语的沟通);
②在对方对交谈具有应答性反应的情况下,相对地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下去(在任何语言技能水平上都可以发生);
③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句;
④缺乏各种自发的假扮性游戏,或(幼年时)不能进行社会模仿性游戏。
(3)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活动和行为模式,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①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或患儿对它异常地关注;或者尽管内容或患儿关注的形式无异常,但其关注的强度和局限性仍然异常;
②强迫性地明显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
③刻板与重复的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复杂运动;
④迷恋物体的一部分或玩具的没有功能的性质(如气味、质感或所发出的噪音或振动)。
3.临床表现不能归因于以下情况:
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反应性依恋障碍或脱抑制性依恋障碍;伴发情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