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很多自杀者的家人总是在遗憾发生后,才后悔没有警觉到对方释放出的讯息,而不停的自责“早知道***”,与有自杀倾向者相处,到底可不可以“早知道”?自杀可以预防吗?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周边的人注意?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预防自杀?
一、认清自杀念头的关键时刻
很多自杀者的家人总是在遗憾发生后,才后悔没有警觉到对方释放出的讯息,而不停的自责“早知道***”,与有自杀倾向者相处,到底可不可以“早知道”?自杀可以预防吗?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周边的人注意?
以六大易采取自杀行为的个性为前提,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咨商辅导主任徐西森分析有六个重要关键时刻,容易出现自杀念头,值得注意。
1、自我独处时
“分析所有自杀成功者,有个共通点,自杀现场通常没有别人,”徐西森表示。这意味着,在最后一刻,很可能因为找不到求救资源,对自己或这个世界完全绝望,因而自杀。
2、触情生情时
回到令人伤心的现场,例如好几年前日本广岛事件,罹难者家属前往原弹爆发现场凭吊,弥漫浓愁哀伤情绪,易诱发亲人自杀念头。又如921大地震,生还者回到败破家园目睹倒塌的房子,想到家人都死了,很容易诱发自杀企图。有些遭受情伤者回到初恋的地方,一时悲从中来,想不开。
3、意气用事时
青少年很容易因为跟爸妈吵架,一时缺乏理智,碰出:“我死给你看”这类的话,最后真的去做。或被父母甩耳光,一气之下说,我***算了。“不要小看这种意气用事的时刻,年轻人血气方刚,很容易任性而为,”徐西森提醒。“我青少年时期多愁善感,觉得自己最可怜,想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自杀,”徐西森坦承表示,当年自己也有过类似想法。
4、情绪低潮时
处在孤独、忧郁、失恋、绝望的低潮,很容易诱发自杀想法。
5、季节交替时
入冬时节,老年人死亡比率多,除了身体因素,好比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之外,“因为人体抵抗外在季节变化的能力减弱,情绪容易不稳,诱发愁绪,”徐西森特别指出,不要忽略季节转换对情绪的影响。
6、逢年过节时
人们在一些重要特殊节日时,似乎显得较为脆弱,譬如情人节、结婚周年纪念、生日等,很容易联想过往回忆,交织成复杂情绪。如果你周围有朋友曾出现自杀想法或正值人生低潮期,以上这几个关键时刻,更要主动关怀,陪伴与支持。当亲友不经意透露自杀念头时,有时难免会揣测:“他到底在威胁我,还是真的想走上绝路?”尤其男女朋友吵架,当女生扬言要自杀时,男生免不了会想,她说真的还是假的?是不是藉此逼我回头?等等。针对这点,徐西森以严肃口吻强调:“永远不要去揣测自杀者背后的原因,或视为是一种人际关系手段,要当之为对方真正想自杀,这样才不会轻忽或激怒、嘲笑他。不论他说的是真是假,他正在发出求救讯号,我们要关心所有有自杀意图的人。”
二、不可忽略的自杀警讯
意图自杀者在采取行动之前,通常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行为,我们可以留意这些自杀警讯,多一份观察,多一些预防,即可少一点悲剧产生。徐西森从社会指标以及个人言行两部分,指出一些重要的自杀警讯。
1、社会指标方面:
性别:根据统计,女性的企图自杀比率比男性高,男性的自杀死亡率比女性高高。
年龄:中年人自杀比率高,尤其中年失业者。
婚姻:统计分析,未婚、独居且个性极端脆弱的人,自杀比例高。
工作:无业、失业者自杀比率比有工作者高出许多。
过去有自杀史
精神病史
家族史:家族亲人中如果常有人自杀,孩子容易受到感染,在成长历程中多少有些阴影,“从小看多了亲人自杀,对生命容易产生怀疑,”徐西森提醒。自杀的方式:通常采取跳楼、持枪、纵火、上吊等自杀方式的人,自杀死亡的机率高。如果采取割腕、服用安眠药,通常属于意图自杀的比率较高,这类型自杀方式不易成功,却代表他们已发出强烈警讯。
2、个人言行方面的警讯:
除了社会指标,更显而易见的是个人言行方面,当出现一些异样现象,必须更为提高警觉。
包括:
经常重复说想要***
“经常重复说想要***的人,已经在试探并且发出电波,如果还是得不到关心,可能真的采取行动,”徐西森分析,自杀意图强烈的人有两种极端,一个是几乎不说,直接死给你看,另外就是经常嚷着要自杀。这都是重要警讯。
生活、行为突然产生改变
观察一个人突然生活上出现大转变,好比以前喜欢吃的东西,现在完全不想吃,以前喜欢打电动或从事的活动,现在根本提不起劲,甚至变得排斥,这也是一种警讯。
开始对心爱的人、事、私密的重要物品做安排
譬如好端端的突然安排家里宠物的去处,将心爱的项链送给别人,把孩子送到亲戚家长住等等。
出现反常的现象与观念
一个原本乐观积极的人,突然个性转变为消极悲观,看任何事情都很负面,可说是重要警讯。
封闭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接触
长期低潮沮丧,常常出现灰色言论,老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自己在这世界上好像没有任何意义,把自己封闭起来,钻牛角尖。
三、自杀获救者是否还会再自杀?
究竟自杀获救者还会不会再度自杀,徐西森指出有两个指标可以观察:
1、自杀的诱因是否存在?
譬如原本导致他自杀的课业压力是否存在?情感伤害的因素排除了没?如果自杀诱因不存在了,通常不会再度自杀,万一这些诱因仍在,获救者清醒后,可能依然万念俱灰,还是会导致自杀意图。
2、自杀的理由是否不在?
好比原本想报复的对象不在了,经济问题解决了,当自杀的理由不存在之后,获救者也不会再自杀了。“当第一次自杀被救回来后,生活上我们要给予对方充分的支持与关心,较能防止自杀行为再度发生。如果又发生第二、三次自杀,尤其第三次之后,容易形成习惯性自杀,”徐西森叮咛。
3、给予支持陪伴期间,有些话绝对不能说。
例如“妳以为妳***我就怕你啊!”、“有本事你再死死看啊,没有人要救你了啦。”等等具有刺激、攻击、侮辱、嘲讽或消遣的话。
四、青少年自杀警讯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通常已有自己的主见,却未必事事考虑得很周全;希望得到大人的关心,却又不希望受到约束。在这段迈向成熟的过程中,一碰到挫折就会钻牛角尖,国立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辅导室老师李玉美,以其20余年的辅导经验发现:“中学阶段的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想开。”功课不好固然会让孩子觉得难过,可是表现优异的孩子也同样有烦恼,引发年轻人忧郁、甚至于想不开的原因真的很多,如感情因素、父母吵架、担心自己的外貌…等等。在学校里,为了让学生遇到问题时有求助的对象,设置了专任老师、辅导老师等多层防护网,作为支持系统;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校园内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被求助的对象,从校长、主任、老师到警卫、合作社阿姨…,生活环境中可能碰到的人都可能成为帮助同学的人,徐西森教授一再叮咛同学的一句话是:“碰到事情时,就去找信任的人求助!”
尽管学校内有这么多人可以求助,不过,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往往才是察觉学生有异状的第一线观察员,当周遭同学出现一些特殊状况时,就要特别注意。
例如:
1. 作息开始混乱。
2. 表现出和平常不一样的反差行为,像是平常很安静的人变得很聒噪;平常矶矶喳喳的人忽然不爱说话…
3. 常常请假,这是逃避现实的症兆。
以上是比较容易察觉的情况,另外有一些潜在的迹象也不能忽略,徐老师提醒说,当发现同学在涂鸦时出现负面的字眼,或是送你一些东西,要你留作纪念好好保管,这是要say good-bye的前兆,这些潜在的行为都是好朋友才可能察觉到,一定要细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