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怎样治疗心理创伤?
发表于 2014-08-26 13:34
心理导读: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遭受心理创伤。父母离异,和爱的人分开,被人欺骗…… 创伤让人痛苦,我们可能因此茶不思,饭不香,麻木不仁,恶梦,甚至开始质疑生活。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怎样治疗心理创伤?
创伤心理学(post-traumatic psychology)研究的,就是创伤后人的行为和心理。这门学科想要找到更好的治疗心理创伤的方法。创伤心理学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残酷的越战后成为热点。一些越战老兵由于战争的阴影,战后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电影“第一滴血”中史泰龙饰演的主角,就长期陷于压抑和社交障碍,在遭受不公平待遇时,疯狂的报复社会。为了更好的让老兵们融入社会,美国政府给创伤心理学研究投入大量经费。
退伍兵的痛苦
和平期到来,创伤心理学的研究的重点,也从血腥的战争转移到日常生活。即使没有战争的威胁,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也随时可能经受各种灾难,比如自然灾害、事故、恶性犯罪。而一些个人遭遇,比如亲友逝去、家庭破裂、疾病,也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相对于灾难本身的大小,创伤后的心理障碍更多的取决于当事人自身。有一位女士在生产时经历了剧烈的疼痛。疼痛的记忆让她常做恶梦,害怕看到自己的孩子,甚至于恐惧别人孩子的哭声。她为此避免与丈夫做爱,以免再次怀孕。当她想给丈夫解释的时候,又不知如何表达。夫妻最终离婚。
妻子并没有苛责丈夫,她无法理解的是自己:许多女性都经历过生产的痛,为什么偏偏自己这么敏感?女士认为自己不正常,把所有的秘密藏在心里,不断责怪自己。这种自我孤立让创伤心理的康复变得愈发困难。无论多么平常的事件,都可能构成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形成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内心对事件的反应(我很受伤 or 我无所谓)。我们无法预测到自己会对哪些事件“过敏”,没有必要苛责自己的脆弱。
心理创伤的一个特征是重复体验。痛苦的回忆一次次毫无预兆的袭来,在梦中,在思考时,在工作时…… 相对于人的其它记忆,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更加真切。我到现在都能记得看到高考分数时的心情。在公布成绩后的一个月里,我依然会梦到自己在查看成绩。梦中的无助感让我冒着冷汗醒来。白天读书时,我也会突然陷入不知名的痛苦。查看成绩时所有的细节,包括失望、无措、麻木的心情,连同看到成绩时的视觉,嘈杂的声音,周围人群的味道,全部复现在我的记忆中。
这种重复体验源于记忆系统的失常。面对突发事件时,神经系统会从缓慢的有意识思考,切换为快速的本能反应。高等级的记忆和语言系统被暂时压制。危机时,身体的能量都用于物理性的反应:心跳加快、血流加快、呼吸加快、肌肉紧张、毛孔树立,下一步的还击或逃跑做准备。此时的感官体验,都无法入库到记忆系统,只能作为碎片浮动在意识中。遭遇的严重交通事故后,我们会情绪不稳,难以在报警电话中说明情况,事后的记忆更是颠三倒四。只有在危机过去许久后,记忆碎片才最终能组织到记忆和语言系统中。记忆碎片不再萦绕,重复体验的次数也逐渐减少。
心理创伤的受害者会尽力避免刺激物。刺激物是可能提醒心理创伤事件的事物。它可以催化重复体验。潜意识会害怕重复体验带来的痛苦,暗中引导心理创伤者无意识的规避刺激物。我在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再读书。害怕产痛的妻子,极力避开自己的孩子,甚至别人的孩子。读书和小孩都是明显的刺激物。此外还有一些隐藏的刺激物。一家公司的经理搬办公室后毫无理由的心理崩溃。原因竟然是新的办公室没有窗户。经理童年时曾被长时间被关在没有窗户的小房间。尽管他已经忘掉那段回忆,但封闭的办公室,刺激他的旧创伤。
创伤后的心理状态的确让人痛苦,但它也是人类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上,危险很常见。我们的祖先在野外时,可能遇到到动物攻击,比如在草丛中被毒蛇咬。在遭遇创伤之后,人会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见到草丛(刺激物)就闪现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重复体验),感到恐惧,并远离草丛(规避刺激物)。创伤心理的机制让我们的祖先积累经验,减少重复受伤的概率。远古生活人类相当脆弱,这样的危险规避相当重要。
天生的机制
创伤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是成长的机会,这是创伤心理学研究的一大启示。美国911事件之后,许多受害者对痛苦记忆犹新,但同时也有过半数的人表示,相对于911之前,他们都有积极的收获,他们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更加虔诚,更加珍重家人和朋友。早期的创伤心理学往往把心理创伤当作需要治愈的疾病,认为关键在于让人重新快乐。但实际上,追求快乐只是人一方面的追求。人另一方面的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找寻自我的“意义”。这样的心态让人觉得受苦也是值得的。创伤虽然会伤害到我们对于“快乐”的体验,但也刺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假设”。我们因此被解放,得以调整自我,寻找自我,甚至于创造出曾经没有的“人生意义”。
但创伤后的成长与伤痛并存。创伤后的恢复和成长是在不断揭伤疤。我们不断重复体验创伤造成的痛苦,不断挑战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价值观,直到所有的伤痛回忆被组织到记忆系统。新的价值观被建立,我们才算真的被拯救。勇敢的人会在折磨中保持乐观和希望,在痛苦中睁大眼睛,寻找生活揭示的意义。这个过程中,必要的支持是必须的。有研究表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往往会影响的创伤后的恢复状况。经济状况差的创伤受害者更容易长期陷于心理问题。而周围朋友的倾听,能让受害者叙述,从而组织起自传式的记忆,让思维清醒。亲密的社会联系,更让他情绪上稳定和坚韧。创伤,也不再可怕。
第一次写这篇文章时,把自己隐匿,代以“一位高考失败的学生”。但谁的记忆没有窘迫或者恐惧的片段?看开就好,痛并快乐着。谢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文/Vamei Z 来源/十五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