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动物也会做梦吗?

发表于 2018-12-17 17:20
  心理导读:我们能根据个人过去的经验估量眼前的信息,不至于一再回溯到集体潜意识的古老物种发展程序上去。因此,人类的个体学习过程远比其他灵长目动物和哺乳类动物都更有效率。    ---www.tspsy.com
 
动物也会做梦吗?

动物也会做梦吗?
 
  有过去四十多年的研究证据在,除了最狂热的人类中心行为论者,不会有人想要否认动物会做梦的事实。我们可能晓得动物梦些什么吗?可能的。分别观察健全动物与利用外科手术破坏其机能的动物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并且按完全清醒的动物做出求生必须行动时的脑电图仪记录推断,都已获得证据。提出相关证据的人是里昂大学的朱维(Michel Jowvet)和洛克菲勒大学的温森(Jonathan Winson)。
 
  朱维的两项重要观察发现是:梦从大脑中具有古老生物演进史背景的部分产生的活动而爆发;负责抑制睡眠者行动的大脑中枢部位的功能若被阻断,睡着的动物和人都会以实际行动把梦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做梦的猫(其抑制行动的下行神经纤维已被切除)会起身去“追踪”它幻想中的猎物,“猛扑”过去“杀死”猎物,再把猎物“吃掉”。
 
  温森的研究以快速眼动睡眠与记忆的关系为主。已经找到的储存记忆的神经中枢是一个叫作 “海马回”的边缘系统,以及此系统与大脑新皮质相连的部位。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的格林(John D. Green)和阿杜伊尼(Arnaldo A. Arduini)于1954年间的实验发现,兔子的海马回每秒有六个周期规则信号的记录。他们称此种信号为θ节奏。
 
  再用清醒状态的其他动物——包括駒翡、 鼹鼠、老鼠、猫做观察实验, 发现这些动物在做出攸关生存的行为时也有θ节奏。如猫的捕食行为、兔子被捕猎的行为、老鼠的探索行为,都与θ节奏有关联。而这些行为正好都与这些动物的存亡大有关系。以挨饿的老鼠为例,一定先把周遭环境查看一遍,才会安顿下来吃放在它面前的食物。
 
  1969年间,西安大略大学的范德·沃夫(Case H Vanderolf)发现,他所研究的所有动物都会在做一个行为之时出现海马回的θ节奏,这个行为即是快速眼动睡眠。
 
  因此可以确知,做梦、记忆储存、攸关存亡的行为都与θ节奏有关。温森因而得出一项非常重要的结论:“θ节奏显示一种神经中枢的作用,对某种动物生存极重要的信息(是在白昼时收集的)借这个作用过程于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再收纳到记忆之中。”
 
  由于温森将观察所见解释得合情合理,一般的反应都很热烈。大家普遍同意,动物可能在借做梦更新其求生策略,在梦中把过去形成且试验过的策略套用到现在的经验上。动物在睡眠中做这件事,因为只有睡觉时可以把外界的干扰搁下而专心从事这个要紧的活动——就好像银行放下铁卷门以后行员才好专心算账。
 
  记忆处理储存的关键要素“海马回”位于大脑两侧的颞叶中。海马回和下丘脑、丘脑都属于与情绪经验和记忆储存相关的边缘系统。海马回经由扣带回(cingulate gynus)接收来自大脑皮质的信息,再经由脑弓传至下丘脑,经过下丘脑乳突管再到丘脑,然后回到皮质的前叶。
 
  短期的记忆行为绝对少不了海马回。阿兹海默症(老人失智症)的患者正是因为海马回失灵而记不得前一刻还在脑中的事,但长远期的记忆却比较不受影响——起码病发初期是如此。阿兹海默症患者会在刚用过餐后忘记自己才吃了此什么,却能记得幼时学的儿歌和上学的地点。根据观察研究,有海马回机能障碍的病人,需要将近三年的时间才能够使短期的记忆“进驻”长期的记忆之列。病人的海马回如果受了严重损伤,就完全记不得受伤之前三年中发生的事,事情一旦进到长期记忆就极不容易忘记。
 
  短期记忆如何经选择而转移到长期记忆之中储存,仍无法确知。但这显然与做梦有关,也与温森称为“神经元栅门”(neuron algating)的机制相关。具化学作用的神经传导物质能否进入大脑的某个部位,是由神经元栅门决定的。动物醒着的时候,守护海马回的神经元栅门是关闭的。等到动物入睡后,栅门渐渐打开,让适合的神经传导物质进入,把影响传到边缘系统的其他部位。睡眠进入快速眼动阶段后,所有的栅门都大开,θ节奏于是出现。
 
  温森认为,较低等哺乳动物有的现象,灵长类动物也会有,人类也不例外。他于1990年发表的《梦的含意》(The Meaning of Dreams)之中说:“梦显示人类的记忆处理过程可能是从较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在这过程中,关系求生的重要信息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进行后期处理。潜意识的主要部分即是由这些信息构成。”以动物和人做的实验都可看出,做梦和记忆是相关的,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损害记忆日常事务的能力。
 
  因此,短期记忆若要转入长期储存,必须花三年时间借做梦进到“记忆线路”之中。观察动物的实验证明,构成这个线路的神经元及其突触的连接点会生长成为固定的交通道路,类似经常有人走的林间小径。一件记忆必须“踩过”这条路进入边缘系统,才能成为永久储存的记忆,而关键的参考数据都存在大脑新皮质里。
 
  新皮质虽有数十亿个细胞,体积却不是无限大增长的。如果要把所有事物和经历都放进长期记忆的永久记录里,新皮质可能大到必须另备个手推车才能载运呢。可见储人永久记忆之前必须经过一番分类整理,选出重要的、值得记忆的,淘汰不重要的、可抛弃的。梦是否也参与这个过程?克里克和米奇森的回答是“是”,但他俩强调的是梦将已知的事忘记的“抛弃”功能。其他研究者大多认为,挑选保留重要记忆的过程中,梦也脱不了关系。要点在于是凭什么标准而挑选,怎么样决定某个经验是否重要得足以储入永久记忆,以便哺乳动物能随时取用?温森的回答是:由该种动物集体的“种族发展记忆”来决定。换言之,做梦是一种有选择功用的处理方法,时时将最近的记忆与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的化为密码的信息对照监控。这套密码化的信息是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辛苦累积成的,提供套必要的规则, 作为记忆取舍的根据。
 
  温森讲到大脑体积、记忆储存、做梦的作用,举针鼹为例来证实他的论点。针鼹为食蚁动物的一种,是少数仅存的单孔目动物之一,也是一亿八千万年前从爬虫类进化而来的卵生哺乳动物。按我们的观点,针鼹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它体积虽小,大脑新皮质却非常大(竟然和人类的样大),而且没有快速眼动睡眠。由于针鼹不会做梦,它必须有特大的大脑皮质来装载收集的全部信息。
 
  物种进化到了这个阶段似乎就停止了。但几百万年后又出现了胎生的哺乳动物,极不平常的新现象也发生了。这是因为头的体积不能无限度地扩大(因为大脑皮质在不断扩大),否则初生儿就无法顺利通过母亲的骨盆而存活了。为了兼顾头颅大小和大脑功能,大自然煞费苦心,好不容易才想到一个空前新颖的法子:快速眼动睡眠。
 
  我们若将有关动物与人类做梦的研究结果比较一下,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动物的梦显然比我们的梦更与物种发展的考虑相关。我们的梦虽然会表述人类生活的原型主题,却不是每梦皆然。实验中的动物以行动表演的梦境却必然涉及生存的大问题。这无疑显示,我们当初与哺乳类远祖分道扬镳的时候已另有进化发展如学会用语言和符号。 因为有这一步发展, 人类的意识比较不会甩不脱原型的影子。我们能根据个人过去的经验估量眼前的信息,不至于一再回溯到集体潜意识的古老物种发展程序上去。因此,人类的个体学习过程远比其他灵长目动物和哺乳类动物都更有效率。我们要从我们的梦和文化行为中找这个优势的端倪,并不是异想天开。
 
  温森认为“记忆处理构造”即是潜意识。按他的看法,弗洛伊德说梦有意义且是通往潜意识的快捷方式乃是正确的,但把潜意识比为一锅沸腾的各式欲望就错了,把梦解释为这些欲望的伪装版也是不对的。然而,温森几乎不提荣格,颇令人扼腕。因为他与朱维提出的假说正好和荣格的想法(梦诉诸集体潜意识的原型成分以促进个人对生活的适应,故而弥补意识自我不足之处)相似,而且正是荣格理论换上了现代生物学的衣装。弗洛伊德说对了一部分就得到温森的称赞,荣格显然全部说对了,温森和朱维却都没什么表示,实在是一大讽刺。
 
  (作者:Anthony Stevens | 来源:私人梦史)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