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游中的原型与阴影
发表于 2018-07-18 14:46
心理导读:正如人格面具充当了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阴影成为连接我们与集体潜意识的桥梁。随着阴影越来越多地被整合进意识,个体潜意识逐渐减弱,从而可以更容易触及深层的集体潜意识内容。 ---www.tspsy.com
沙游中的原型与阴影
1、沙盘游戏疗法中的原型
原型( archetypes)是心灵体验具体化了的本质或种子。作为心灵的遗传性成分,它们构成了心灵体验的基本形式。原型是心灵体验的基本形式,需要与附着于它们的意象相区分。比如,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圣母玛利亚以我们所喜欢的老祖母都是附属于大母神原型光明一面的意象,但是它们并不能构成最根本的原型本身。
原型是心灵中的点,既吸引能量也发挥能量。它们建造和组织人类的心灵。可以说,原型为本能提供了精神指引。本能负责指导和组织现实存在,原型的功能就是构建心灵。原型和本能之间只是一种人为的区分,它们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原型是不计其数的。而我们为它们命名的尝试也会限制它们所蕴含的全部潜能。负责组织日常生活体验的原型有:母亲、父亲、儿童、智者与丑老太婆等。
自性(Self)是核心原型,它包括所有其他的原型。自性因而建构了个体所有的经历:过去、现在与将来。它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既是所有生命的根源又是所有生命的目标。原型是“潜在的模型”或可能性。原型可以展现在或活跃于个体、群体或集体的心灵中。神话传说的故事主题就是原型的体现。个体或群体的人格特质与文化影响一样,都会决定原型的具体呈现方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的宗教和神话中相似的主题或故事模式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这一跨文化现象。
荣格试图通过原型来描述的,实质上是要将隐性的内容通过具体有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东方哲学名著《易经》(亦即《周易》)中是这样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来描述这一过程的:
“……相形于天 ……形成在地”(《易经》)
荣格注解到:
“当原型出现时具有明显的精神特质,如果用“魔力”来形容太强烈的话,可以用“灵性的”来形容。”
也就是说,它们会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能量或者力量。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处理它们,原型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并具有征服个体或集体的力量。
因此,传统的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疗法蕴含着对生命原型维度的深化理解。培养有意识地与原型维度内容的互动能力,会把个体引向人类存在的深层集体根源,与一切的存在都建立起根本性联结。
沙盘游戏过程中所激发的原型的呈现,不论对来访者个人还是对全球性问题的治愈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与宇宙万物之间的深层连接,我们对彼此或者对这个世界的暴力性会极大地减少。
2、沙盘游戏疗法中的阴影
阴影( shadow)由人格中我们极力隐藏或者从不知道的那部分特征组成。更接近意识范围的那部分阴影被称为个体潜意识。这部分阴影是指曾经意识到的,但因为不被自我所接受而被压抑至潜意识中的内容。阴影也包括更深层集体潜意识的内容。这部分阴影在本质上是原型性的,包含了留存在潜意识范围里的人类经验中的各种可能。阴影包括了不被我们自己或集体所接受的和未知的弱点、自卑和原始特性。来自集体潜意识和原型阴影的内容都会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出现。
正如人格面具充当了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阴影成为连接我们与集体潜意识的桥梁。随着阴影越来越多地被整合进意识,个体潜意识逐渐减弱,从而可以更容易触及深层的集体潜意识内容。每个人都有阴影,它不会被完全消除。在我的光亮中照到的一切都会投下阴影。当阴影与意识隔绝时,就有可能不经意地突然爆发。成长和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与阴影和解,承认其存在并与其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心理分析或沙盘游戏疗法的任务之一就是逐步清除意识与阴影之间的障碍,进而更多地意识到阴影的存在。传统的心理分析中,当人格面具失效时阴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心理内容之一( Stein,1982)。有大量的自卑情绪、挫败感和弱点需要个体学会去处理并最终接纳。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像在沙盘游戏中那么有序,但原则相同。沙盘游戏疗法所具有的疗愈与转化的力量部分就体现在,阴影会在沙盘中经常并相当直观地出现。在朵拉·卡尔夫定义的“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里这一过程会得到促进。来访者使用的涵盖了方方面面内容的沙具可以让阴影在沙盘中自由地呈现,而沙盘的边界和治疗师对整个过程的包容接纳所增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