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发表于 2018-08-13 13:49
  心理导读:我们的人生受性格影响,如同受到性别和民族的影响一样。性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被称为“南北性格”,这种说法来自某位科学家对于内向和外向的分类,南和北正是内向、外向在性格频谱中的位置。    ---www.tspsy.com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书名:《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作者:苏珊·凯恩
 
  译者:高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一、内容简介
 
  第一本关于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全新探索!如果没有内向的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相对论、追忆似水年华、一九八四、史努比、E.T.、Google、哈利·波特!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相!
 
  内向者喜欢倾听,少说话;喜欢阅读,不喜欢群体活动;经常有好点子,不喜欢自吹自擂;羞于推销自己,喜欢独立作业。
 
  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内向者和外向者该如何沟通;内向者如何建立社群关系,以及在商场中谈判;如何教养内向的小孩建立自信;内向者如何找工作、伴侣,解决家庭、婚姻中的冲突。
 
  本书以大量实例探讨内向、外向在不同文化、家庭,以及学业、职场里的表现,并教导内向者如何重拾自信,遵从自己的本性,将独特性格转化为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发挥更大力量,去改变世界。 
 
  二、编辑推荐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TED最爱欢迎的心理学作品!14 300 000次超人气点击!积极心理学之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击节赞赏!《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时代》封面专题报道!CNN、《福布斯》、《巴伦周刊》、《人物》、《出版者周刊》一致推荐!
 
  内向不是缺陷,无须改变,同样可以创造非凡!
 
  世界上有1/3以上的人是内向者,
 
  其中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
 
  忠于自己的本性,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作者简介
 
  苏珊·凯恩(Susan Cain)
 
  TED很受欢迎的演讲人之一,畅销书《内心性格的竞争力》作者,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在华尔街担任律师多年,精于公司法。现为商业咨询顾问,提供谈判、沟通技巧及个人专业形象管理等服务,客户多为大型企业及律师事务所。
 
  四、书籍目录
 
  自 序/VII
 
  引 言 南北性格/IX
 
  第一部分 外向理想型
 
  第1 章 那群“不可一世又招人喜欢的家伙”的崛起/3
 
  第2 章 魅力领导的迷思/23
 
  第3 章 当合作扼杀了创造力/72
 
  第二部分 你的生理学倾向是真实的自己吗?
 
  第4 章 性情=天生的命运?/105
 
  第5 章 超越性情/128
 
  第6 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政治家,而埃莉诺却道出了良知”/147
 
  第7 章 华尔街崩溃了,巴菲特成功了/179
 
  第三部分 外向理想型充斥于所有文化传统中吗?
 
  第8 章 软实力/211
 
  第四部分 如何去爱,如何工作
 
  第9 章 何时你该戴上外向的面具?/241
 
  第10 章 沟通障碍/266
 
  第11 章 鞋匠与将军/289
 
  终章 仙境/321
 
  后记一:贡献者/325
 
  后记二: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329
 
  参考资料
 
  五、精彩书摘
 
  引言 南北性格
 
  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1955年12月1日,傍晚。
 
  一辆公共汽车缓缓停靠在车站,一位从衣着上看约40岁的妇女走上车来。尽管这一整天她都在蒙哥马利集市一家简陋的地下裁缝店里弯着腰熨衣服,但此刻她站得笔直。她的脚水肿得厉害,肩膀也酸痛不已。她坐在黑人区的第一排,静静地看着公共汽车被涌上来的乘客塞满。一切一如往常,直到司机要求她把座位让给一个白种人。
 
  这位黑人妇女轻启双唇,回应了一个字,正是这个字引发了20世纪最重要的人权保护运动,也正是这个字让美国开始了探索进步的征程。
 
  这个字就是—“不”。
 
  司机恐吓她说,如果她不照做就要把她抓起来。
 
  “随你。”罗莎·帕克斯说道。
 
  随后一位警员到达现场,他责问帕克斯为什么拒绝让座。
 
  “凭什么我们就得听任你们摆布?”帕克斯平静地问道。
 
  “我怎么知道?”警察说道,“可是法律就是法律,你触犯了法律,就要坐牢。”
 
  在帕克斯上庭并因被控扰乱治安而被定罪的那天下午,蒙哥马利市权利促进协会(Montgomer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为帕克斯事件在霍尔特街浸信会教堂—镇上最贫穷的地方—举行了一次集会。当时有5 000人对帕克斯勇敢的行为表示支持,人越聚越多,直到拥挤的教堂再也容纳不下了,其余的人就站在教堂外面,通过扩音器聆听教堂里面的声音。牧师马丁·路德·金对着人群说道:“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们,终有一天,人们再也忍受不了压迫者铁蹄的践踏;终有一天,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赶出生活中7月的灿烂阳光,在阿尔卑斯山11月刺骨的寒风中罚站。”
 
  他赞扬了帕克斯的勇气并拥抱了她。她静静地站在那里,她的出现就足以激励那些悸动的人群。权利促进协会发动的这次全市范围的黑人抵制公交行动,持续了长达381天之久。黑人们每天徒步行走数公里去上班,或者与陌生人一起使用汽车,完全拒绝搭乘公共汽车。他们改写了美国的历史。
 
  我一直想象罗莎·帕克斯应该是个高大而果敢的女性—一个会因公交车让座而站起来反抗的女性。然而直到2005年,92岁的帕斯克女士去世的时候,讣告里对她的回顾说她是一个言语轻柔、待人亲切且身材瘦小的女性。她“胆小而腼腆”,却有着“雄狮般的勇气”。在对她的评价中,较多的是类似“激进的谦逊”和“沉默的刚毅”之类的描述。可是,沉默却拥有着刚毅的性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描述中暗含着太多的意义。一个人如何做到既腼腆又勇敢呢?
 
  帕克斯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性格中的这种矛盾,她给自传取名为《沉默的力量》,正是这个题目让我们更想挑战之前的假设。为什么沉默就不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呢?抑或有什么东西是沉默可以做到而被我们忽略的呢?
 
  我们的人生受性格影响,如同受到性别和民族的影响一样。性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被称为“南北性格”,这种说法来自某位科学家对于内向和外向的分类,南和北正是内向、外向在性格频谱中的位置。我们在这个统一的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我们对朋友和配偶的选择,也影响着我们同他人交谈的方式、消除个人差异的方式,甚至影响着我们示爱的方式。它还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的选择,以及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性格决定了我们会不会去锻炼、敢不敢承认婚外情、失眠的情况下身体机能如何、从所犯的错误中能得到多少教训、在股票市场中会下多大的赌注、存在多大程度的延迟满足需求,或者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以及谈论“如果”的可能性。它反映在我们的大脑通路、神经递质和神经系统末梢中。如今,内向与外向研究成为人格心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唤起了无数科学家的好奇心。
 
  这些科学家在新科技的帮助下已然有了一些令人兴奋的发现,但这只是一个漫长而传奇的传承的一部分。自从内向和外向有记录以来,诗人和哲学家们就开始致力于思考二者的关系。这两种性格在《圣经》以及希腊和罗马医生的著作中都曾出现过,有的进化心理学家称,关于这两种性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岁月:连动物王国中都会存在“内向者”和“外向者”之分,正如我们所见,从果蝇到翻车鱼再到猕猴,这两种性格都存在着。如同世界上其他互补配对的分类一样,例如男性与女性、东方与西方、自由派与保守派,如果没有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的存在,对于人类而言,上述的这些分类的可辨识性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来思考一下罗莎·帕克斯与马丁·路德·金之间的联系:一个令人敬佩的演说家在公共汽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与一个温和又沉默寡言的女性做出这样勇敢的事情相比,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帕克斯没有刺激大众的本领,即便她想站起来反抗,宣称她有一个自由的梦想,效果又能怎样呢?而在马丁·路德·金的帮助下,显然,她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
 
  如今,我们对性格做出了清晰明确的划分。我们被告知,好的性格就是要勇敢、快乐、善于交际。美国人自视为一个外向的种族,而这意味着美国人已经丢失了对自己真实的评价。调查显示,有1/3~1/2的美国人具有内向的性格倾向—换句话说,在美国,两三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鉴于美国被誉为最为外向的国家,其他地区的数据定然要高于美国);即使你本身不是一个内向者,你也一定想要找一个内向的人做你的另一半。
 
  如果这些数据让你感到惊讶,那是因为有很多人有意无意装出一副外向的样子。隐秘的内向者是不会被轻易察觉的,在操场上、在高中生的更衣室里、在美国公司的走廊里,他们都不会被发现。有些人甚至被自己蒙蔽了,直到某些变故出现—解雇、空巢期、遗产继承,这些事情的发生让他们被迫从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中脱离出来,从而反思自己的天性。当你和你的朋友或相识之人谈论本书所涉及的主题时,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最不可能有内向性格的人却认为自己是内向者。
 
  有如此之多的内向者甚至会对自己隐瞒这一性格,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我姑且称之为外向理想型(Extrovert Ideal)的价值系统中,几乎每个人都坚信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健谈的,即使是在聚光灯下也应谈笑自如。典型的外向者更喜欢行动而非观望,喜欢冒险而非计划,喜欢肯定而非怀疑。对于这类人而言,也许他喜欢速战速决,即使知道那样做存在着极大的出错风险;而她,则可能在小组协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工作,并且与组员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也许会觉得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因人而异的,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这样一种性格—一种相处起来让我们觉得很舒服的性格。当然,我们可以接受那些在公司车库里创作的天才们特立独行,但他们也只是例外,并非常态,而且我们的容忍限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些人是否富有或者是否拥有这样的特权。
 
  内向,同它的“亲戚”们—敏感、严肃以及腼腆,在当今社会都被看成是一种次等的个人性格,一种介乎失望和病态之间的状态。内向者生活在外向理想型的影响之下,就如同女性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形态下所处的位置一样,其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不可否认,外向者确实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与这类人相处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很多研究都对外向理想型有所记载,然而这些研究都没有对这类性格做明确的定义或分类。举个例子,健谈的人通常被认为聪慧、长相姣好、为人有趣,而且更容易被人们当成朋友的不二人选。语速和音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语速快的人相比于慢言慢语的人能力更强而且更讨人喜欢。在小组中,发言情况也有着同样的影响。研究发现,那些健谈的人总是比安静的人更聪明一些,即使侃侃而谈的天赋与那些好想法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甚至“内向”这个词听起来带有一丝贬义。心理学家萝莉· 海尔格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总是能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外貌(比如蓝绿色的眼睛、异国情调、高颧骨),可是一旦让他们描述内向者的普遍特征时,他们所表达出的形象却是冷漠、空洞而令人生厌(例如笨拙、中性色、皮肤问题等)。
 
  然而,我们在不假思索宣扬外向理想型的同时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伟大的思想、艺术还有发明—从进化论,到梵·高的《向日葵》,再到个人电脑—都来自安静而理智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发现宝藏。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内向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将不会有:
 
  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
 
  叶芝的《第二次降临》
 
  肖邦的《夜曲》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彼得·潘
 
  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
 
  戴帽子的猫
 
  查理·布朗
 
  《辛德勒的名单》、《外星人E.T.》 和《第三类接触》
 
  谷歌
 
  哈利·波特系列
 
  六、精彩书评
 
  虽然我由衷地一再强调,但真的没有朋友相信我是个内向害羞的人。
 
  其实我一直隐藏自己的社交焦虑,谈笑风生的同时,心里却在皮皮剉,这种矛盾让我有时候会开始考虑要不要去看心理医生。一直到读了苏珊·坎恩(Susan Cain)的《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内向者如何发挥积极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我才突然拨云见日、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不孤独。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是我这十年读过最重要的好书之一,可谓毁三观、开脑洞,也让我更从容安身立命。这书魔力真有这麽大?记得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和出国升学,面对的陌生环境和复杂人事物愈来愈多,心灵感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强。尤其是想当初出国升学时,在国外只能靠朋友和学长姐,在我们亚洲这个团体主义的社会,迎合他人的期待和要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要做自己?还是要配合演出?搞得我好乱啊。
 
  读了《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才知道许多问题不算是自己的错,也都是能够解决的。
 
  内向害羞是许多人的共同问题
 
  相信《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对大多数和我一样、原本内向害羞的成年读者来说很有启发性,可是我想有更多读者面对困扰和迷惑的重点时刻,应该是在成长时期吧,於是苏珊·坎恩再接再厉,为青少年读者再写了本《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Power: The Secret Strengths of Introverts),基本上是《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改编版。
 
  苏珊·坎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里提到,美国是个非常外向的社会,所以内向者常处於劣势,我在美国念书时就强烈地感受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学生是外向的,即使我念博士班时的美国同学大多内向,可是只要课堂上不带着自信、主动发言,人家就是会以为你是白痴,所以有时候酒是讨论课必备良药──我是认真的。有次上台报告,居然有同学真的带酒来班上倒给所有师生,那是我最不怯场的一次。不过那是我的研究所时代,未成年读者请勿饮酒。
 
  内向、外向本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美国是个移民的冒险天堂,许多移民是外向者。美国以外的社会,尤其是台湾社会,本来就比较内向,而且师长一向认为理想的学生是内向的。台湾过去的应试教育,对内向者大为有利,许多内向的学生一直到大学研究所毕业都可以生活在舒适圈中。我过去还有同事内向到要用通讯软体才能畅所欲言,见面时几乎没能说上几句话,像「靠北工程师」脸书粉丝页就有大量内向害羞的阿宅工程师闹出的笑话。
 
  可是外在环境一再变迁,无论你我乐意与否。大学已经不像过去主要视联考分数入学,多元入学管道是对人才多元能力需求的必然产物,因为单靠选择题已无法再准确选出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在五育并重的教育下,内向害羞善於考试的学生也渐渐不像过去那样,宅在图书馆和书房念书就能称霸学林了。另外,出社会後面临的职场环境也好,成家立业的目标也好,也都要和许多人进行协作,迟早要脱离舒适圈。无论是有多内向害羞,也要面对各种教育、职场和家庭的社交要求。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里美国学生面对的各种状况,也是台湾学生现在和未来面对的。《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提出大量真实案例,说明内向害羞并不是自己的问题,是许许多多人都共同面对的问题。因为内向者一向不善表达,常常把问题往肚子里吞,我们的教育也长期忽略沟通表达的重要。
 
  「面对宅、接受宅、处理宅、放下宅」
 
  其实,只要清楚知道自己遇上社交时的各种恐惧和焦虑是完完全全正常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我现在大部分的同事和学生都是内向者。当学生畏惧上台报告时,只要跟他们说那样很正常,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让问题恶化,我们需要做的不外是「面对宅、接受宅、处理宅、放下宅」,我和许多教学杰出的老师也面对过同样的问题──这麽说,大多能消除他们大半的紧张。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分成四个部分探讨内向者的学校生活、课外活动、兴趣嗜好和家庭生活,了解适合内向害羞者的这些生活,也是父母和师长的工作之一吧。《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给了许多建议,让读者知道内向者在课堂参加小组讨论会有什麽困扰,还有交朋友、参加趴踢以及运动训练时,别人为什麽能够从容不迫。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并不是《心灵鸡汤》一类的书,很重要的是苏珊·坎恩引用大量心理学研究来说服读者,内向者其实在社会上真的很重要,例如内向者具有善於倾听和同情的能力,虽然不如外向者那麽能出锋头。青春期是人类要社会化的探索期,我们可能都忘了少年轻狂时期对各种事物的质疑了,而对敏感的内向者而言,那段时间更是个充满困难的人生经历,因为与其和他人协作活动,内向者更乐於独自完成工作和休闲。
 
  无论任何人在青涩岁月付出的汗水和泪水,理应都能化为成长的助力,再内向害羞也一样,况且内向者的内心可能具备更强大的力量,只是我们需要更多安静的独处时间。了解内向者有什麽样的特质和需求,家长及老师才能协助内向的青少年在面对人生成长时,减少焦虑、困惑和痛苦。
 
  想化自己、家人或学生的内向害羞为力量吗?来读读《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和《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肯定会很有启发和收获的。(文/Gene Ng)
 
  (编辑:tspsy-欣欣 | 来源:心灵花园)

相关文章推荐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