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P S:I LOVE YOU》哀伤辅导分析

发表于 2016-10-21 10:28
  心理导读:哀伤是一个人在面对丧失时的心身反应,对丧失的理解是理解创伤中的人的基础或前提。本文结合电影对主人公失去亲人后的哀伤,诠释了哀伤的概念,分析了哀伤的阶段特征,以及哀伤后的心理辅导要点,探讨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    ---www.tspsy.com
 
电影《P S : I LOVE YOU》中的哀伤辅导分析
 
  电影((PS:I LOVE YOU》讲述了一个人失去至爱后,如何从痛苦和哀伤中恢复,重新面对新生活的感人故事。由希拉里·斯万克饰演的霍利与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盖里深爱彼此,虽然有时候他们会有争吵,可是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情趣。霍莉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最爱,盖里却在他们婚后罹患脑癌并逝世了。自此,霍利便生活在失去挚爱的痛苦中。但她感觉丈夫并没有就此离开,她还能在家中感受到盖里的气息。她把自己困在家中,两位好友丹尼丝(莉莎·库卓饰)、莎拉及霍莉的母亲,还有母亲酒吧里的酒保丹尼尔都十分担心她。从她三十岁生日的那天开始,她便不断收到由盖里给她寄来的信,每封信的最后都加上一句“我爱你”的附注。盖里的信为霍利的生活注入了力量,她一步步地向前走,但事实上盖里已经死去了,她终究要自己独自生活。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正是一段失去至亲后的哀伤以及走出哀伤的过程。
 
  一、哀伤的概念
 
  哀伤是一个人在面对丧失时的心身反应,对丧失的理解是理解创伤中的人的基础或前提。人所经历的各种丧失概括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成长性丧失
 
  主要是指源于生命规律和人在生活中作出的选择取舍。比如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必然成长到学会承担的成年,从轻松愉快的象牙塔必然要踏入拼搏奋斗的社会。这些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必然要丧失的东西。
 
  2、创伤性丧失
 
  主要指源于生命中一些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的事件。这里的突发性事件又主要包括四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2)由疾病带来的创伤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等;(3)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性侵害等;(4)重大失落事件,如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离婚或家庭暴力等。
 
  3、预期性丧失
 
  源于人的预期,并没有真正发生,也不一定真正出现。不同类型的丧失通常意味着,失去亲近的人,可能是死亡或者离开,身体的损害、财产的损失、社会联结的破坏,失去未来的各种可能性等。
 
  二、哀伤的阶段
 
  亲近的人死亡,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丧失。心理学家将体验丧亲后的哀伤分为三个阶段。电影中当霍利面对盖里的逝去时,情绪和认知上大概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与逃避
 
  这一阶段的主要反应是否认、不信、思维变得迟缓、麻木、抽离、梦幻般的状态。霍利并不能接受盖里真的已经离去的现实,拨打他的语音电话,想像他还在身边,她无法再继续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她幻想盖里还无处不在,与自己交谈、对话。她穿上盖里的衣服,模仿盖里的搞笑演唱,这是典型的“认同”反应。通过这样的行为方式,假设死者还未离去。这一阶段大概会持续数小时到数月不等,视其死讯来得有多突然,以及生者对逝者的关怀有多亲密而定。
 
  第二阶段:面对与瓦解
 
  第二阶段的主要反应是愤怒、讨价还价、退缩、无限的忧伤与思念。霍利在意识到盖里终于不在的事实后,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只想躲起来独自疗伤。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问周围人,为什么是盖里,为什么要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一阶段生者会将逝去者理想化,会产生内疚,埋怨自己平日里对逝者不好。所以当有女客户对自己丈夫蛮不讲理时,激起了霍利心中对盖里的愧疚感。这一时期的时间也因人而异,可能持续数月到两年。
 
  第三阶段:接纳与重整
 
  这一阶段生者会逐渐恢复正常,专注力由内在伤痛渐渐转移到外在世界,学会接纳生活里许多不可逆转的改变。霍利渐渐学会习惯感觉不到盖里的存在,坦然和他说再见,但又不再刻意地去忘记往事,并从美好的回忆中去面对新生活的力量。她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挖掘自身的才能,建立新的关系。有的生者还会延续逝者的兴趣或未完成的梦想,有的人一生之中都会沉浸在哀伤中无法恢复,其间可能会倒退到前面任何一个阶段。霍利在盖里以及良好支持系统下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完了这三个阶段。
 
  三、哀伤辅导的过程和任务
 
  虽然这三个阶段模式主要是针对生者在丧亲后哀伤表现的描写,但略加修改亦可适用于了解人生中任何重要损失后的反应。在这个历程中间歇而短暂的倒退几乎是必然现象,只要不是一直停滞不前,都可以理解为自然和正常。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丧失,亲人的离去、失恋的打击、成长的挣扎等。这都是不断连续的丧失过程,痛苦和忧伤给予我们力量结束过去,而爱的陪伴让我们更能看到生活继续的希望。成长总是伴随着必要的放弃,一个孩子能够对婴儿期说再见,才能进入学龄阶段;一个毕业生能够对学校说再见,才能真正进入社会。成长是一连串的死亡与新生,痛苦是一种具有治疗性的感觉,它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些未能真正经历成长之殇的人,总会在成人世界里出现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
 
  尽管阶段性的反应是必然持续的一个过程,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无事可做,让哀伤者静待时间流逝,无力的等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天。了解经历损失后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去调动一些外在的力量来进行调解,让悲伤者能有可供努力的空间。
 
  第一项任务:体认失落
 
  这项工作包括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承认死者已矣的事实,并放下可与逝者重聚的幻想。焦虑的核心是因为心里还有幻想存在,对于已经逝去的东西还抱有希望。当面对任何损失时,第一步是要学会接受既定事实,承认不可挽回的现实存在。盖里在给霍利的来信中,鼓励她走出去,扔掉所有和他有关的衣服物件,只保留必要的,让霍利学会接受新的身份。当然这一时期,亲人朋友的陪伴十分重要,良好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哀伤者更好地适应这一时期的过渡。
 
  第二项任务:体会哀痛
 
  在不得不承认损失不可逆转后,很多哀伤者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表面看上去,他们似乎已能很理性地理解和面对遭遇的不幸,表现平静,开始正常生活,但他们会拒绝谈论有关丧失。在周围人看来,也会认为不提旧事是对恢复有益的,“不要想太多”是周围人对哀伤者最多的劝导。然而,悲伤的痛苦如果没有得到宣泄,一直被压抑,反而会让哀伤者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处理。因而第二项任务是要让生者充分体会失落与分离带来的痛苦。盖里让霍利去曾经留下他们欢乐的酒吧,给她安排了重游故地的旅行,让霍利重温了当年两人在一起的点滴,通过这些追忆,让霍利充分完成哀悼的过程。当霍利终于可以放声大哭,长久压抑的悲伤在一次又一次的回顾历程中得到了释放。只有当体会哀痛的任务完成后,霍利才有能力去进行下一个哀伤后的任务。
 
  第三个任务:体现新生
 
  概括起来,这一任务即“重新适应一个逝者不存在的新环境”和“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到其他关系上”。适应一个新世界并不意味着就要忘却旧的,对于很多经历丧失者而言,往往会把开始新生活看做是对死者的背弃,而无法将个人的内在资源投注到新的对象或关系中去。盖里在给霍利的最后一封信中,让霍利答应自己不要拒绝新的开始,并学会用自信的心态来重新看待自己。而霍利也在盖里的鼓励和陪伴下,重拾生活的信心,迎接新的开始。当霍利说:“我已经越来越少感觉你的存在了。”这并不意味着关系就此终结,对于生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给逝去者在心里找到一个可供安放的位置。
 
  四、结 语
 
  每个人在人生历程中都会经历过一些不同类型的丧失,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整理自己的心情,从沉重的哀痛中走出来。如果我们能对哀伤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我们在处理自己的伤痛时,就会更加清楚和明白。积极心理学倡导一个观念,好的未来可以取代甚至结束不好的过去。就像盖里对霍利做的一样,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寻找到自我的价值,不再囚禁于过去的阴影中,将生活的重心从内部转向外部,重拾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维樑,钟芳药.哀伤心理咨询理沦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朱迪思·维奥斯特.必要的丧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4]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 787- 794
 
  (作者:赵方 向岭 刘春雨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715 )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